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42岁就患了肠癌。这位朋友是位...
这位朋友是位美女,身高168cm。她非常能吃,但怎么吃都吃不胖,这曾经是她最骄傲的地方。看着闺蜜和朋友们艳羡的眼神,大口大口地吃着肥的流油的羊排,那种感觉就是爽!
别看她这么能吃,但是她的血脂、血压、血糖都没事,也不知道吃的那些东西都去了哪里?她并不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最喜欢的就是躺在沙发上看韩剧。有时看上瘾了,能看一个通宵。
她平时身体比较健康,只是从小就爱拉肚子,大便从来没有成型过,每天最少3次以上大便。稍微着凉或吃了辛辣的食物,更是容易肚子疼、拉稀,但是从来不影响她的食欲。
在她42岁的时候,有半年的时间,她排便次数比以前更多了。她感觉总有便意,可是去厕所却拉不出多少来,而且拉完了还想拉。有时明明有便意,却半天也拉不出来。她知道自己肠道有问题,也对肠癌有所了解,所以她每次解完大便都会观察一下。她发现,她虽然大便不正常,但是从来没有便血过,所以她也不是特别担心。
后来,她除了大便频繁之外,还出现了肚子胀、肠鸣音亢进的症状。她总感觉有屁,可就是放不出来。她更加怀疑自己肠道出了问题,可就是不愿去检查,因为她知道,一旦检查就需要做肠镜检查。
就这样一直拖着,直到有一次真的便血了,她才赶忙去医院检查。医生给她做了直肠指检,在距肛门4cm的地方,摸到一个质硬的菜花状肿块,约5×6cm大小,退出手指,指套带血。做完直肠指检,医生基本已经能够确定为直肠癌,而且已经不是早期的了。
医生通过肛门镜,给她在肿块上取了2块组织送了病理检查,又给她联系了一个结肠镜。取完病理再做结肠镜,是为了除外大肠内还有其他地方有癌症,因为临床上确实有“重复癌”的情况。
肠镜检查发现除了这一处肿瘤外,在她的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内都有小息肉,最大的0.6cm,医生分别帮她做了钳除。
直肠肿块病理回报:直肠腺癌。确诊后医生建议她尽快住院手术治疗。
住院后,通过检查发现她的肝脏、肺脏、脑部都没有肿瘤转移,但是盆腔核磁发现直肠周围有癌转移。医生建议她做直肠癌Miles手术,就是把直肠和肛门都切除了,在肚子上造一个瘘口,以后要从肚子上排大便。医生说这样会更加彻底,但是她死活都不同意。
她作为一个美女,怎么能允许自己在肚子上排大便?她问医生:有没有办法保住肛门?如果没有,我宁愿不做手术。
医生说:距肛门4cm,做低位保肛门手术也可以,但是有可能会影响预后。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做新辅助化疗,等肿瘤缩小后再做保肛手术,这样可能手术比较容易,也不影响预后。
她听从了医生的建议,选择了做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进行了5次,每次5天,休息21天后继续。每次化疗前,医生都会评估化疗效果,发现她的肿瘤在逐渐减小。直到化疗5个疗程后,肿瘤减小到了1cm大小,而且距离肛门达到了6cm长。直肠周围的转移结节也基本消失了。
这个时候,医生选择了手术治疗。手术是做的腹腔镜手术,这次不是Miles手术,而是Dixon手术。这种手术在切除病变的直肠后,会将乙状结肠和剩余的直肠吻合在一起,这样术后就可以通过肛门排便了。
她的手术很顺利,术后恢复也很好,没有发生出血、肠瘘等并发症。
术后病理为:直肠肿块未见癌残留,肠系膜淋巴结0/17枚癌转移。
医生说她是幸运的,她这种术后病理没有发现癌细胞的,不是切错了,而是达到了病理完全缓解(PCR)。这种几率并不高,但是预后却很好。
术后她又做了一次化疗,因为她术前已经做了5次化疗。对于辅助化疗的次数,一般建议以6~8次为度。如果术前做了几次,那么术后就少做几次。发生复发、转移的,不在此限制。
别看她发现的时候比较晚了,但是她的预后还是挺好的,已经过去五年了,依然健康地生活着。
一般癌症能闯过5年的坎,以后复发的机会就会小很多,所以专家喜欢用5年生存率,来评估手术效果。
做完化疗之后,她问医生:我为什么会患肠癌啊?
医生详细询问了她的家族史和生活习惯后,发现:她超爱吃肉,很少吃菜,不爱运动,还经常熬夜看电视;她的爸爸和爷爷虽然没有癌症病史,但是她的伯伯和叔叔都患过肠癌;她从小就有肠道症状却从来没有检查过。
总之,肠癌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可能就是遗传易感性。这个不能改变,但是可以通过定期肠镜检查来预防。多数肠癌都是由息肉发展而来,只要内镜下切除息肉,就能将癌症消灭在萌芽状态;就算发现时已经是肠癌,只要发现得早,依然能够通过内镜切除,达到治愈的效果,对身体和生活质量没有太大影响。另外,肠癌的发生和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有关;还与久坐、熬夜、不爱运动有关;与吸烟、精神创伤,也有关系;与腌制食品、烧烤煎炸食品、方便食品、发霉食品也有关系。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的。30年前世卫组织就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分别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平衡心态、戒烟限酒,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