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家呀家
宁普林
读了施家坝渔翁的《家的遐想》后,令我拍案叫绝,捧腹不止,“……抓一把家戴在头上……有本本的,没有本本的,别人任命的,自以为是的,有含金量的,粪土不如的……”将把“家”朝自己头上戴的人,揭露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使我想起了邵东建立文化交流会的筹备会上,主持人将到会者一一这个“家”,那个“家”的介绍。我在发言时说:“我叫宁普林,我除了是个人之外,什么都不是。……”迎来一阵哄笑。我想,现在自封的“家”也太多了,尤其是文艺界,有些人刚学会写诗,或加入了诗词协会,就是“诗人”了,发表了几篇散文就是“作家”,做得几副对子就是“楹联家”,能谱几首歌曲就是“音乐家”……如此说来,农民能种出稻谷就是农学家,养猪养牛养羊的就是兽牧家,中国十三亿人都成专“家”了。尤其那些拿“家”来炫耀自己的人更可笑了,有个人想加我为好友,发帖说:“我是作家某……”我看到这个自称,受宠若惊,一个作家要加我这个平民百姓,这个光我占不上。还看到几本书的“作家小传”和“作者简介”,有“作家”“曲艺家”等好几个家,还有“诗人”。我不知道这些“小传”“简介”,是出版社给他定的还是自己写的,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味。我看了诗人的诗,乍一看都是“五绝”“五律”“七绝”“七律”,但多数都不符合诗律、诗韵。说是打油诗吧也不相符,打油诗的特点是,风趣、幽默、顺畅、押韵、朗朗上口。作为一个诗人,我觉得不但要掌握传统诗、词、曲、赋、对联的写作技巧,还要与时俱进,能写新诗,这是起码的要求。我觉得所谓的“家”,不是自封的,没听说哪里有个标准和什么规定,我个人浅见,“家”,是起码要有全国闻名的大作传世,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认可,经几十年、上百年的口碑而自然形成的。历史上写几本或几十本书的人多的是,但有多少成了出名的作家?尤其是现在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哪个写不出书呢?特别是现在的出版社有书号卖,作者自买书号自费出版,写书的人多如牛毛,一个人写几本书算得了什么!其实不要这个家那个家一大堆戴到头上,那多累呀!能够戴上“作家”就可以了,其他都包含在内。如长篇小说,将主人公的生平详细的写出了,各种事情都会遇到,那么各种写作技巧都要用上,如结婚要写婚联、办丧事要写挽联、挽歌、祭文,寿庆要写寿联、贺联、贺诗,还有各种民俗活动等,除主人公亲身经历的外,还有主人公见到的、听到的,都要作者去创作出来。所以其他“家”都包含在“作家”之内了。我看了几本写农村故事的小说,故事情节各有千秋,但都有两个方面的缺欠。一是写农村没有农民的语言和地方方言,二是书中所谓的对联都不是对联,领导的题诗都不是诗。让小说大大逊色。我想,一个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能写出在中国流传的书吗?奉劝某些文艺爱好者,不要自己急着戴上“家”的桂冠,先学懂中国文化,让自己的作品能在全国流传,“作家”的桂冠——时间会帮你制造,让口碑来给你戴上吧!
【作者简介】宁普林,1941年生,湖南邵东灵官殿镇人。从事教育、文化工作十年,交通管理工作二十五年。自幼酷爱文学,博览群书,精通诗词歌赋,擅长故事小说。数十年来各类作品纷纷靓丽于各级报刊、杂志。著有《三余拾碎》、《鹧鸪声声》、《鬼侠》、《申真人传奇》、《上广西》等。是邵东远近闻名的传奇小说作家。荣获绿汀文萃2018年度最勤奋作者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