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体会施今墨用药规律
施今墨精于辨证,善于用药。在处方时,经常双药并书,寓意两药的配伍应用,其间有起协同作用者,有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者,有相抵副作用制其偏胜者,皆称为“对药”。祝谌予先生曾侍诊施师案前,积累有百余个对药,日后经总结整理,讲授于北京中医学院。吕景山在此基础上,又予增修整理,撰成《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等书,在中医药界广为流传。兹以施师用药之配伍,选择若干,予以阐介评述,或可为祝、吕二氏之补遗。若与本书医案相互参阅,尤可深刻体会施师用药规律。
1
鹿角胶
性味:甘,温。(鹿角:咸,温)
功用:益精生血,温补肝肾。
施师临证经验:
1.鹿角胶、阿胶:补肾益精,养血.生血。用治肾虚血亏之月经过多,崩漏,习惯性流产,白带,经闭,不孕症,据证可分别参以胶艾四物汤、左归丸等。且可治疗血虚之头痛、眩晕、健忘,以鹿角胶填精通髓,阿胶养血生血。
2.鹿角胶、紫河车:补肾益精,大补先天。①治肾虚之遗精、阳痿、早泄、男子发育不症,常合五子衍宗丸等方用。②治虚劳肾亏诸证,用治阿狄森氏病、小儿早老症、一氧化碳后遗症、脱发重症,可合八珍汤、肾气丸等。还曾用治腰椎结核、糖尿病等。
3.鹿角胶、龟板胶、阿胶:通补任督,温阳滋阴。龟鹿二仙胶,通补任脉、督脉,填精益髓;阿胶养血生血,润燥复脉,血充则冲脉血海自足。冲、任、督一源而三歧,其源即肾之天一真水。可见三胶之配伍,实为肾经虚损发。三胶合用,治高血压病(虚证)、动脉硬化症、神经衰弱、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尿病、溃疡病等慢性病,常作善后补虚时用。虚热加白薇、石斛、茯神、生地、麦冬,虚寒加参、芪、桂、附、杜仲、巴戟,气足合八珍、十全大补汤、当归补血汤等。
4.鹿角片、山甲片:散结化瘀,消肿止痛。用于乳房硬结(纤维瘤、小叶增生症),甲状腺瘤,颈淋巴瘤,子宫肌瘤等。
5.鹿角胶、虎骨胶:强壮筋骨,治久痹、久痿属肝肾不足者。仿虎潜丸,用时可加龟板、苁蓉、巴戟、杜仲、牛膝、生熟地等。
【评按】
李中梓云:'鹿得天地之阳气最全,善通督脉,足于精者。'龟得天地之阴气最全,善通任脉,足于气者。'龟板胶、鹿角胶配伍,称龟鹿二仙胶。'二物气血之属,味最纯厚,又得造化之玄微,异类有情......'韩懋拟异类有情丸,用鹿茸、鹿角霜、龟板、虎胫骨、猪脊髓、猪胆汁,治奇经虚损诸症,即是其例。
鹿角人药通督脉,鹿茸壮阳气,鹿胶补精血,鹿角片又可助阳活血,散瘀消肿。施师在临床上,用鹿角胶者居多。鹿茸仅作壮阳用,若用鹿角(或鹿角霜),则以治疗久疡不敛或各种肿瘤为主。在治疗神经衰弱丸方中,以鹿茸补阳气虚,鹿胶治阴血虚,并配以河车、人参、阿胶及八珍汤,气血并调,阴阳分治,缓调补虚,益精养脑。
鹿角胶益精生血,通督养脑。施师用治内分泌疾病及精神症状。如阿狄森氏病、小儿早老症,河车与鹿角胶相配,合附桂八味丸、十全大补汤。治神经症时,加白薇、龙骨、牡蛎、小麦、甘草等,安神镇静。
三胶并用,冲、任、督同调,治疗男、妇科虚损病症,如遗精、阳痿、早泄、不育、不孕、经闭、崩漏,或精血亏虚,或精血漏失,用以补养、充填、固摄,常合六味地黄、五子衍宗、胶艾四物诸方。
凡血虚、失血引起之眩晕、失眠、健忘重症,断为脑髓空虚者,施师常用河车、鹿角胶、阿胶三味,补肾充髓,养脑生血。而久痿、久痹,肝肾亏虚者则参虎潜丸意,鹿角胶、龟板胶、虎骨、苁蓉、巴戟同用。
值得注意的是,应用胶类滋补药物时,施师常配合理气和血或健脾和胃之品,如内金、陈皮、枳壳、砂仁、山楂、玫瑰花、白芍、当归等,动静相济,以助吸收。
2
生地黄
性味:甘,寒。
功用:凉血清热,养阴补肾。施师临证经验:
1.生地黄、白茅根:清热凉血,解毒退热。①各种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白喉、伤寒、流行性感冒。见高热,烦渴,或身现斑、疹、痘,舌红脉数者。②各种原因引起之衄血、咳血、紫癜、便血、尿血,见血热妄行之证者。③风湿热,发热,关节红肿,口渴,舌红者。上述各证若热甚不退时,可加鲜生地、鲜茅根大剂同用。
2.生地、石斛、麦冬:养阴生津,清热除烦。①治糖尿病口渴思饮,消谷善饥,配大剂参、芪用。如渴甚则以鲜石斛、金石斛、生熟地、麦冬同用,其清热养阴作用更佳。亦可加绿豆衣、山药、五味子、花粉等。②神经官能症,烦躁不安,情绪易激动,口苦,口干,脉数。是景岳服蛮煎法。合千金温胆汤去生姜用。③热病后期,口干舌燥,烦渴欲饮,纳呆津少,或有低热不退。用鲜生地、鲜石斛。
3.生地黄、细辛:生地甘寒,养阴清热;细辛辛温,通络止痛,为少阴引经药。两味配对,寒温相须,无燥热、滋腻之弊。施师处方两药同捣,寓有是理。治各种口腔炎、牙龈炎、咽炎、腮腺炎,有清热消炎作用。治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痛、睾丸肿痛,且用治关节痛非热证者。
评按
地黄用法有三,即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施师用以清热凉血,常鲜生地、干地黄同用;若用以补肾养阴,则生、熟地黄同用。除生地、细辛相配之外,尚有熟地、砂仁同捣,以免甘寒滋腻的用法。
3
丹参
性味:苦,微寒。
功用:活血化瘀,和血通脉。
施师临证经验:
1.丹参、丹皮:丹参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丹皮清热凉血,透邪泄热。①急性风湿热、风心病发作期、低热心悸合青蒿鳖甲散,关节红肿热痛加防己、秦艽、忍冬、生地、紫草等。②糖尿病阴虚血热,见消渴烦热,口渴喜饮,舌红,加生地、石斛、麦冬、玄参。③妇女经闭,经期发热,痛经,月经不通,产后小腹痛,有血热瘀滞者,合四物汤、泽兰叶汤、失笑散等。④皮下出血,吐血,衄血等,加生地、茅根、仙鹤草、阿胶、芥穗炭等。⑤慢性炎症,腹部包块,发热者。腹膜炎合青囊丸、小柴胡汤等,阑尾炎合千金苇茎汤、大黄牡丹皮汤等。⑥疟疾,肝脾肿大,寒热往来,合小柴胡汤、达原饮。
2.丹参、檀香、砂仁:即丹参饮,理气活血止痛。①治冠心病、风心病,合瓜蒌薤白半夏汤用。②食道病(炎症、肿瘤),合旋覆花汤、枳实薤白半夏汤等。③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见胃痛、黑便有气滞血瘀者。
3.丹参、三七:丹参活血通脉,祛瘀生血,三七散瘀定痛,为治心绞痛主药。痰湿合菖蒲、远志,气滞加木香、香附、苏梗,胸闷合瓜蒌、薤白,心悸怔忡气阴虚亏者可合生脉散用之。
4.丹参、乳香、没药:各种疼痛,如胃痛、痛经、胁痛等,以瘀血阻滞者效。出张锡纯活络效灵丹。
评按
李时珍:'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劳、芍药。'故有'丹参一味,功同四物'之说。
4
香附
性味:辛、微苦,平。
功用:行气活血
施师临证经验:
1.香附、乌药:出《韩氏医通》青囊丸。行气除胀,凡气滞所致之脘腹胀满、少腹胀痛均可用之。合平胃、二陈、金铃子散等方,治脘腹胀满疼痛。合胶艾四物汤等,治妇女痛经,子宫附件炎,经闭等。
2.香附、苏梗:即香苏散,和胃止呕,宽胸理气。治急性胃炎,呕吐恶心,脘腹痞痛,合藿朴夏苓汤、左金丸、平胃散。治胸痹气滞者,合瓜蒌薤白汤、丹参饮。治妊娠胎动不安,肚腹微痛,加芩、术、砂仁、白芍、阿胶等。
3.香附、五灵脂:出《赤水玄珠》。施师用时常加二二丑研细末,米醋泛丸,称为五香脱敏散,治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评按
王好古云:'香附,阳中之阴,血中之气药,凡气郁、血气必用之。'李时珍称本品'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在临床上,常用于胸、胁、脘、腹各部疼痛,见气滞血瘀者。
5知母
性味:苦,寒。
功用:清热降火,泻肺滋肾。
施师临证经验:
1.知母、黄柏:清下焦湿热,泻龙雷相火。①男子梦遗,女子梦交,属相火妄动者,合丹皮、五倍子、金樱子、桑螵蛸、龙骨、牡蛎、生地、龟板等,泻火涩精。②男子强中,阳举不倒,用大辛}阴丸台增液汤。③肾炎、肾盂炎、肾结核之血尿,用大补阴丸、猪苓汤、二草丹(旱莲草、车前草)等合方。④糖尿病烦渴尿多,知母、黄柏参增液汤、党参、黄芪等用。⑤癃闭,小便不利,用黄柏、知母、肉桂,即滋肾丸。
2.知母、贝母:清热化痰,即二母丸。治支气管扩张、肺炎、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痰多色黄质稠,胸闷,脉数。可与黛蛤散、泻自散、麻杏石甘、三子养亲汤等合用,据证选方。
3.知母、石膏:清泻阳明之火。治热病,高热烦渴汗出,用于伤寒、副伤寒、肺炎、疟疾等病。若用于糖尿病烦渴欲饮,可取三黄石膏汤、自虎加人参汤之义。
评按
李时珍:'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临床用治肺、肾病多,而以火热者为宜。
6诃子
性味:苦,酸,温。
功用:涩肠止泻,敛肺下气。
施师临证经验:
1.诃子、血余炭:涩肠止血。用治急性菌痢、慢性阿米巴痢及肠结核,大便脓血者。湿热证加银花炭、赤白芍、苡仁、左金丸等。脾虚证加入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用。
2.诃子、桔梗、甘草:名诃子亮音丸,治声音嘶哑。治急性咽炎,合僵蚕、花粉、金果榄、锦灯笼;治肺结核之失音,加凤凰衣、沙参、麦冬。声带结节、息肉亦可用之。
评按
诃子对各种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施师于20世纪30年代时即用于急慢性痢疾,未必以'涩'字为拘泥,但其配伍又据证而施,可见于'消化系统疾患'相应医案。
7
紫草
性味:苦,寒。
功用:活血化瘀,凉血解毒。
施师临证经验:
1.紫草、浮萍:凉血透疹,用于风疹、麻疹、猩红热,水痘初起,可合荆芥、蝉衣退热。
2.紫草、仙鹤草:凉血止血,治血热所致的月经过多、子宫出血,紫癜等。
3.紫草、紫花地丁:凉血清热解毒,用于热痹、皮肤血毒,亦有用于血友病的。
4.紫草、苏木、木蝴蝶、威灵仙:解毒攻瘀,散结化瘤,用于妇女肿瘤(包括子宫颈癌、子宫肌瘤)。
评按
李时珍:本品'人心包络及肝经血分,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故痘疹欲出未出,血热毒盛,大便闭涩者,宜用之。'
8
仙鹤草
性味:苦,涩,平。
功用:收敛止血,强壮,补虚。
施师临证经验:
1.仙鹤草、阿胶: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如紫癜、尿血、便血、久痢脓血、咯血、子宫出血等。月经淋漓不净,用仙鹤草、鸡冠花、伏龙肝、荷叶,大剂量煎汤代水,煎煮辨证方药(见月经过多),其止血作用较好。且能用于各种心脏病,补血强可调整心律,治疗心律不齐,以心阴(血)不足者为宜。
2.仙鹤草、卧蛋草:养血强心,治疗心悸怔忡、心动过速。可与龙眼肉、远志、茯神等同用。
评按
仙鹤草为常用止血药,且有养血、强心作用,故有补虚作用。民间称为脱力草,用治疲乏无力者。施师除用于血证之外,还常用于各种心脏病,仍以心血不足、心阴亏损者为佳。
9
茺蔚子
性味:甘,辛,微寒。
功用:活血调经,泄肝平目,通脑化瘀。
施师临证经验:
1.茺蔚子、夏枯草:清泄肝热,乎降血压。治头重脚轻,头晕目眩,身痛肢麻,耳呜,心悸,失眠,脉虚数之虚性高血压,或脑动脉硬化,或脑供血不足等,是'静通'之要药。
2.茺蔚子、泽兰:活血通经,治疗妇女闭经,常与胶艾四物汤、失笑散同用。
评按
茺蔚子与石菖蒲活血通窍,茺蔚子与白蒺藜通络止痛,分别见石菖蒲、白蒺藜条,于兹不再复述。茺蔚子为益母草的种子,据研究有收缩子宫及降压药理作用。施师尚取之治疗偏头痛、癫痫、中毒性脑病,是其发展者。
10
海浮石
性味:咸,平。
功用: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施师临证经验:
1.海浮石、瓦楞子:与滑石、鱼枕骨、风化硝、海金沙同用,治疗泌尿系结石,有排石作用。与苏木、地榆同用,治疗子宫颈癌;与消瘰丸(玄参、贝母、夏枯草)同用,治颈淋巴结核,有软坚散结作用。配代赭石、乌贼骨等,治溃疡病胃酸过多症,有中和胃酸作用。作为软坚散结药,施师还用治肝脾肿大、胁腹包块等。
2.海浮石、旋覆花:清化痰热。用于痰粘稠,色黄,胸闷痛,咳嗽气喘,甚而咯血,由肺热所致者。如急性肺炎、肺脓疡、支气管炎、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等。
评按
《丹溪心法》咯血方,用青黛、海浮石、诃子、黑山栀、瓜蒌仁,治肺热咳嗽痰血,可见其清肺止咳化痰之功,有一定止血作用。海浮石有两种,或是由硅酸盐组成的浮石或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花,具中和胃酸之作用。古方曾用治血淋,施师用于泌尿系结石之石淋,或有所宗。其软坚散结作用,较有特点,当进一步研究。
11
白蒺藜
性味:苦,温。
功用:祛风通络,平肝熄风。
施师临证经验:
1.白蒺藜、茺蔚子:通脑窍,熄肝风。合天麻、钩藤、地龙、僵蚕等,治癫痫抽搐及偏头痛发作,可参温胆汤、四物汤等。
2.白蒺藜、首乌藤:养血安神,通络熄风。治眩晕、头痛、偏瘫、失眠、肢体麻木疼痛等,用于高血压病、中风、贫血、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症。属肝肾阴虚者加生熟地、萸肉,肝血不足用当归、白芍、枣仁,肝阳上亢则参伍天麻、钩藤等。虚证宜用沙苑蒺藜、制首乌,实证用刺蒺藜、首乌藤即可。
3.白蒺藜、远志:收缩子宫,用治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参入胶艾四物汤等应用。妊娠期忌用之。若男子遗精、漏精、早泄,可用沙苑蒺藜、远志,合五子衍宗丸、知柏地黄丸、三才封髓丹等。
4.白蒺藜、白薇:清肝泄热,养阴熄风。用治急性结膜炎、中耳炎,配龙胆草、桑叶、菊花,加强清热药力。治高血压病耳鸣、眩晕,则加平肝替阳、平降血压之天麻、钩藤、龙齿、牡蛎、石决明、牛膝。
评按
蒺藜有两种,一为刺蒺藜,以治风病为主;一为沙苑蒺藜,以补肾为主。一1述所云者大多是刺蒺藜,少数为沙苑蒺藜(或称沙苑子)。施师常以两种相配,治眩晕、视物不清、遗精、早泄、尿频。有人用白蒺藜、合欢皮相配,治肝脾肿大。至于自蒺藜、龙胆草同用,清肝泄热,平肝熄风,可见于下文'龙胆蒺藜汤'。又,本品与荆芥、僵蚕分别配对,见于荆芥、僵蚕条,兹不复述。
12
桑叶
性味:辛,苦,甘,微寒。
功用:疏风清热,清利头目。
施师临证经验:
1.桑叶、菊花:疏风清热,清利头目,辛凉解表。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流泪、鼻痒流涕、耳痛流脓、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由风热上扰或肝火上炎、肝阳上亢所致者。风热上扰者常合连翘、薄荷、银花同用,即桑菊饮、翘荷汤法;肝火上炎则加龙胆草、自薇、连翘、蒺藜等,或称龙胆蒺藜汤。如见肝阳上天麻、玳瑁、石决明、龙骨、牡蛎;有高热痉厥宜参羚羊粉、全蝎、僵蚕同用。
2.桑叶、桑白皮:清肺热,疏风热。治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感染、支气管哮喘有感染时及肺脓疡等,凡肺热咳嗽而又见表证者,咳嗽痰粘色黄,胸闷不畅,恶风发热等,用之有效。
3.桑叶、桑枝:疏风解表,通络止痛。外感风热,恶风发热、头痛、身痛、脉浮数,用之有效。
4.桑叶、桑寄生:清热通络止痛,治关节痹证,身痫酸楚,不论风湿、寒湿、湿热、风热兼夹均可。又,可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及外感风热表证后,热退邪去之身痛肢楚;亦有用于过敏性紫癜症者。
5.桑叶、杏仁、阿胶、枇杷叶:清热润燥,宁络止血。治支气管扩张、肺结核之咯血,出自桑杏汤、清燥救肺汤。若用于渗出性胸膜炎,则去阿胶,加冬瓜子、甜瓜子、橘叶、旋覆花等。
6.桑叶、芝麻:即桑麻丸,治血虚风燥之脱发、眩晕、便秘,或合四物汤、首乌、鹿角同用。
7.桑叶、羌独活:疏风解表,临床风寒、风热不明显时可用之解表清热,表里双解。又,施师用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配蝉衣、僵蚕同用。
评按
桑叶与同源药品配伍,是施师方案常用者。一物分部入药,其功用有异,已为科学实践所证实,又多载于古代本草之中。施师之用瓜萎子、瓜萎皮,桑叶、桑枝,金银花、忍冬藤等相对配伍,亦其例也。又,《本草纲目》载《千金》方'头发不长,桑叶、麻叶煮泔水洗之。'或可一试。
13
连翘
性味:辛,苦,微寒。
功用:清热解毒,清利头目,散结消肿。
施师临证经验:
1.连翘、菊花:清热安脑止痛。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脑出血、高血压脑病之头痛项强,且可用于偏头痛见风火上扰者。
2.连翘、薄荷:清利头面诸窍。治花粉病、过敏性鼻炎、副鼻窦炎,加苍耳子、辛夷等;用于卡他性口腔炎、扁桃体炎、腮腺炎,加银花、蒲公英、桔梗、马勃、青黛;治风热外感咳嗽,加白前、前胡、杏仁、陈皮。
3.连翘、银花:清热解毒,疏风退热,消肿散结。治急性传染病(风疹、麻疹、水痘、猩红热)、感染性炎症(腮腺炎、扁桃体炎、乳腺炎、口腔炎)之发热初起。亦可用于甲状腺瘤、颈淋巴结核等见热毒肿块者。
评按
“连翘之用有三,泻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家要药,三也”。施师用连翘,以头、面、目、鼻、口、舌、咽喉部急慢性炎症为主,且用于温热、温疫、温毒等症。《温病条辨》银翘散、桑菊饮、翘荷汤,均以其轻清上浮,善走上焦之性而奏效。又,连翘为疮家之圣药,'十二经疮药中不可无此,乃结者散之之义'(李东垣)。故可用于急性乳腺炎、丹毒、颈淋巴结核等。
14
荆芥穗
性味:辛,温。
功用:疏风解表,退热,透疹,止血。
施师临证经验:
1.芥穗炭、白蒺藜:祛风止痒,清热凉血。用治荨麻疹、皮肤瘙痒、外阴痒症等,酌情配以防风、柴胡、升麻,作引经报使。若加蝉衣,有抗过敏作用。
2.芥穗、蝉衣:退热透疹,配浮萍、薄荷治猩红热、麻疹、风疹初起,疹出后则合凉血解毒药。此组对药尚可用治紫癜(过敏性)、皮肤血毒症,有疏风凉血止痒之效。
3.芥穗、紫草:芥穗入血分,引邪外出;紫草解毒凉血,清热通利。用治急性风湿热,结节性红斑。
4.黑芥穗、豆豉:退热疏风。用治产褥热,配泽兰、桃仁、四物汤;疗外感风热,如流感、白喉初起,发热,可加连翘、牛蒡子、桑叶等。
5.荆芥、防风:疏风解毒,用治外感表证,无汗或有汗,脉浮者。或合桑叶、菊花,或配羌活、独活。病轻药轻,较麻、桂平稳。
6.荆芥、羌活、独活:祛风止痛,治外感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合川芎茶调散或柴胡四物汤等。
7.荆芥、升麻:均炒黑用,治尿血、便血、紫癜、子宫出血、月经过多等。是为升阳摄阴,凉血止血。
评按
洁古:'荆芥辛、苦,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时珍:'其功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故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古人用荆芥穗治产后中风、血晕、下痢、鼻衄,施师用治产褥热。古人用之治九窍出血、口鼻出血、小便尿血、大便下血和崩漏等,施师用治肾结核尿血、过敏性紫癜、溃疡病黑便、久痢便血、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又移治各种痒疹及小儿风疹、麻疹。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荆芥兼治风病、血病,故临床多用以祛风、凉血、止血、透疹。荆芥穗治急性风湿热,亦取其治风治血,而有退热止痛功效者。
15
蝉衣
性味:辛,甘,寒。
功用:疏风清热,退热透疹,熄风止痉。
施师临证经验:
1.蝉衣、浮萍:退热透疹,合芥穗、桑叶尤佳。治麻疹、风疹、水痘、白喉、猩红热、丹毒初起,发热,皮肤红赤或隐疹痘疮,参入桑菊、银翘、栀子豉汤方中,或伍凉血解毒药。
2.蝉衣、薄荷:疏风清热。合连翘、菊花、桑叶,则清利头目诸窍尤佳,可用治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花粉病、风热面瘫等病。
3.蝉衣、龙胆草:清肝泄热祛风。合桑叶、菊花尤佳,治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等,加入相应对症药物。如目赤肿痛用密蒙花、谷精草,耳痛流脓用苍耳子、白芷。
4.蝉衣、片姜黄:合大黄、僵蚕即杨栗山升降散,祛风泄热。施师用治风热面瘫,加瓜蒌、玄明粉、山慈菇、牛蒡子、龙胆草、薄荷等,是仿防风通圣、升降散之意。
6.蝉衣、凤凰衣:开窍启音,伍诃子、桔梗、甘草(亮音丸)治音哑、失音、咽痛。
7.蝉衣、磁朱丸:通窍益聪,治耳聋、耳鸣,或加石菖蒲等。
评按
李时珍:蝉衣'其气清虚,故治一切风热之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其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各从其类也。'本品上行轻扬,走头面皮毛,透疹,退热,疏表,利咽,启音,通利耳、目、鼻、咽。其治面瘫、头痛,常配僵蚕、地龙(见僵蚕);治各种麻疹、风疹、瘙痒又与荆芥同用(见荆芥)。
16
僵蚕
性味:微辛,微温(洁古)。咸,辛,平(时珍)。
功用:治风化痰,散结消肿,通络行经。
施师临床经验:
1.僵蚕、地龙:熄风解痉,通络止痛,有舒展神经之功。用治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瘫、中风、高血压头痛、一氧化碳中毒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癫痫,且可用治肌肉风湿、风湿痹证等疾病。若痉厥高热合。全蝎、蜈蚣效佳,面瘫可加蝉衣、全蝎,三叉神经病加羌独活、荆芥、防风、白芷、细辛,中风、高血压病宜合平肝潜阳、清脑安神剂用。
2.僵蚕、牛蒡子:利咽开音,消肿散结。治风热所致之急性咽炎,局部肿痛,声音低哑。若用治急性腮腺炎、扁桃体炎时,则合加减普济消毒饮。
3.僵蚕、荆芥:祛风清热。治外感风热表证,荨麻疹,皮肤瘙痒,妇女赤白带下,阴痒。亦可用治妇女子宫出血,芥穗炒黑用,醋、水煎药。
4.僵蚕、白蒺藜:平肝熄风,祛风通络。可用治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风火上炎之头痛、三叉神经痛。内伤头痛诸证用之参伍,合辨证主方则效。又有人用治妇女面部色素沉着症,可合四物汤等。此组对药还可用于各种皮肤瘙痒、荨麻疹,有祛风止痒作用。
评按:
洁古:'僵蚕性微温,味微辛,气味俱薄,轻浮而升。'其性以上行为主,故单用可治痄腮、喉痹、乳蛾,有疏风利咽之功。蝉衣、僵蚕祛风退热,方如升降散,可治风痒、面瘫、发热。地龙性味咸寒,'其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李时珍)。主治肢体瘫痪、疼痛、麻痹,善治痿、痹、中风。两药配对,上行下降,寒温相须,熄风定痉,祛风通络,主治尤其广泛。施师谓:'僵蚕、地龙参合,有舒展神经作用。'故用于各种神经系统疾患。除两药配对之外,施师用僵蚕还分别与蒺藜、荆芥、白芷、蝉衣配对,可见其疏风、解热性能,与头面诸窍及皮表症状有关。而地龙又与蕲蛇相配,治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与全蝎相配,治肢体瘫痪(小儿麻痹症)、抽搐(一氧化碳中毒症),可见其通络定痉尤胜,与四肢症状有关。又,蝉衣、地龙、僵蚕三昧相配合,施师用治偏头痛症内服,再用全蝎、皂角子研末外用,为善用虫类药搜风剔络之例(见本书'头痛'部分)。
17
石菖蒲
性味:辛,温。
功用:辛香通窍,化痰解郁,安神通脉。
施师临证经验:
1.石菖蒲、茺蔚子:活血化瘀,通窍醒神。治一氧化碳中毒所致的昏迷、痉厥、神志失常,神昏合安宫牛黄丸,痉厥加全蝎、地龙,失语加生蒲黄,强心复脉用西洋参、黄芪、远志等。亦可用治癫痫等病。
2.石菖蒲、广郁金:芳香通窍,化痰解郁,安脑通脉。用治癫痫,配僵蚕、地龙、天麻、钩藤;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之神识昏迷,可配羚羊角、钩藤、龙胆草、连翘。还可与丹参饮、温胆汤等同用于痰瘀互结之冠心病。
3.石菖蒲、焦远志、茯神:开窍启闭,益脑安神。用治失眠、健忘、恍惚不安;中风神志不清,舌强语謇;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如痴呆状;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常与温胆汤合用,并加龙骨、牡蛎、枣仁等。
4.石菖蒲、生蒲黄:通窍启闭,用治神经官能症,神志不清,目呆语迟,亦可治中风舌强失语等。生蒲黄为施师治失语之专药。
5.鲜菖蒲、佩兰叶:芳香化浊,启脾开胃。用治湿阻中焦所致的胸闷腹胀,呕吐恶心,食欲不振,口粘,苔腻,可加厚朴花、砂蔻仁、玫瑰花、代代花等同用。
6.石菖蒲、益智仁:分清化浊,通利水道。治尿频尿急、小便不利。用于泌尿系感染、慢性前列腺炎,合萆薜、乌药即革薜分清饮。
7.石菖蒲、苍耳子:通窍化脓。合辛夷、白芷治慢性副鼻窦炎,合蝉衣、龙胆草治急性中耳炎。
评按
石菖蒲“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者声”(甄权),其治心窍、舌窍、鼻窍、耳窍、前阴之功能不利,配伍各有不同。石菖蒲、远志、茯神三味治心悸怔忡,出自《证治准绳》琥珀养心丹;治神志恍惚不安,则出孔圣枕中丹。若治痰湿蒙蔽心包,用菖蒲、郁金,即《温热经纬》之方药配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