端午,最香的节日!
细竹炉中烧艾蒳,小铜瓶里插菖蒲;
欲将酩酊酬佳节,总是雄黄酒一壶。
端午,是传统节日里香味儿最浓的。旧时端午,人们采集艾草、菖蒲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清香纯正之气避邪驱瘴。
妇女儿童们喜欢将艾叶扎作艾花簪戴,陆游《乙卯重五》:“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所说的便是,取艾叶制成艾花冠戴于头部,以祈愿驱除病魔和消灭不幸。
端午这天,除了采香草祛邪辟秽、防未病,还有各种应令的芳香佩饰。
宋代宫中将香作为端午节礼,赏赐后妃、近侍,周密《武林旧事》载:逢端午节时,常赐后妃诸阁近侍香囊、软香、龙涎佩带等。南宋杨皇后《宫词》诗云:
角黍冰盘饾饤装,酒阑昌歜泛瑶觞;
近臣夸赐金书扇,御侍争传佩带香。
御侍相互传递夸耀的“佩带香”,就是佩带在身上或服饰上的香囊、软香、龙涎佩带。其中以龙涎佩带最为著名。
龙涎佩带是以各种香料,诸香依香方配制的龙涎香饼,因用模具脱制成花形,也被叫作“龙涎花子”、“涎花”。陈敬《陈氏香谱》记载有佩带的龙涎香方:
沉香十两,檀香三两,金顔香、龙脑各二两,麝香一两。右为细末,皂子胶脱作饼子,尤宜作带香。
香佩/常州武进村前香南宋墓出土
端午暑气上升,正宜佩带龙涎香饼。香佩散发的清致气味能驱散汗味,消除盛夏溽暑带来的烦躁情绪,达到心静自然凉的状态。
周密《武林旧事》记载,皇帝纳凉避暑的“翠寒堂”中,就悬挂着伽兰木、真腊龙涎制成的香珠。都人仕女避暑时,常骈集炷香,并携香囊、画扇、涎花、珠佩等物。
清代宫中,还有香薷、甘菊、黄柏、黄连、连翘、白檀香、玫瑰花等香药和合制作的“避暑香珠”,盛暑时佩带在身上,能避暑、除瘴气。
端午佩香不仅祛暑醒神,也有祛邪辟秽之用。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斯时“暖气始盛,虫蠹并兴”是疫病高发期,随身佩戴“五毒袋”可驱邪除病。
所谓“五毒袋”就是绣有蜈蚣、毒蛇、蝎子、壁虎、蟾蜍的香囊,取“以毒攻毒”之意,驱散邪气。
端午香囊所盛香粉,多选用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开窍的香药配伍和合。爱虚老人《古方汇精》“辟瘟神方”:
乳香、苍术、细辛、川芎、甘草、降香、檀香各一两,共研细末,枣肉为丸,芡实大,晒干佩之辟瘟,烧之辟疫辟秽。
此方可佩、可烧。将诸研末和匀,作粉囊佩戴;或煮枣捣为泥调和香粉,制成芡实大小的香丸焚烧。
直到清代,香依然是重要的端午节礼。《乾隆朝上谕档》记载,乾隆皇帝赏赐安南国王阮光平的端午节礼中,就有十锦香袋、绣香袋、甜香珠、线络香念珠、香珠、香饼等香物。
曹雪芹《红楼梦》里,元妃在端午节前赏给贾府众亲的节礼,也有红麝香珠与香袋。元妃所赏的红麝香珠,是多味香料配制的合香珠子,制香时加入朱砂或心红,所以是红色珠。
避秽防暑兼作饰品的香串珠,在清代非常流行。清代才女顾太清曾以“香串”为题赋词咏赞这一美物,顾太清《咏香串》:
宝串垂襟软,温香著体柔。青丝贯取意绸缪。只要心心相应、总无愁。
端午这天,炉鼎之中也是香烟不断。周麟之《端午贴子词》:“试诵琼章开蕊笈,御炉风袅辟邪香。”顺应时令,端午这天要焚熏解秽除恶的“辟邪香”。明代《晦斋香谱》记载有一帖“四时清味香”,焚之可解秽:
四时清味香,按中央黄气属土,主四季月,画堂书馆、酒榭花亭皆可焚之,此香最能解秽。
茴香一钱半、丁香一钱半、零陵香五钱、檀香八钱、甘松一两、脑麝少许,另研,右为末,炼蜜和剂作饼,用煅铅粉黄为衣焚之。
焚香时,香料中的挥发油和有效杀菌成分,散发于空气中,从而起到辟秽、消毒、净化空气的效果。
端午假期的闲适生活中,香也是不可缺的怡情之物。连文凤《端午》:“相传楚俗试兰汤, 一枕南薰日正长。门掩绿阴无个事, 起来烧过午时香”。诗人兰汤沐浴,高枕安睡,醒后“烧午时香”,端午佳节里的闲情逸致表露无遗。
美好的香气让人愉快放松,有满满的幸福感。保持愉悦的心情,对人体正气的盛衰有很大影响。王文禄《医先》言:“一切病皆生于心,心神安泰,病从何生”。
端午,湿热的气候容易使人生病。愿大家有香常伴,平安健康度过酷暑炎夏。
· 一条广告 ·
香 氛 生 活 提 案
--
夏日闻香清暑,可选择佩戴檀香饰品,其清涼乳甜的香气,给人恬静禅和感,有助我们撇除心中杂念,平复各种情绪,达到放松减压的效果。
梵檀 | 老山檀香囊
臻选老山黑肉边角料,香气醇厚馥郁,温润不燥。配以传统腰圆荷包,可佩戴、作车挂、置枕边,宁心悦神。可作赠礼,风雅无限。内含30g老山黑肉料。
梵檀:主营佛珠、手串、碎料、雕刻、线香等檀香制品,自控品质,天然无添加。
印度迈索尔高端淳化老料
一手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