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业为什么景德镇为中心

这是我在头条发布的第一篇文章,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小博,东北人,2017年考入了景德镇陶瓷大学,我感觉这是改变我命运的一年,因为我来到了瓷都景德镇,我很爱这座城市虽然它有霉雨季节、有湿冷的冬天但我依然很爱它。今年的我毕业了,我想给这座城市做一点贡献,所以我留了下来,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这张照片应该是拍设于清朝时期,不仅是清朝时期,元代,明代,景德镇都是中国瓷业的中心,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主要因素为徽州商人,徽州商人简称徽商,是指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旧徽州府包括安徽省属的歙、休宁、祁门、黟、绩溪五县和江西省属的婺源县。《徽州简志》记载徽商起源于

东晋,成长于宋元,明末清初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从业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经营资本之厚,位于当时全国的商业集团之首。

徽商崛起成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所以自然对景德镇瓷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徽商在景德镇兴起的原因

景德镇的徽商集团形成于明代后期,相关的志书和家谱记载: 明末时祁门人潘辄为“徽州资商会首”。歙县人潘次君“贾吕江,居陶器,统一瓷器价格,赈济陶家”。到了清代,徽商在景德镇瓷业界的经商活动进一步扩大。乾隆年间,祁门人倪前松“陶于江右景德镇”,“旋以货殖,多才亿在屡中”。道光年间,倪炳经“少承父业,窑栈连云”。咸丰年间,婺源人唐隆樟“随父营昌江瓷务”。嘉庆年间,婺源人詹腾“因家贫就贾,偕兄经营瓷业”。

当时景德镇十里长街,鳞次栉比的店铺多达1221家,其中70%以上是徽州人开设的。在商店从事劳动的店员和工人,徽州人还要大于这个比例。

是何样的缘由让徽商能够在这个时期的景德镇座拥如此雄厚实力呢?我们认为,首先,这是由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地理原因造成的。

(一)历史、地理之因

徽商在景德镇发展的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徽州就盛产茶叶,并集中在浮梁(今景德镇)出售。唐代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江西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人口大增,生产繁荣,物产丰富,宋代以后徽商更是大量云集于此。可见,徽州人在景德镇从商是有相当的历史根基的。

从地缘上看,景德镇与徽州仅一山之隔。景德镇是徽州入经江西,往湖广的主要通道,徽商在江西、湖广等地区的活动,多是从景德镇开始的。徽人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依靠水路,“商之通于徽者取道有二:一从饶州鄱、浮,一从浙省杭、严”,相对而言,通往江西的河道较为安全,因而,徽商大多选择江西的通道。此外,江西境内水陆交通发达,便于通往他地,如著名的大庾岭干道纵贯江西南北,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大和最重要的商道之一,这条驿道常年都是一片“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踏,冬无寒

土”的繁忙景象,是“江、广百货所由地”; 以鄱阳湖为中心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又构成了江西的水上交通网,把江西各地联结起来。经饶河,过鄱阳湖,入长江,徽商便可抵达长江沿岸的码头市镇。明清时期,“商贾之称雄者,江南则称徽州”,这在相当程度上得力于江西境内便利的水陆交通,那么,徽商云集景德镇也在情理之中。

(二)独到之经营方式

徽商能在景德镇形成如此强大且不可动摇的力量益于其独特的经营方式:

1、凭借乡党力量和宗法势力实行商业垄断

在明清时期,徽商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网络,并成为其地方性商帮增强内聚力和外拓力的有效实现途径。在景德镇经商的徽州人为了加强团结,联络同乡,免受欺凌,均以县为单位建立起同乡会,并公推会首进行活动,以巩固和发展其乡党的本身利益,进而形成了以地缘和宗教血缘为纽带 “徽帮”。由此,徽商便成了徽帮的依托和基础。为了进一步紧密团结在一起,徽帮商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建立了一种独特的,成效卓著的组织形式橐徽州会馆。徽州各县会首,每年定期与不定期借徽州会馆内进行活动,共同处理对内对外事宜。徽州会馆成为徽商网络的支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更为重要的是,徽商垄断了景德镇的金融业和商业,掌握了全镇的经济命脉。他们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开展借贷业务,办理全国各地的银圆汇兑,大大畅通了景德镇的金融血液,为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