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比波音737max的缺陷厉害多了!

有故事.有方法.有工具

这是2019年第21篇原创文章

总173篇原创文章

全文2654字,阅读时间5-8分钟

喜欢小编的文章,将“KEEP精进”设为星标

这几周波音737 max的缺陷导致两起空难事故搞得大家人心惶惶!其实比起飞机本身的问题,下面的问题可能更严重。

1

前两天坐飞机,起飞时已经21点多。

起飞后不久传来机长广播:Ladies and gentlemen, good morning! This is the captain's speaking.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这里是机长广播。

难道您刚执飞国外航班?有时差可以理解,疲劳驾驶可不能接受啊。

又过了一会儿,广播又一次传来:Ladies and gentlemen, we will provide the lunch very soon.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即将为您提供午餐......

看来有时差的不仅是机长。

为什么明明是大晚上,一个问候早晨,一个要提供午餐呢?

抛开真的倒时差或者疲劳过度,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当事人缺乏责任感:他们只是在照本宣科,拿错了文件,广播的时候也没有走心,或者元神不在。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机组是很危险的

如果你觉得我有点小题大作了,那我们来看另外一个故事。这个结局可比晚上问候早安,晚餐的时候要提供午餐惨烈多了。

2

2009年2月,一架小型客机在在纽约州西部城市布法罗附近坠毁,机上49人和一名地面人员遇难。坠机发生后,曾有报道称机翼结冰是“肇事元凶”。然而随后公布的事实令人瞠目结舌:

47岁的机长马文·伦斯洛和24岁的女副驾驶瑞贝卡·肖恩事故发生前正在调情!以至于虽然两人都提及发现挡风玻璃大量结冰,但是继续的调情导致他们无暇分心,从而处置不当致使飞机坠毁。

另外,身为机长的伦斯洛的驾驶经验并不丰富,他自己透露说他当初被雇佣时的飞行经验只有625个小时。”更要命的是,伦斯洛在职业生涯中曾有5次飞行测试不及格,也没有足够知识处理可能导致坠机的紧急事故,尤其不知道在飞机机翼和窗舷结冰时应该如何应对。因此当这架客机在飞至接近布法罗机场时速度减慢,机长本应让自动安全系统自行启动,以避免客机失速,但显然心不在焉的伦斯洛反而推动操控杆,人为干扰自动安全系统,致客机剧烈颠簸,最终失事坠毁。

让我们假设一下:

  • 如果因为飞行时长和飞行测试不及格伦斯洛没有当上机长(批准他当上机长的上级缺乏责任感)

  • 如果事故发生时机长和副驾驶没有调情(机长和副驾驶缺乏责任感)

  • 如果机长或者副驾驶处理飞机机翼和窗舷结冰的经验足够丰富(机长和副驾驶的教练缺乏责任感)

3

一艘德国船因为触礁要沉没了,船长用无线电向塔台呼救。他本来是说:We are sinking。遗憾的是,估计由于口音和其他原因,塔台听成了“We are thinking”。估计塔台业务繁忙,接听人也比较恼火:你在想什么也要呼叫塔台吗?于是问:What are you thinking about?

结果因为未能及时传递求救信息,船很快沉没了。

剖析一下这个过程不难发现,塔台全程都是被动的接受问题,解决问题。如果他们的责任感再强一些,也许就可以挽救这艘船上的生命。


当然现实中,因为强烈的责任感而挽救生命的故事也比比皆是:

4

2012年5月,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快客司机吴斌,驾驶大客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突然有一块铁块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再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导致吴斌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在这危急时刻,吴斌强忍剧烈的疼痛将车辆缓缓停下,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之后,他又以惊人的毅力,从驾驶室艰难地站起来告知车上旅客注意安全,然后打开车门,安全疏散旅客。当做完这些以后,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的他,瘫坐在座位上。他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自己却因伤势过重去世。为了一车旅客的安全,年仅48岁的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事故发生的生死一瞬间,吴斌的下意识动作就是把客车平稳地停下来,支配他做出这个动作的是长期养成的责任感。毫无疑问,在吴斌的字典里,“责任”两个字早已经打上了深深地烙印。在他看来,责任永远高于一切,责任没有任何借口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你对你的工作有一种爱吗?

毫无疑问,工作中人们的责任心千差万别,于是有了“靠谱”和“不靠谱”的区别,也有了“做完”和“做好”的区别。

而责任意识的形成,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这个工作是谁的责任”。即使是团队一起来做一项工作,也要明确“责任的主体是谁”,而且最好是一个人而不是多个人,否则就容易吃大锅饭:大家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为觉得总会有人管的。不把责任明确到个体,最后的结果就是无人负责的体制。而没有责任感和责任制就不会有成果。直到雪崩的时候,才知道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当然责任明确到人其实是一种被动产生责任感的方法。这种情况下也很难让当事人对所做的事情产生爱。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让人们自发地产生责任感?让员工带着责任意识去工作呢?

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激发每个人最大的善意。而激发出的善意将转化为责任感

5

有一个口碑很好的小工厂给航空公司提供飞机零配件。这些零配件看似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对精度有很高的要求。工厂里的工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每天的采购、生产、发货等工作。渐渐地有人开始抱怨工作简单乏味,工作热情每况日下。

有一天,管理层决定带领团队去参观飞机的制造过程。在现场,飞机制造工程师详细介绍了飞机的制造过程,以及这家小工厂的零配件在哪里使用。最后,他说:千万别小看你们的零配件工艺不复杂,技术含量不高。但是你们产品的质量对于飞机和旅客的安全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说性命攸关一点都不为过。感谢你们一直以来提供的优质产品。期待我们长久地合作下去。

听了这番话,工人们都备受鼓舞。工作热情被重新点燃!

其实这是公司领导特意安排的一次参观。目的是让工人们把自己做的工作和旅客的安全联系起来。通过全员参与其中(Engage),激发他们的善意,增强团队投入度和向心力(Engagement)。这是外在的引导


还有一种是内在的激发

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说:让本人去思考如何工作,是责任感产生的根源。

别人下达了指令,就按别人的指令去做;上面部署了工作,就按上面的部署去完成。这样的工作,没人会真把它当成自己的工作来做。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高高兴兴地去做别人的工作。除非他认为这是他自己的工作,否则他既不会认真,也不会产生责任感。做真正属于自己的工作,这是人们积极主动工作的原动力。

原动力有了,人自然就会努力,并产生以高标准去完成的决心。

因此,多让本人去自由地思考,尽可能对他下放权力,结果会更好。因为这样一来他会把工作当成自己的工作来做,也便于追究责任。

因为他觉得这是自己的工作,对工作抱有强烈的责任感,所以,即使出现问题被追究责任,他也会带着一股绝不服输的劲头,想方设法去补救,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获得令上司刮目相看的成绩。

如果领导想让成员真正抱有责任感的话,就应该以这样的方式把工作交托给他。这种实践在管理上是赋能(Empowerment)。


版权声明:“KEEP精进”个人公众号的文章均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及复制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引用或者有其它意向,请事先通过本公众号后台等方式申请并获得授权。原创文章中的部分文字、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本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