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华松:对金庸逝世的的一点浮想......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作者简介】闵华松:1983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公、检、法等部门任职。1985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陆续在《飞天》,《青年作家》、《湖南文学》,《当代警察》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篇,获笫一、二、三届湖南文学大奖赛三等奖及佳作奖,中篇小说《环境》获湖南公安文学10年创作优秀奖。1996年刋发于《青年作家》杂志的中篇小说《破案》获全国金盾文学二等奖,并被改编为电视剧在中央6台播放。该小说收录于全国公安文学史,并与方方、梁晓声等15位作家结集出版,书名《埋伏》。1999年出版中篇小说集《处警队》。2002年被公安部列为五个一工程重点培养作者。后因工作环境、性质改变,搁笔长达10余年之久。
对金庸逝世的的一点浮想……
闵华松
公元2018年10月30日,一代大侠金庸逝世,从庙堂到江湖,纷纷悼念,微信满屏。
作为经典的金迷,笔者得知消息,除有些许不舍外,只是轻叹一声,然后平和地黙念一句,恭喜先生终脱那身皮囊,荣登仙境。
人生在世,不过百年。若按传统,先生享年九十有四,应属高寿中的稀缺者了。高寿加善终,则是喜事,但各路悼念文章却置喜于悲,什么“意外仙逝”“含悲”“悲痛”“悲伤”等等,好似天塌地陷一般,这既不地道,也悖人道,纯属国人某些虚和假的陋习之举,同时也违背先生生前贯有的理念。
大闹一场,悄然离去。若悲伤甚至纷纷攘攘乱悲一气,先生如何悄然而淡笑地走好?
海外一张大报称金庸逝世是华语世界一大损失,这句话纯属偏冷的高大全式幽默了。金庸作文,的确掀动了华人的情感,也触及了华人蕴存心底的梦,“有华人的地方有金庸”这话一点不假,金庸的文性已和华人如血肉般连在一起,不可分离,要说损失,在46年前金庸封笔时就已损和失,如今江湖犹在,金文尚存,人们仍可读可圈可点,人已走,茶仍香,何来损失?
除歌颂式悼念外,也有人写文批评先生,说先生之江湖遗风让戏子们赚得钵满让网络游戏腥风血兩般侵害了青少年,批评者有如凭李清照词中的小酒和相思之字样攻讦李是酒鬼和荡妇的那个女教授一般,不值一哂。
金庸走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金庸的江湖不会消失。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的家国情怀将侠字上升到了一个层次,也影响了几代人,但是,怜我世人这种悲悯情怀却鲜有人提,窃以为这才是先生对江湖更高层次的诠释,理解了这个情怀也就读懂了金庸。若如此,便是对金庸先生最好的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