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是非
这是我从教近三十年来听到关于孩子最愕然的论断,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此观点出自于一位家长,同时也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位教师。
虽然,对于“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是非”的观点我是不同意,但对于产生这样的论断的心路历程似乎是可以理解的。对于校园生活中的孩子们而言,产生“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是非”论断,我想可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背景原因。
1.家长对于孩子成长中的发展差异认知和应对带来不平衡心理。
认知和接受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并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是家庭教育过程中最重要却最难做到的。
虽然大家有“每一个孩子都不同”的基本常识,有孩子领先,就一定有孩子会落后。但是家长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学习成绩至少中等以上,一旦处于中等或以下就会产生焦虑感,进而总想采取各种“进补”方式追赶或保持领先。
于是,“进补”的资源、渠道、程度、代价等因素,就与成年人的世界观和期望值密切关联起来,其功利成分也就超越了孩子立场的单纯份额,各种不甘、不平、不开心也就接踵而至。
反映在家长态度中,常会出现各种班级之间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作业负担的攀比较量,严重时会要求学校和老师教什么、怎么教的不理智程度,与自己意见不同的时候,偶尔竟会演变成各种方式的对老师们的苛责和围攻。所以,如果老师的合法合理尊严和辛勤工作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老师提出拒绝担任这类班级和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我们校方完全同意并支持!
2.部分家长教师对于家校之间的责任、权限边界模糊、交叉混淆。
为了孩子好,是所有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最常听到的高频词,但是却常常事与愿违,远离初衷。实际上,对于家校之间的边界问题,各种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相关文件中都有明确指示,但实践中由于宣传引导不够,氛围不浓,就总出现家校之间误解、背离,甚至于发生“校闹”事件。
一方面,部分老师让家长协助改作业、做教具学具等,鼓励家长深度参与班集体事务,有家长协助老师充当家长群体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也有些学校的老师们与家长们在校外合伙开办公司、培训机构等,甚至有少数教师自身也是家长角色,长期在自己或家长购买或租赁的住所中,收纳了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的本校本班或其他学校班级的孩子们在午间晚间周末补课,自身处于身心疲惫的忙碌和不安中,如何平衡各部分家长的利益诉求也就变得更为艰难。
另一方面,在班集体管理中,部分家长借助自己与老师的密切关系、家委会微信群QQ群平台、或自身工作岗位影响力和资源,总想左右班级教师群体、家长舆论甚至教育方式、教学内容走向、教师岗位。包括在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问题时,不仅最大化保护自己孩子的利益立场,即便不关自己家孩子的事情,也总想着扮演上级领导和民间法官的角色,强势而偏颇地让老师和学校对他们必须有个“交代”,还常常一口一个“我们机关领导”“我们企业高层人物”……
3.社会发展中的浮躁功利思想和行径在校园中的投射
孩子们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的学习过程,随着团队生活的经验积累,他们增加知识、技能和生活常识,逐渐学习认识自我、与同伴相处、与老师们沟通,年龄增长的同时,自我意识、自我保护、自我彰显等自我发展水平和能力也会同步增长,所以会出现老师和家长都发出“陪伴孩子成长需要斗智斗勇”的感叹,但家长们基于对孩子们的深沉情感和本能保护,偶尔就会不够平和与理智。
于是,课堂上谁多回答了问题就是老师偏心,老师们的朋友圈出现别的孩子照片就是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当干部或出场重要活动的次数都成为了严重计较的素材。
一旦有矛盾,有些孩子出于对事件性质和程度的认知水平局限,或出于对自己保护和被处罚的恐惧,常常不愿意不敢于说真话,这需要我们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并学习处理问题,这也是孩子们社会性能力发展的关键机会。然而,部分家长却常常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处理,总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丝委屈,总想为自己的孩子辩解,总相信自己的孩子说的是真话,别家的孩子说的是假话。甚至有个别家长会教唆孩子如何说谎来逃避责任。
其实,心平气和一些,就会发现很多都早已违背的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年人的世故搅得孩子们的世界也不得安宁,最纯真美好的孩子们世界也就被定论为“是非之地”了。
不过,长久以来,不管是深耕教育系统几十年的老教育工作者,还是教育新手或社会各界人士,大家对有孩子的地方都是纯真美好的总体印象。我和老师们也一直享受于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带给我们的幸福感受,感恩于众多家长们对我们的支持和理解。
为了孩子们好,不仅需要这样的价值取向坚守,也需要不偏离本原的智慧和修炼。未来世界一定是超越现在的,其样态也是很难预估的,无论什么样的未来世界,真善美都是最宝贵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尽量减少带着成年人的世故,去误解和污染孩子们纯真美好的世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愿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在家校之间的密切、科学配合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