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五年(2):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

第465篇原创,本文约1924字,阅读需要3min
01

上一集里说到:“聘,是天子或诸侯派使者通问邻国,执圭以致君命”。这叫做聘。那么在齐侯和郑伯到山东东部莱州湾附近做了个夏日清凉游的同时,周天子又派大夫来传达命令了。我们注意这里称周天子为“天王”,是尊称。但以往称呼的官位“宰”没有了,称呼改为“仍叔之子”,就是“仍叔的儿子”。以《春秋》的褒贬规则,这种称呼方式就是很明显的贬斥了。这相当于我们看到一条新闻标题是《万达董事长王建林的儿子被法院限制高消费》,我们在猜测王健林的儿子是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轻视:你小子是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你爸是谁。
《左传》对这个事情没有解释,只孔颖达注解了一下,说:仍叔是天子的大夫,古时人二十弱冠然后称名,现在称仍叔之子而不称名,是说这次出使的人是个连二十岁都不到的少年,看来周天子手下没人了,连少年都派出来了。
《公羊传》的解释又进了一步,说:“按照周礼,七十而悬车致仕。”仍叔的儿子还小,说明仍叔的年龄不大,应该还在职,他派自己的儿子出使,传达的是周天子问鲁国国君的话,就是以私人而办公事,周天子竟然也同意这么做,真是非礼,非礼啊!
不过从这段注释里我们能看到一个点,古人七十岁才退休,按照1978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
  • 干部职务男性六十周岁,女性五十五周岁;

  • 工人职务男性六十周岁,女性五十周岁就可以退休。

这么比较一下,古代医疗条件那么差,六十岁算高寿,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情况下,七十岁才让退休,真的是让那些官员们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确实是万恶的旧社会,奉劝准备穿越回古代做官的人注意一下这一点。
对了,顺便说一下,根据朝代的不同,官员们一般都是工作十天或者十五天才能休息一天,平时是要住在官衙的,所以休息日也叫做“休沐日”,基本上就是放你回家洗个澡而已,爱干净的穿越者请注意这一点。当然,吏员不在此列,如果你想做个郓城押司之类的小吏,那每天是可以回家的,但经常没有休假。
〖出处〗汉·班固《白虎通·致仕》:“臣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跛踦之属,是以退去避贤者,所以长廉耻也。悬车,示不用也。”

02


第二件事就是陈国葬陈桓公,但与记载其他诸侯的葬礼不一样。正常的记载是“某月某日,某诸侯葬”。但陈桓公的葬礼没这样记,没有月,没有日。这件事情《左传》依然没有注释。连续两件事没有任何注释,不知道左丘明的用意。
《公羊传》倒是解释了一下,“不书月者,责臣子也。”不记载具体的时间,是责备陈国的臣子们,知道陈桓公有老年痴呆,警卫局那帮人还能把国君弄丢,真不知道是干什么吃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测一下,陈桓公的警卫已经被他的弟弟公子佗渗透了呢?联想起康熙末年九子夺嫡的时候,康熙在晚年之时封隆科多为“理藩院尚书,管步军统领事”,其实也是为了提防其他有能力的皇子们狗急跳墙,弑君夺位。但棋差一招,隆科多与雍正的关系很好,关键时刻帮了雍正很大一个忙。嗯,这点是《清史稿》记载,与《雍正王朝》的情节有很大出入。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隆科多

03


第三件事是鲁桓公在祝丘这个地方筑城。为什么要在这里筑城呢?因为齐国和郑国准备袭击纪国,鲁桓公为了山东半岛三国的平衡,就选择在祝丘筑城。那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我们看一下本文开头的地图。
祝丘这个地方在齐鲁交界处,且靠近海州湾,左有沂水可以快速运兵,右有大海限制了部队的展开,可以说易守难攻,而且在山东半岛和苏北平原的交界处,有渡口,很容易发展贸易。且从直线距离来说,与纪国的距离更近,又距齐国首都临淄较远,不至于刺激到齐国,确实是个好地方。
实际上,祝丘筑城以后,确实在战略上对齐国起了遏制作用,纪国的国祚因此而延长了近30年。而祝丘也发展成了个商贸繁荣的城市。200年后,三十岁的孔子追慕管仲曾登上祝丘西北的蒙山,发出了“登东山而小鲁”的感慨,下山以后,孔子向东而行,到达祝丘,在祝丘沐浴一番,留下了“子沐汤泉”的事迹,这时的祝丘已经发展为繁华的大城市。
为什么孔子要在祝丘沐浴呢?因为祝丘的旁边有一条很有名的河,叫汤河。“汤”是古代人对温泉的称呼,祝丘旁边的河称汤河,说明附近有温泉,因此孔子来这里泡泡温泉。
临沂汤头温泉旅游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头街道驻地,是我国最早的四大天然甲级温泉之一。
山东的朋友如果今年过年想做个省内游的话,不妨重走一次孔子东游之路,先等沂蒙山看齐鲁大地,然后下山东向而行到汤头温泉泡泡,然后到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故县村,这里是3000年前祝丘城的所在地,然后看看释佛寺的对联:“管鲍分金地,天下释佛缘;春秋祝丘邑,齐鲁赛江南!”再领略一下“祝丘古邑”、“文姜宫闱”、“海棠林苑”的景色,登西岭观龙脉,憩青墩眺凤凰,岂不美哉?!
(0)

相关推荐

  • 老妖杂谈之史记故事:管仲朝见周天子

    管仲 周襄王名字叫姬郑,是周惠王的儿子.周惠王死了之后,周襄王就即位了.周襄王的母亲死的早,他的后母是惠后,也就是他老爹周惠王的王后. 惠后也有自己的孩子,名字叫叔带.周惠王的这个弟弟,很受到周惠王的 ...

  • 季札为什么三让王位?孔子在镇江的延陵留下块“十字碑”,道出了真相!

    ▲  十字碑./ 丹阳九里季子庙 季札"三让王位"的经过,大致是这样: 春秋时代的吴国,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大儿子诸樊,二儿子余祭,三儿子余眛,季札是寿梦最小的儿子.寿梦认为季札在 ...

  • 春秋左传—桓公五年:小小年纪就被迫当了使臣

    仍叔的儿子,真的是小小年纪承受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压力,桓公年幼,有哥哥帮忙代理国政,而仍叔的儿子,只能自己上阵,帮周天子来鲁国 聘问.聘问,我觉得可以理解为现代的国事访问吧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 周天子 ...

  • [连载]桓公五年(1):陈侯鲍卒,齐侯郑伯如纪

    第461篇原创,本文约2272字,阅读需要5min 上图中铭文是<己侯貉子簋>的铭文:"己侯貉子分己姜宝,乍(作)簋."大意是:己侯貉子分给女儿己姜宝,己姜为此作了这个 ...

  • 桓公五年(3):蔡卫陈从王伐郑(一)

    第468篇原创,本文约2806字,阅读需要6min 01 公元前707年的秋天只发生了一件事,事情很大,但官方记载很简略,只有一句.但这件事吸引了华夏地区二百多诸侯国的眼光,并且不断产生涟漪,被这涟漪 ...

  • 桓公五年:蔡卫陈从王伐郑(二)

    第471篇原创,本文约1531字,阅读需要4min 01 秦灭六国之前,改变天下格局的战役,繻葛之战绝对能排到前五.从第一到第四分别是:黄帝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商汤灭夏桀的鸣条之战,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和 ...

  • 桓公五年:蔡卫陈从王伐郑(三)

    第475篇原创,本文约1960字,阅读需要3min 01 其实文首配的这张图有问题. 首先这是一乘驷马战车,外面的两匹马称为"两骖",中间的两匹马称为"两服", ...

  • 桓公五年:蔡卫陈从王伐郑(四)

    第480篇原创,本文约1860字,阅读需要5min 01 上一集我们说完先秦老司机的座位与现代民主制和君主制国家驾驶习惯的联系,这一集我们说说老司机们的盔甲. 战车乘员的头盔,叫做"胄&qu ...

  • 桓公五年:蔡卫陈从王伐郑(五)

    本篇是第483篇原创 01 上一集我们说过,春秋战国时代的战争烈度很低,战争基本在两到三次的车阵对冲以后就结束了,类似"演武"的性质,战争在这个时代远远没有露出它本来狰狞的面目,所 ...

  • 桓公五年:蔡卫陈从王伐郑(六)

    本篇是第490篇原创 01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 ...

  • 桓公五年(7):大雩(一)

    ---   01   --- 原文: 桓公五年:大雩(yu读鱼) ---   02   --- 唐代名臣魏征编写<北史·源师传>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源师是北齐的重臣,有一次农历夏四月,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