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寨张氏传世碑帖————《琅华馆帖》的前世与今生之五
《琅华馆帖》有什么样的前世和今生,本文站在另一个角度为你解读《琅华馆帖》的神秘面目。我身为德里张氏二十一世传人,出生于南学院,成长于金门寨,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房一石,都给我留下了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象。那里有张氏家庙,南学院,先祖张论、张鼎延故居,那东客厅、西客厅、张鼎延书斋,张氏花园内出土的《琅华馆帖》,举世瞩目。先祖乘风归去,碑帖依然犹存!金门寨历经沧桑,风雨飘摇,寨墙巍峨,街巷悠长。我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故土情有独钟。长期以来我热衷于张氏文化的探源考证,专注于《琅华馆帖》的调查和研究,《琅华馆帖》作为金门寨张氏文化的产物和文字载体,数十年来,我对《琅华馆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度关注有关《琅华馆帖》的各种信息,经常反复查阅有关明清及现代文献,剖析《琅华馆帖》的文化价值和内涵,探讨《琅华馆帖》的本质,探寻张鼎延刊刻《琅华馆帖》的初衷,现将《琅华馆帖》做全面的考查,谨将搜集到的有关情况加以考证整理,以便于研究洛宁文化、张氏文化、关注王铎书法艺术和《琅华馆帖》碑帖的人士了解真实的《琅华馆帖》,还原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剖析《琅华馆帖》的历史真相,对研究张氏文化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篇分为九个章节:(一)《琅华馆帖》碑帖出土经过;(二)《琅华馆帖》的作者及其内容;(三)琅华馆究竟在哪里?(四)《琅华馆帖》命名之由来;(五)《琅华馆帖》的镌刻时间和地点;(六)关于洛宁《琅华馆帖》碑帖卷数的考证;(七)《琅华馆帖》专集刊刻本及传世拓片;(八)张鼎延刻制《琅华馆帖》的真正初衷;(九)《琅华馆帖》对后世产生的重大影响。《琅华馆帖》碑帖保存完好,字迹无一损伤,观摩拓本,如同王铎刚书写的一般,让人无不赞叹。《琅华馆帖》刻石的出土,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以及王铎的研究者,多了一个非常宝贵的碑帖研究资料,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很高。王铎的《琅华馆帖》是流传至今保存最完好的王铎书法碑帖集。该帖包括行、草、楷等王铎多种书体真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一时轰动中国书法界和收藏界。《琅华馆帖》既是难得的珍贵文物,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珍爱,视为圭臬。《琅华馆帖》碑帖拓片收藏家视为拱璧,争相珍藏。在《琅华馆帖》中王铎用笔精妙,张弛有度,流转自如。他的笔法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时而以浓、淡,甚至宿墨,大胆制造线条与块面的强烈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其章法浑然天成,不能不说这是他晚年独特的传世佳作也。1981年第1期《中原文物》上发表了洛宁县文化馆任博文撰文的“王铎《琅华馆帖》简介”,介绍了《琅华馆帖》出土的有关情况和内容,《琅华馆帖》才广为人知。1981年《书法》第五期刊发了任博文撰文的《王铎的琅华馆帖》。1981年6月,日本岗山市书道研究会理事平木明教授受其师日本书道理事长村上三岛之托,来洛宁县寻访王铎遗墨,观摩王铎《琅华馆帖》石刻。1982年4月,日本书道研究会理事长村上三岛偕同夫人等7人,来洛宁研摩王铎《琅华馆帖》石刻。2008年《中国书法》第09期刊发了廉英杰、蒋宪岭所撰。该文对《琅华馆帖》的镌刻时间、镌刻地点、琅华馆的地点均做了详细考证,对研究《琅华馆帖》有重要意义 。2009年《中州学刊》第01期刊发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永宽所撰》,从史料、文学、书法、三方面论证了,该文论证全面,史实准确,考证严谨,这是一篇对《琅华馆帖》进行全面考证、论证、解读的文章,可读性强,价值不菲,很值得一读。
《琅华馆帖》出土后多次在洛阳市、河南省参加各种文物专题展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为了中日文化交流的需要,因接待日本来访的王铎书法研究组织——日本书道研究会,日本研究王铎书法的日本岗山市书道研究会理事平木明教及其师日本书道理事长村上三岛等先生来访,《琅华馆帖》被洛阳地区文化局借调到洛阳。洛阳地区建制撤销时,由洛宁县政府出面派人同洛阳地区文化局交涉,几经周转,好事多磨,《琅华馆帖》碑帖最终归还于洛宁,现收藏于洛宁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是洛宁县视为“县宝”的重要文物。河南省博物馆、洛阳市博物馆、孟津县王铎故居等均设有专栏对《琅华馆帖》作详细介绍。《琅华馆帖》今存洛宁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为中外书法界之瑰宝。
《王铎的书法》 全5卷 二玄社/卷子篇一,二/条幅篇/册篇/琅华馆帖/分售亦可 (包邮) 作者:二玄社 出版社:二玄社 出版时间:不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任博文先生先后在《中原文物》、《书法》二刊物上介绍《琅华馆帖》后,中外许多人士对《琅华馆帖》给予了高度关注。自1981年6月11日,日本岗山市书道研究会理事平木明教授,日本70岁高龄老书法家,国家书道研究会会长村上三岛(人称“活王铎”),先后率领由7名日本书法家组成的“王铎书法河南调查团”两次来洛宁参观研究,对《琅华馆帖》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率先在日本出版了此帖,后来多次出版《琅华馆帖》及王铎书法作品专辑,在日本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研究王铎书法热潮。王铎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早在20世纪40年代村上三岛就来过中国,到过孟津造访王铎故居。他把所能收集到的王铎真迹,全都带回日本。他不仅是学习书写王铎的书法,还是研究王铎书法的专家,被世人称为“活王铎”,先后编撰出版了多部有关王铎书法的书籍和画册。1982年秋天,作为中日恢复邦交1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他在郑州和大阪两地分别举办了“王铎书法展”。两年后,又在郑州、洛阳和开封三地举办了村上三岛学习王铎的书法展。两次书展成为中日两国文化界友好交往的佳话。村上三岛在展出后还把他收藏的43幅作品捐赠给河南省博物馆。
日本二玄社出版社,1982年村上三岛编辑出版有平装本《琅华馆帖》在王铎故居开放前,村上三岛来访过两次。1984年,他以16万元的价格,买走了王铎亲手书写的《王氏家谱》,这是王铎的后人所为。16万元,在当时对一户农民而言,已经是天文数字,可家谱毕竟是一个家族的传家宝,出卖祖宗家谱常被人认为是败家行为,此举引来了同村王家人的非议和责骂。1989年,村上三岛再次来到孟津,带来了一大笔钱,据说有100多万美金,作为修复王铎故居的捐赠。村上三岛对弘扬王铎书法,修复王铎故居可谓是倾尽心力,真是难能可贵。后来孟津县政府投入1000多万资金,修复王铎故居,始成今日规模。王铎书法,行草为最。纵观《琅华馆帖》中的字,幅幅遒劲峻美,其用笔痛快沉稳、字与字之间血脉贯通,气韵生动。墨法温润酣畅,点画圆润,意境深远,给人气韵洞达,灵动爽朗的美感。如帖中的《仿古帖》“今欲归复何适报之遣不知总散”诸字,大小参差,如风行雨散,势气夺人。“事有及过谢忧”六字;《欢呼帖》中的“亲家平分之矣逍遥闲,远得遂此愿万户侯所云不愿封者此耳”诸字,则飞流直下,行尽而势未尽,纸上风云,灿烂成章。看他的一幅幅作品,篇篇书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韵味无穷。近代书画大家吴昌硕先生称赞王铎的书法是“文安健笔蟠蛟螭,有明书法推第一”,是极其公允的,《琅华馆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其地位是举足轻重无比彰显的。《琅华馆帖》刻石现为国家一级文物,《琅华馆帖》刻石现存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文管会,原石拓片精拓极少,极为珍贵。《琅华馆帖》翻刻本有二:一在孟津,一在洛阳民俗博物馆。二翻刻本均有拓片流出,但与原拓相去甚远。孟津还据翻刻本出版了精装的帖书。《琅华馆帖》硅橡胶翻模版有二:一在洛宁县文管所,一在洛阳市内不知去处。数十年来洛宁县文保所用硅橡胶翻模版大量传拓,每年大约有200余套翻模本拓片流入市场。翻模版拓片虽然具有原帖之精神,但与原拓相比,笔画变细是其最大弊端,这也是鉴别是否原拓的主要着眼处之一。《琅华馆帖》所展现的王铎书法,充分显示了巨大的震撼力,他将“二王”一脉的优秀传统与其革新精神的创造性结合,使其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篇章。王铎完全可以说是明末清初书法“革新派”的终极人物。王铎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个在深谙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变革的书法大家,其草书具有颇浓的时代气息和顽强的个人风貌:狂肆酣畅地用笔,奇崛险绝的结字,纵横奔突的章法,吞吐风云的气概,典型地表现了狂草跌宕雄狂的风采,具有浓烈的艺术感染力,要做到这些,确实,非才、力、胆、识四者俱备不能至也。王铎可算是明代草书第一人。王铎是把全面的汉族优秀文化和文人士大夫的高雅生活情趣带给了清廷统治者,并逐步影响了清代整个社会对汉文化的兴趣、热爱、传播和发展。明清之际,王铎等人所传播的汉族文化,起到了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积极作用。王铎在《琅华馆帖》中的作品,草书之巨大和气势之恢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宏博之中一派“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风,在这两方面王铎成功地超越了元明时代的先贤大儒,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王铎《琅华馆帖》“苍郁雄畅”的书法魅力,在历史上可谓登峰造极,在明清之际一枝独秀,一方面有赖于他精研传统,熟谙草书源流,一方面又敢于否定传统,超越传统。对于传统,王铎身体力行,养成了深厚的传统功力,不为传统所囿,极力变通,化为己用。王铎书风终于蜕变形成,在书法史上显得特别突出,一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雄强剽悍、真率奇诡的抒情言性书风,使“神笔王铎”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伟大人物,承前启后,光照千秋。《琅华馆帖》正以崭新的面孔重现在世人面前,让世人重新正视它,审视它,解读它。《琅华馆帖》正焕发出青春的魅力,风光无限,愈久弥新,翰墨飘香!《琅华馆帖》是明清时期书法大家王铎的巅峰之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昭示来兹,继往开来!最后,谨将《琅华馆帖》卷末王铎所撰文书写的《琅华馆帖跋》收录于后,以供关注者了解张鼎延刻制《琅华馆帖》的初衷,在该文中,王铎介绍了《琅华馆帖》的内容,介绍了张鼎延的父亲四川巡抚张论平定四川土司叛乱的丰功伟绩;张鼎延为给事中,直言敢谏,惩贪官,肃吏治;不顾个人安危,功在社稷;张鼎延次子张璿为翰林院庶吉士,传承家风,光大祖业。张氏子孙,箕裘相继,绳绳奋起,后人建树,赫奕必多。《琅华馆帖》叙述了张氏三代的奋斗功业史,光照千秋,垂范后世,这座历史丰碑,激励着一代代张氏子孙,精忠报国,建功立业。
王铎《琅华馆帖跋》
“是帖皆予与中丞葆一年伯、玉调亲家往还牍也,中间天政婿仅一二小札,及游金门山有韵之语,玉调公念颠狈多有失坠,遂鉥之。夫昔年得以遨溪山吟咏,沿潭石题壁上,是为何时耶!筇僰大定酋,葆一公为御史不骳法,受命抚蜀,擐甲争利,人马不罢,以全制敌,而承其敝,排山压卵,所馘如缚豬羊,一何雄哉!顾公沈毅大略,虽若妬者屈,岂邀功马上,不足慑朐腮而为天下欤!玉调为名给事,力除六邪五蠹,皆与乃翁功在社稷,讵第较功尺寸者乎?故知桥梓之支展伟矣!天政今为常吉,复缵前烈,尺牍之存诚不以辞焉。己也使中丞公不即死,后来更有建树,大业赫奕必多。虽然子若孙绳绳奋起,除民瘼,兴礼乐,磊砢八九,古人何忍自堕坏,不光大缵绪哉。是刻成,止谓无失于文墨字画,则轻谓张氏之屈前伸后,天道之昌鲠亮者,社稷所需,若其会然,则又不轻;如以尺牍言,非其细者欤!辛卯三月十四日夜铎书”。(本文见《琅华馆帖》石刻)《琅华馆帖》是金门寨张氏家族的传世碑帖,是张氏文化的历史见证,是张氏望族文化世家的产物,是张鼎延对洛宁地方文化和张氏文化的卓越贡献,是一部张氏家族的功业史。“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张氏家训家风依稀犹在,张氏的书香传家,文墨继世,金门寨张讲后裔在清代的九辈书香世家,风韵犹存。《琅华馆帖》是张氏书香传家、诗书继世的重要方式,对弘扬张氏优良传统,传承家训家风起到了重要作用。金门寨张氏家藏碑帖——《琅华馆帖》历经数百年流传后世,让后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魅力,不仅弘扬了王铎的书法艺术,而且传承了张氏文化。《琅华馆帖》是洛宁德里张氏的不朽之作,它的综合文化品位,代表了张氏家族的文化世家和望族身份,让张氏后代子孙从中可知张氏家族昔日的辉煌和荣耀,从而激励和鞭策着一代代张氏子孙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祖功宗德,千秋铭记;光前裕后,继往开来!1.《明故诰封通议大夫、 巡抚四川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葆一张公墓志铭》,赐进士出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看详章奏、奉敕熹庙实录、玉牒总裁同知、经筵日讲,诰敕起居注、前神庙光庙纂修官、通家侍生何吾驺顿首拜撰。2.《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巡抚四川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公神道碑》, 赐进士第,资善大夫、户部尚书、前昌平团练兵马,兵部右侍郎、太仆寺少卿、贵州巡按、山西道、广东道监察御史、行人司行人、旧寅年家眷晚生候恂顿首拜撰。3.《通议大夫、巡抚四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葆一张公墓表》 赐进士第、太子太保、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协理詹事府詹事、经筵日讲官、实录副总裁、起居注、前礼部左侍郎、掌翰林院事、教习庶吉土、国子监署事司业、通家侍生姜逢元顿首拜撰。4.《明封淑人、四川督抚、葆一张公元配张母段氏墓志铭》5.《通议大夫、巡抚四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葆一张公行状》,赐同进士出身、文林郎、山东道监察御史、予告终养、旧寅眷晚生邢绍德顿首拜状。6.《都御史张公传》 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协理詹事府正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纂修先朝实录、文华殿展书、诰敕撰文、前右春坊右谕德、左庶子、掌翰林院事、经筵讲官、孟津年眷晚生王铎拜撰。以上资料见《张氏家乘》《张氏家谱》
12.河南巡抚都御史常道立《报守城疏略》、詹钟玉《张中丞传》、张鼎延《陈情疏》《异井记》、《先中丞葆府君蜀事小传》。以上资料见顺治十年《永宁县志》、康熙三十一年《永宁县志》、乾隆五十五年《永宁县志》、民国六年《洛宁县志》以及《琅华馆帖》。另外参诸《张氏家谱》多种遗存本。明朝《万历实录》、《天启实录》、《崇祯实录》、《崇祯长编》等。廉英杰 蒋宪岭 谈王铎《琅华馆帖》、关于《琅华馆帖》的有关网上资料。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