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震撼的唐卡收藏
唐卡与世界上最早的绘画艺术形式——壁画,几乎可以说是同胞兄弟。相关学者经过研究发现,最早的唐卡与它同期的众多佛教壁画不仅在绘画风格上十分相似,而且在表现题材以及内容上,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2LzEzMjEvMjI0MTE1NjI0XzFfMjAyMTA2MTMwOTI2MTQyNTUuanBn.jpg)
唐卡不但有着深厚的宗教寓意和文化底蕴,也是收藏升值的法宝,一般挂在玄关客厅或者办公室、书房。 镇宅,庇佑,增福,解困。
西藏宗教唐卡画与汉地文人卷轴画在形式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从材质、工艺、形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形成迥然不同的特色风格。一是在材质上汉地的卷轴画心是以纸本为主,而唐卡是以布料为主;二是汉地的四周装饰是以绫绢用糨糊装裱,而唐卡是以布、毛料或锦缎以针线缝制,并在下面镶有方形“唐门”;三是汉式卷轴画面上无覆盖物,而唐卡画面上有丝质盖幔;四是在悬挂方式上,汉式的横幅画是左右加杆,而唐卡仍旧上面加杆、下面加轴,垂直悬挂;五是在文字题跋上,汉式的文人画是将文字、印章、绘画融为一体,并标明作者和年代,表现于画面或绫边之上,而唐卡的文字除传记故事类唐卡和喇嘛玛尼说唱唐卡在正面有图释藏文外,一切密咒、颂词等均写在画的背面,并且不署名、不标年、不盖章,不过也偶尔有在背面写有梵文、画佛塔和压盖高僧手印的习俗。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2LzEzMjEvMjI0MTE1NjI0XzJfMjAyMTA2MTMwOTI2MTQ1MDUuanBn.jpg)
唐卡在制作时必须高度融合信仰才能画出真正的唐卡,绘制颜料是非常贵重和讲究的。比如颜料传统上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等珍贵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作为颜料,调成浆后手绘而成。构图标准,线条饱满,色彩均衡,开相庄严,历经数百年,仍然金碧辉煌。像现在随着科技发展,也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唐卡开始出现流水线生产,半打印等,已然没有了传统唐卡的气韵,价值自然不可高估。经查证确实如他所说。价格也是几百到几千,上万甚至更高不等。
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绒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底,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此织法可织出样式变化多元化的图腾图案,且色彩正反面皆相同,而图腾左右则相反,但这种织法也有结构比较脆弱的缺点,不太容易保存,缂丝唐卡用各色纬线加强了唐卡的装饰性,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显得格外灿烂夺目。缂丝是我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西藏的织物唐卡多是内陆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西藏的为多,后来西藏本地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了。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2LzEzMjEvMjI0MTE1NjI0XzNfMjAyMTA2MTMwOTI2MTU1MDUuanBn.jpg)
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它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
在唐卡中,最重要的内容当属“佛祖”造像。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是各教派共同崇信的佛祖,是显教和密教派共尊之本师。各教派绘制“佛祖”时一般采取两种布局方式:一种以释迦牟尼为中 心,占据画面大部分,用莲座、背光、花蔓作简单的衬托。另一种在佛祖的上方“空界”绘画有该教派的创始人祖师像,表明唐卡出自的教派。这是比较常见的画法。释迦牟尼也有两种装饰:佛像装和菩萨装。如佛祖身披袈裟,没有项琏、璎珞。左手托钵,右手施触地印,结跏跌坐于莲台上,只有朴素的头光和背光。上边绘有莲花生大师坐像,表明是宁玛派的绘画风格。释迦牟尼以菩萨装绘制的佛像,头戴珠宝佛冠,莲花耳当、璎珞项圈、云纹披肩,华丽而庄严,坐姿与手印同上。但在佛祖“地界”绘有十一面观音、度母,以及供养人。“空界”还绘有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和其弟 子贾曹杰、克主杰像,是典型的格鲁派风格。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是青海古称宗喀地方人,但在西藏有更大的影响。格鲁派形成后,首先在西藏弘传开来,并从1409年传召大 法会开始,先后建成格丹寺、蜇蚌寺、色拉寺和扎什伦布寺。17世纪和18世纪先后在青海建成塔尔寺、甘肃建成拉卜楞寺。在近600年的历史中形成了达 赖、班禅两大活佛的转世系统,特别受到清王朝的扶植后,一些教派受其影响逐渐皈依格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