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三要素协调才有成为“大”品种的潜质
“产量三要素协调”,是人们在介绍一些小麦品种时能用到的一个评价。它指的是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间的“协调”。更具体说就是这三个数没有某一个突出的多,也没有哪一个明显的少。譬如,每亩有40到40几万的穗数、每穗有30几到40来个的籽粒,和40左右或以上克数的千粒重。这些数值,它们都是在上述这样基本适宜范围内的,不表现过分的多、也不显得过分的少,相互间它们干扰或影响小,这就是“协调”。在小麦生产上,很多“大”品种就是这样表现的。
图1.推广品种群体中较大的穗子
一个与我住在同一个小区的邻居知道我是搞小麦育种的。我们俩在遛狗时经常能够相遇,每每相遇后我俩都会海阔天空地闲聊聊。大多时候,我都是听他聊一些日常琐事。由于他信奉佛教,“琐事”在他的言语中也能够透露出不一般的道理,让人听着平静。
一次聊天中他问我说,现在的小麦穗子最大能够有多少个籽粒了?我告诉他说,生产品种一个穗子能够有四五十粒就算是最大穗了;大穗材料在较稀条件下种植,挑一个大穗子数穗粒数,有的可以数出100粒左右,或一百几十粒也有,但这样的类型不能成为品种,也就算是个材料。
听我这样说,他的问题就多了起来:那现在小麦穗子还没有以前我们小时候的穗子大呢!甚至还小了不少是吧?另外,刚才你说不能成为品种的的大穗材料的穗粒数能够达到100甚至更多,为什么这么大穗子的材料不能成为品种呢?
说这话的同时,他还给我列举了过去我们小的时候都看过的一个电影,电影中有一个小麦收获前一对年轻人在麦地里数小麦穗粒数的场景,最后数得的穗粒数是72粒。
当我的这个邻居有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我把他的问题给他讲清楚还真得花一些时间和耐心,能够用最简单、最能够让他理解的语言让他明白一些“为什么”最好。由此,我也想起了当年蔡旭先生在世时,他给他的司机、给烧锅炉的师傅们讲小麦、讲小麦习性、讲栽培等的缘由了——有些东西真的需要让这些好提问题的人了解,特别是当这些问题看似还理由充分时,则更应该!所以,我也将这些看似是“外行”的问题像当年蔡旭先生一样,给他一一做了解答——
我们今天小麦的穗子肯定要比几十年前大了,但在我们介绍品种时听到或看到的穗粒数却没有达到几十年前的“72粒”原因是我们今天说的穗粒数不是在麦地里挑一个大穗子来数,而是按照取样要求进行定点取样后的若干个大小不同穗子粒数的平均值,一般每穗结实超过三粒就算一穗,这样平均下来,看着穗子不小,但穗粒数就没我们想象的多了。如果我们也从任何一个品种、地块中挑一些大穗子来数,穗粒数超过七八十粒应该不在少数,特别是地头地边的穗子会更大一些。
按照常理,有穗子大、穗粒数多以及籽粒大等这些与产量相关性状突出表现的类型就应该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有利条件。而不论是谁,有这样的认为也实属正常。但是,我们是搞小麦育种的、我们也了解小麦生产,我们对这些“认为”应该有我们自己的观点,至少应该有别于非专业人员们的“认为”。
那些穗粒数很高、但却不能成为品种的原因在于这些材料虽然它们穗粒数能够达到100、甚至更多,但由于穗粒数多的这个表现太突出了。就小麦来说,往往一个性状表现过于突出时,它就会抑制另外性状的正常发挥,这也是我们在选择过程中不过分强调某一个性状过于突出的理由。而穗粒数过多的类型,往往都表现单位面积内穗数的减少,且有些减少的还明显。规律是:穗粒数越多,单位面积内成穗就越少,一般能少到每亩22~25万穗数(此时,单穗重超过2克,每亩产量才刚刚880~1000斤)。甚至,在生产上,加大播种量后都难以改变!这种类型,它们特别喜欢稀播种植,你越是将其种植的稀,其穗子就越大;相反,加密种植以后,它们不仅穗子没有变多,穗子却显著变小了,穗粒数没有那么多了,这也可以叫做是“本性难移”!
籽粒过大的类型也是一样,当千粒重超过或接近60克时,每亩穗数和每穗粒数就开始降低了,这样的类型在小麦生产上很难构成高产稳产。
图2.生产品种群体的表现
“产量三要素协调”,是人们通过较长期品种选择和生产实践总结出来高产稳产小麦品种需要具备的特性。小麦是群体作物,群体作物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特性,才可以使得小麦群体内个体间实现和谐共生、互不干扰、互不掠夺的共赢关系,最终才能够实现小麦产量的高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