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中国营养学会重症医学学组委员。
擅长: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患者、慢性肾脏病患者、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患者营养管理以及医学营养减重。
文章来源:左氏营养工作室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营养师在工作中制定治疗膳食或者做营养宣教时,经常有以下对话:
这些患者中有肾结石患者,有胆结石患者,也有高尿酸或痛风患者,真是一口也不沾。还有部分慢性肾脏病患者甚至糖尿病患者亦是如此。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得了这些病到底能不能吃豆制品?”。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1. 豆类和豆制品的营养价值
豆制品的前身是大豆,包括黄豆、青豆、和黑豆等。其它豆类,如绿豆,红豆,豌豆,蚕豆和芸豆等则统称为杂豆类(淀粉豆类)。大豆蛋白质含量高,可达35%-45%,其中赖氨酸含量达谷物的2倍以上,与缺乏赖氨酸的谷类配合食用,可使混合后蛋白质的生物价达到优质蛋白水平。整粒大豆蛋白质利用率低,并且容易胀气,但是加工成豆制品后,消化利用率大大提高。常见的豆制品有豆浆、豆腐脑、嫰豆腐、豆干和腐竹等。豆制品富含蛋白质,与动物性食品相当。例如:制作优良的豆浆蛋白质含量接近牛奶,为2—3%;嫰豆腐蛋白质含量为5-8%,与五花肉含量相近;豆腐干蛋白质含量为20%,与瘦肉相当;腐竹蛋白质含量可达45-50%,相当于牛肉干。此外,豆制品脂肪含量较低,仅相当于同等重量肉类的1/4,且富含必需脂肪酸和磷脂,不含胆固。
豆制品富含钙,如豆腐的含钙量可达138mg/100g,与奶类含量相当,是钙的良好来源之一。
2. 临床常见对豆制品“嫌弃点”
豆制品最容易遭受“嫌弃”的地方,在于大众普遍认为豆制品嘌呤含量高。有高尿酸和痛风的患者,尤为担心这一点。那么,人体中尿酸都从哪里来?其中80%来自于体内嘌呤代谢合成,20%来自于饮食。对于有高尿酸血症史或处于痛风缓解期患者,一般可进食嘌呤含量中等(50~100mg/100g)或更低的食物。豆制品属于嘌呤含量中等的食物(豆制品89 mg/100g;肉类138 mg/100g),并且豆制品还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因此,只要控制好总嘌呤摄入量,豆制品并不会增加高尿酸或痛风患者的风险。胆结石的诱因包括长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以及不吃早餐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胆汁过于黏稠,结晶析出,形成结石。绝大部分胆结石是胆固醇性的,和豆制品不沾边,相反豆制品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很适宜这类患者食用。肾结石总和它有关了吧,豆制品里都含钙,而肾结石大部分为草酸钙结石。从其结晶成分而言,确实大部分为草酸钙结石,有报道其比例高达95.43%。其实,肾结石的形成不完全源于外部因素,大部分结石是由于机体代谢紊乱引起的,例如草酸代谢紊乱,钙代谢紊乱和尿酸代谢紊乱等。草酸钙结石与草酸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对于这类患者,富含钙的饮食,可减少草酸吸收,降低结石风险。此外,人体肠道对于钙的吸收存在上限,即一餐饮食中,总的钙摄入量超过500mg时,吸收量并不能增加,反而有可能下降。研究表明只要不人为大量补钙,正常钙的摄入量(800~1000mg/d)并不会增加结石风险。何况我国居民饮食整体上还呈现缺钙的现象。对于肾脏病患者来说,以前认为豆制品是植物蛋白并且含磷高,所以不建议食用,现在的观念是大豆蛋白同样是优质蛋白,并且可以减轻肾脏高滤过状态,肾脏病人是可以食用的。
左学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技师,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左氏营养工作室发起人
应晨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博导,注册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微量元素营养分会副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营养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编辑:
金鑫,湖北省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中国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
赵静,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在读博士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临床营养网
为全国医护营养师和患者提供优质营养服务,向行业提供专业信息和交流平台。
119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站动态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