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8圣人行义至信自信

题文诗:

生所假也,死所归也.宏演直仁,而立死也;

王子闾者,张掖受刃;不以所托,害所归也.

故世治则,以义卫身;世乱则,以身卫义.

死之日,行之终也,故君子也,慎一用之.

无勇者,非先慑也,难至失守;贪婪者,

非先欲也,见利忘害.虞公,垂棘之璧,

不知虢国,祸之及己.故至道人,真诚自信,

不可遏夺.非死非生,向死而生,情深义真.

人之欲荣,以为己也,于彼何益?圣人行义,

忧寻,于己何利?帝王多矣,三王独称;

贫贱者多,伯夷独举.以贵为圣,则圣者众;

以贱为仁,贱者多矣.圣仁何寡?独专心,

意乐哉.忽乎滔滔,日以自新,忘老及己.

始乎叔季,归乎伯孟,必此积也.不身遁,

亦不遁人.若行独梁,不为无人,不兢其容.

使人,信己者易,蒙衣,自信者难.

【原文】

 生所假也,死所归也。故宏演直仁而立死,王子闾张掖而受刃,不以所托害所归也。故世治则以义卫身,世乱则以身卫义。死之日,行之终也,故君子慎一用之。无勇者非先慑也,难至而失其守也;贪婪者非先欲也,见利而忘其害也。虞公见垂棘之璧,而不知虢祸之及己也。故至道之人,不可遏夺也。

 人之欲荣也,以为己也,于彼何益?圣人之行义也,其忧寻出乎中也,于己何以利?故帝王者多矣,而三王独称;贫贱者多矣,而伯夷独举。以贵为圣乎?则圣者众矣;以贱为仁乎?则贱者多矣。何圣仁之寡也。独专之意乐哉!忽乎日滔滔以自新,忘老之及己也。始乎叔季,归乎伯孟,必此积也。不身遁,斯亦不遁人。故若行独梁,不为无人不兢其容。故使人信己者易,而蒙衣自信者难。 

【译文】

 生命只是人世间的一种寄寓物,死亡才是必然的归宿。所以弘演为了申张仁义而毫不犹豫地站着捐躯牺牲,王子闾为扶助正义而毫无惧色地蒙受刀砍剑刺,他们都不为偷生而妨害到死得其所。所以处于治世则用义来维护自己的洁身自好,处于乱世则用自身来维护正义,乃至不惜牺牲生命。这条原则要坚持到死的那天为止。所以君子在这生死问题上是毫不含糊的。没有勇气的人,并不是先天就胆怯恐惧的,只是到灾难来临时才丧失了应有的操守;贪婪的人,也并不是生来就欲壑难填,只是看到了利益而忘掉了贪利的危害。虞国国君在看到了晋国送上的垂棘璧石时就忘掉了虢国亡国的灾难将很快会殃及自身这一点。所以只有达到“道”的境界的人,才不会改变,也无法遏止他的信念。

一般人都想得到荣耀好处,也都是为了自己,对别人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圣人做善事行义事,这忧思出自圣人的内心,所以对他本人有什么好处?所以自古以来做帝王的够多的了,但只有汤王、夏禹、文王受人称颂;社会上贫贱的人够多的了,但只有伯夷被抬举得很高。如果现在我们将凡地位尊贵者都等同于圣人的话,那么天下的圣人就该多得不得了了;如果现在我们将地位贫贱者都等同于仁者的话,那么天下的仁者就该多得不得了了。但实际上圣人、仁者少之又少,这是为何原因呢?这是因为要想成为圣人、仁者,你就得专心致志、全心全意、心甘情愿地行善从善,如滔滔奔流的江河,每天都得有发展、长进和进步,乃至关注行善而忘乎衰老将降临自身,开始时收获不大,最终的成果则很大很多,这种为圣人做仁者的过程也是长期坚持不懈行善从善的积累过程,一般人又谁能做到这点?不欺骗自己,也就不会欺骗别人和被别人欺骗,就像过独木桥,他不会因为没有旁人就不显得谨慎小心的样子。不过让旁人相信自己容易,而蒙上眼睛相信自己困难。

(0)

相关推荐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常心,固定于一种看法的心,固定于一种看法,往往不适应事物的具体变化,这就成了僵化的意识.如果用这种僵 ...

  • 《道德经》第81章《善者不辨》悟读述杂【81】

    《道德经》第81章《善者不辨》悟读述杂【81】

  • 狂夫之言

    自古以来,属于之乎者也的人群里,不乏口不择言的狂夫.对于这些时常可能犯上的文人,作为朝廷,头疼是必然的:高度反感之下,对其采取极端措施的也是有的.最为典型的或许就是汉武帝了:因为对司马迁帮李陵投降匈奴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3进退以义修近弥远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3进退以义修近弥远 题文诗: 尧王天下,而忧不解,授舜忧释.忧而守之, 乐与贤终,不私其利.万物有施,无小不为, 无所用之,碧瑜粪土.人之常情,于害之中, 争取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1君子乐义民为国本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1君子乐义民为国本 题文诗: 君子也者,其乐有余,而名不足,小人也者, 其乐不足,而名有余.有余不足,相去昭远. 含而弗吐,在情不萌,未之闻也.君子思义, 而不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8正身邪息真情至贵

    题文诗: 骄溢之君,无忠臣也,口慧之人,无必信也. 交拱之木,无把之枝;寻常之沟,无吞舟鱼. 根浅末短,本伤枝枯.无为生福,多欲生患, 弗备生害,弗耨生秽.圣人为善,若恐不及; 圣人备祸,若恐不免.蒙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7至德精诚情胜欲昌

    题文诗: 天有四时,人有四用.视而形之,莫明于目; 听而精之,莫聪于耳;重而闭之,莫固于口; 含而藏之,莫深于心.目见其形,耳听其声, 口言其诚,心致之精,万物之化,则咸有极. 地以德广,君以德尊,上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6无声精诚大善由积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6无声精诚大善由积 题文诗: 治国也者,譬若张瑟,大弦縆急,则小弦绝. 急辔数策,千里非御.有声之声,不过百里; 至声无声,无声精诚,无声之声,施于四海. 禄过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5真情感人见始知终

    题文诗: 鹊巢也知,风之所起;獭穴也知,水之高下; 晖目知晏,阴谐知雨;是谓人智,不如鸟兽, 实则不然.通于一伎,察于一辞,可与曲说, 未可广应.宁戚者击,牛角而歌,桓公感而, 举以大政;雍门子哭,见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4义薄云天至智自知

    题文诗: 义载乎宜,之谓君子;宜遗乎义,之谓小人. 通智也者,得而不劳;其次也者,劳而不病; 其下也者,病而不劳.古人也者,味而弗贪; 今人也者,贪而弗味.歌之修音,音不足于, 其美者也.金石丝竹,助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2终身为善非求非报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2终身为善非求非报 题文诗: 水下流而,至于广大,君下臣而,至于聪明. 君不与臣,争其功而,治道通矣.管夷吾与, 百里奚也,经而成之;齐桓秦穆,受而听之. 照晓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0义以正己纲举目张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0义以正己纲举目张 题文诗: 功名遂成,决于天也;循理受顺,取之于人. 太公望与,周公旦者,天之非为,武王造也; 崇侯恶来,天之非为,纣生之也;有其世则, 有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