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用腧穴——下关

非主流针灸
传承针灸
学习交流
扫描关注

【穴名释义】

“关”,即机关,为开阖之枢机;该穴正当下颌关节处,有关牙齿的开阖,故名“关”;因为其在颧骨弓下,并与上关穴相对,故名下关。另一说,下关者,因牙关分上下两处,上关即客主人,位于下关穴之上;下者,下片部也,牙关是开合之机关,属下,两“关”穴相对,故名下关。

【定位取法】

位于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闭口取穴,下关穴位于耳屏前约一拇指横指,当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此穴闭有孔,张口即闭。另一取法:闭口,由耳屏向前循摸有一高骨,其下有一凹陷(张口时则该凹陷闭合突起) ,此凹陷即是下关穴。

【穴性特点】

本穴为足阳明、足少阳经的交会穴,具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之功,临床上为治疗各种下颌关节疾患的常用穴。

【主治概要】

1.对于本穴的主治,《针灸甲乙经》有载:“失欠……下关主之。”《千金翼方》曰:“下关主牙车脱关,不得嚼食。”而《普济方》及《针灸资生经》亦载:“下关治牙车脱。”临床上本穴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疾病,如颞下颌关节紊乱。

2.本穴常用于治疗面瘫,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载:“偏风,口目[插图]……下关主之。”《针灸资生经》载:“下关主偏风口眼喎斜。”

3.本穴也可用于治疗面肌痉挛,如《外台秘要》及《医心方》均有下关治“痉”的记载。

4.临床上本穴还用于治疗面痛,即三叉神经痛。如《张氏医通》载:“面痛……不能开口言语,手触之即痛,此是阳明经络受风毒传入经络,血凝滞而不行。”其治疗以疏通经络为主。下关为足阳明、少阳交会穴,取下关刺之能疏通经脉,调畅气血,使其“通则不痛”。

5.《类经图翼》有云:“耳鸣耳聋,痛痒出脓。”《备急千金要方》曰:“牙齿龋痛,耳痛。”《针灸大成》载:“聤耳有脓汁出,牙龈肿。”因此临床上本穴亦常作为主要配穴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耳鸣、耳聋以及牙痛。

【临床应用举例】

1.颞下颌关节紊乱 具体临床表现见颊车穴的临床应用举例。

毫针刺法:采用傍刺下关穴为主配合穴位贴磁疗法。

方法:患者仰卧位,取患侧下关穴,用傍刺法针刺,即在下关穴先直刺一针,深0.5~1.2寸,然后在下关穴与耳门穴之间斜向加刺一针;再刺配穴颊车。用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扩散至整个颞颌区及耳前部,留针20分钟,期间行针2次,加T D P照射患部20分钟,隔日施治1次。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选择下关、颊车、听宫、翳风及阿是穴等穴位,于针刺后贴敷磁贴。每次针刺治疗后换贴1次。同时嘱患者纠正不良咀嚼习惯,张口勿过大,防止寒冷刺激等。

2.周围性面瘫 具体临床表现见四白穴的临床应用举例。

温针灸法:主穴下关;配穴地仓、颊车、翳风、迎香、阳白、合谷。操作以28号毫针,针刺下关,得气后,将针柄上套以2.5厘米艾炷,燃尽后再换1炷,使热能通过针身传入体内,达到治疗目的。配穴根据病情随证取舍。另外,乳突部疼痛者可加翳风;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肝阳偏亢者加太冲。取穴以少而精为原则,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10日为1疗程。

3.三叉神经痛 具体临床表现见四白穴的临床应用举例。

毫针刺法:取下关穴刺入2寸,予提插捻转加弹针法,沿足阳明胃经上挑下拨,使针感向周围及下颌部放射,再触“扳机点”时疼痛消失,行强刺激后出针。为巩固疗效,再针风池、安眠、翳明、翳风、外关、合谷等穴,连针7日为1个疗程。

4.面肌痉挛 具体临床表现见四白穴的临床应用举例。

毫针刺法:酒精常规消毒,选用28号1.5寸一次性毫针,取穴以患侧下关、颧髎,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为主。针刺患侧面部阳白透鱼腰;下关穴直刺0.5~1.5寸,行提插捻转后用泻法,使患侧面部有酸胀麻木感;颧髎直刺1寸,瞳子髎透太阳穴;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直刺,平补平泻。后接电针,用疏密波(2/100赫兹)。电极接下关—颧髎,眼周抽搐者加阳白—瞳子髎;口角抽搐明显者加地仓—颊车;情绪激动诱发加剧者加双侧太冲、三阴交、复溜穴;风痰阻络者加风池、丰隆;脾虚风动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其刺激量以患者耐受为度,时间为40分钟,针刺10次后休息2日,继续第2疗程治疗,一般10~20次即可。

5.牙痛 具体临床表现见颊车穴的临床应用举例。

指压法:可指压下关穴、颊车穴、合谷穴。上牙痛用下关穴,下牙痛用颊车穴,上、下牙均痛加对侧合谷穴。指压同时可用劲揉动,反复指压直到疼痛消失。

6.神经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是指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病变,从而引起听力减退,甚至听力消失的一种病症,常常伴有耳鸣,现代医学很难根治。神经性耳聋的发病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①小儿在患病后连续使用抗菌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所引起的药物性中毒所致神经性耳聋;②由病毒感染或内耳血管栓塞引起的突发性耳聋;③患传染病如脑膜炎、麻疹、伤寒等所致的传染性耳聋;④由外伤或爆震、噪音引起的爆震性耳聋等。

中医学认为,耳为肾之窍,为十二经脉所灌注,内通于脑。其病因病机可有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肾精亏损、脾胃虚弱等几种。临床表现以听力障碍、减退甚至消失为主要症状,患者常自觉耳中有蝉鸣或其他各种声响,在安静环境中感觉更明显。可伴有发热、头痛、烦躁不安、腹胀、腰酸乏力等多种全身症状。

毫针刺法:取下关穴直刺2寸,针尖向耳部方向略挑,行提插捻转强刺激,使针感向耳部方向扩散,停针片刻,然后出针。继续取翳风、风池、外关、侠溪等穴,行常规针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0)

相关推荐

  • 面瘫怎么办!中医有效果吗?

    导读 面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以口眼歪斜为特征的病证,多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侵袭面部,致使经络气机阻滞,经络失于濡养,筋肉弛缓而发病.通过通过搜集阅读近几年文献,加深对中医治病理念的理解, ...

  • 一针见效的针灸穴位

    牙痛穴 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难受,老李先抛开牙疼的诊断,鉴别诊断.不谈,单独说牙痛在针灸的治疗过程当中的有效穴位. 今天探讨的牙痛穴位是传统的针灸穴位. 上牙痛与下牙痛因所属经络循行部位不同,取特效穴 ...

  • 针灸常用腧穴——百会

    [穴名释义] "百",形容很多;"会"指聚会,意指多脉聚会.而头为诸阳之会,乃手足六阳经.督脉的交会穴,又穴居巅顶正中,为三阳五会之所,故而得名. [定位取法] ...

  • 针灸常用腧穴——大椎

    [穴名释义] 本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之下,第1胸椎棘突之上,因第7颈椎棘突在后颈部,解剖标志上最大最高,故名大椎,属督脉经. [定位取法] 第7颈椎棘突之下凹陷中.用体表固定标志取穴法,于后项部正中线上 ...

  • 针灸常用腧穴——上星

    [穴名释义] 该穴处于头上,如星之居上,故名. [定位取法] 头前后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骨度分寸法:从前发际至后发际合12寸,本穴在此分寸之前1/12与后11/12之交界处,采用对折法.手指 ...

  • 针灸常用腧穴——命门

    [穴名释义] "命"即性命.生命;"门"乃生气出入通达与维系生命之处.本穴位于两肾中间,是人体生命元气的重要门户,且因肾主一身之本,故名命门. [定位取法] 该 ...

  • 针灸常用腧穴——腰阳关

    [穴名释义] 本穴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命门之下二椎,是人体真火阳气到达命门所必须经过之关隘,故叫阳关.因该穴位于腰部,故名腰阳关. [定位取法] 该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左右双髂嵴连 ...

  • 针灸常用腧穴——水沟

    [穴名释义] 该穴位于状如"水沟"的人中沟中,有如承接鼻涕之沟渠,故名水沟,又名人中. [定位取法] 人中沟正中线上,上1/3与下2/3交会处.将患者人中沟均分为3等份,上1/3与 ...

  • 针灸常用腧穴——关元

    [穴名释义] "关",有封藏之意;"元",指元阴元阳之意.本穴居丹田,内应胞宫精室,为封藏一身真元之处,故名关元. [定位取法] 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骨度分寸 ...

  • 针灸常用腧穴——气海

    [穴名释义] 本穴位于脐下,"脐下,肾间动气",即元气,为先天元气汇聚之处,善治各种气病,兼是强壮保健穴,故名气海. [定位取法] 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骨度分寸法:取穴时采用 ...

  • 针灸常用腧穴——中脘

    [穴名释义] "脘"同管,原指胃内腔.因该穴位居胃的"中"部,故名中脘,此亦是相对于上脘和下脘而言. [定位取法] 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骨度分寸法:前正中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