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原生家庭有问题的人在一起,会更难还是更容易?

KY作者 / Li

策划 / 狗儿

插画 / Always

编辑 / KY主创们

前段时间,我们收到一封求助信:

(向上滑动启阅)

我们俩都来自不太幸福的家庭,所以早早下决心绝不重蹈父母的覆辙,因此更用心地经营关系,感情确实一直很好。

可是前段时间,可能因为生活中压力增多,我们的冲突也多了,双方深层的性格缺陷暴露出来,父母身上那些被我们极力避免的方面,似乎也留存了下来,会在我们吵架上头的时候爆发。我忽然对未来产生了不确定。原以为见证了那么多不好,到自己的关系时就能少走弯路,可现在却觉得,在不幸家庭中长大的我们,不会爱和被爱,不会真正正确地相处,未来也许还会有更多阻碍。

原生家庭有问题的人在一起,到底是会更容易,还是会更难?我该继续和同样原生家庭有问题的人在一起吗?

这样的来信让我感到心酸。原生家庭的问题已经让ta备受困扰,好不容易可以拥有自己的小家,却还要面对原生家庭留下的影响。

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在未来的婚姻中确实可能表现出较低的情绪管理能力,较差的婚姻适应能力,对婚姻有更多负面感受和更低的满意度(Brown et al., 2015; Falcke et al., 2008)。但同时,研究者们也发现这并不是必然的结果,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也可以得到幸福的婚姻。

这当中的区别在哪儿?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需要先花一点篇幅和大家聊聊,不幸福的原生家庭对子女未来亲密关系的影响,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注:分析这一问题的理论非常庞杂,流派众多,本文仅基于家庭系统理论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家庭治疗的先驱Murray Bowen曾指出,一个健康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应拥有健康的距离,既能相互影响,又不会融合不清(fusion),保持情感联结的同时,给每个家庭成员独立自主的空间。

但一个不健康的家庭,尽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们都有的共同特征就是,家庭成员之间找不到那个适当的距离(Kerr & Bowen, 1988)。

有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关系过近,完全揉在一起。自己的情绪和行动完全取决于对方,自己没有独立的选择和感受,也不允许别人有。

有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则非常疏离、冷漠,导致想要被关心的人不得不竭力取悦他人,祈求他人多和自己靠近。

无论距离过近还是过远,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都会对关系产生一种焦虑感:ta们感到关系本身是不稳定的,只有不断满足对方的需求,才可能维系关系。否则便会爆发冲突,甚至造成关系崩塌。

因此,ta们不得不搁置自己的想法,一切根据其他家庭成员的需求行动。当ta们长大离开家,建立自己的亲密关系时,原先一直满足他人的模式,会直接导致ta们不会恰当地经营和管理自己的关系。有的人会延续原生家庭的模式,和伴侣过度融合。有的人则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选择情感阻断。

过度融合的人会继续为了维系感情牺牲自主,一切行动取决于对方,并且期待对方也这么做,认为这才是想要维护关系的表现。一旦对方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满足ta们的需求,不论客观上对方做了多少巩固感情的事,ta们也会认为对方不爱自己、不想继续关系。

选择情感阻断(emotional cutoff)的人,则通过不和他人建立深厚紧密的关系,避免自己再像在家时那样,总为了满足别人压抑自己。Ta们可能即使身在关系中也独来独往,拒绝频繁和伴侣见面、相处,拒绝接受伴侣的好意。而一旦伴侣希望ta们在做决定时考虑自己的感受,ta们就会指责伴侣在“情感绑架”。

无论是和伴侣融合,还是选择情感阻断,都会令关系非常脆弱。因为这种选择无法令ta们既维系和对方的情感,又理智成熟地看待问题。Ta们往往会做出冲动的行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缺乏建设性,甚至对关系造成破坏。Ta们的关系因此更加坎坷。

不是的,有意识的努力,是可以给你带来好的亲密关系的。

STEP 1

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对自己的信任

你可以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工作、学习、日常事务中体会自己的能力,建立对自己的信任感。你也可以通过解决关系中的一些小问题,感受自己在经营和管理关系,体会自己有能力抵挡原生家庭的影响,维护眼前的关系。

STEP 2

通过个人事务练习情感和理智的平衡

你可以在一个人做决定时,将推动你做决策的思维和情感过程记录下来,尤其注意相矛盾的部分,练习如何平衡。

不断练习平衡情感和理智,你在关系中也会更容易做到。

STEP 3

邀请关系的另一方帮助你处理对关系的焦虑

这一步是建立在你对自己做决定的推动因素有明显觉察的基础上。当你感到,自己在关系中的一些决定是出于一些情绪性的考量:

你需要尝试冷静地和对方沟通你的不安,了解ta的想法。这首先会让对方感到你在乎ta,巩固你们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当你一次次确认对方不会离开你,对方也不会束缚你,你会从焦虑中解脱,慢慢学会勇敢地做自己的决定。

写这篇文章时,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篇调查,结果显示,在一系列影响婚姻质量的因素中,原生家庭大约能发挥23.7%的作用,也就是说,还剩下超过75%的空间,是供我们自己发挥,以调节自己婚姻质量的。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对待关系的方式一定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新的关系就是我们自己的。即使来处不够幸福,我们仍有能力、有可能,创造自己的未来。

原生家庭都有问题的人在一起会更难还是更容易呢?我没有准确的答案。但我想,当你们都真心地、坚定地爱着对方,想和对方在一起时。真正能决定你们未来的,早已不是原生家庭,而是你们自己。

References:

Alder, M. C., Yorgason, J. B., Sandberg, J. G., & Davis, S. (2018). Perceptions of parents' marriage predicting marital satisfac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attachment behaviors. Journal of Couple & Relationship Therapy, 17(2), 146-164.

Brown, J. (1999). Bowen family systems theory and practice: Illustration and critiqu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0(2), 94-103.

Brown, M., Larson, J., Harper, J., & Holman, T. (2016). Family‐of‐origin experience and emotional health as predictors of relationship self‐regulation in marriage.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38(3), 319-339.

Carr, K., & Kellas, J. K. (2018). The role of family and marital communication in developing resilience to family-of-origin adversity. Journal of Family Communication, 18(1), 68-84.

Falcke, D., Wagner, A., & Mosmann, C. P. (200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of-origin and marital adjustment for couples in Brazil.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therapy, 19(2), 170-186.

Kerr, M. E., & Bowen, M. (1988). Family evaluation. New York, NY: Norto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