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典故、趣事

  〖王马对笑〗
  隋朝时,有一位姓马的人和一位姓王的人有一次在一起喝酒,酒酣耳热之际,姓马的人便嘲笑“王”字说:“你这个'王’啊,原来本姓'二’,只因为你漫天走来,所以用'钉子’钉住了你的鼻子。”姓王的人立即戏弄“马”字:“你这个'馬’(马)啊,原来本姓'匡’,拗着你的尾巴往东北走,你的背上驮着王郎。”二人各遇幽默高手,一时大笑尽欢。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王珪进谏〗
  唐朝大臣王珪性情十分耿介。
  一次,李世民让太常少卿祖孝孙教宫女音乐,但宫女们学习的结果使李世民很不满意,于是他把祖孝孙叫来狠狠地指责一番。王珪和温彦博进谏说:“祖孝孙精通音乐,不是他教得不尽心,而是您找的学音乐的人不行。况且对祖孝孙这样的雅士,陛下竟为教女乐这点小事而责怪他,恐怕天下人要对此议论纷纷了。”李世民听了非常生气,说:“你们俩都是我的心腹,应当进忠献直,怎能附下罔上,反而为祖孝孙说话!”温彦博吓得赶紧施礼认错,王珪既不施礼也不认错,反而说:“我们今天所说的话,难道是为了我们个人吗?想不到陛下竟怀疑我们进言的动机。是您对不起我们,不是我们对不起您。”一番话说得李世民默然无语。

  〖王允设计杀董卓〗
  王允字子师,出身于州郡世家大族。他自幼聪颖出众,被人称为“一日千里,王佐之才”。
  王允19岁时任太原郡吏。当时正是东汉末期,宦官横行。有一个叫赵津的小宦官在县中贪暴横行,王允将他捕杀。赵津兄弟勾结宫中宦官把状告到皇帝那里,在位的汉桓帝下令把太原郡太守刘踬关进狱中处死。王允护送刘踬灵柩还乡为其治丧,3年后重任郡吏。时郡中有一个叫路佛的人,德行名声都不好,太守王球要用他为郡吏。王允犯颜固争,最后终于使路佛没有被用。因此出名,被司徒辟为侍御史。
  黄巾起义爆发后,王允被派为豫州刺史,与皇甫嵩、朱儁等人一起镇压黄巾军,并发现宦官张让的宾客与黄巾军串通的证据。王允以此弹劾张让,不料不但没有把他参倒,反而招来了张让的忌恨。在张让的诋毁中伤下,王允两次被捕入狱,甚至险些送命。在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的保释下,王允才得以幸免。为了躲避宦官张让的迫害,他变易姓名,转侧于河内陈留地区。
  公元172年汉灵帝死,王允奔丧回到京师。当时大将军何进正在策划着诛除宦官,需要王允与他共事,便请他人朝任从事中郎。何进与宦官斗争的结果是同归于尽,董卓带兵进京,废掉少帝,另立献帝,拜王允为太仆,代理尚书令,以后又任司徒。董卓专擅朝政,袁绍联合诸侯讨攻董卓,董卓无法在洛阳立足,便一把火烧掉洛阳宫室,挟持汉献帝到了长安。王允在迁都时,把宫廷中的所有书籍全都带到长安,使东汉的书籍得以保存下来。王允在当时的作用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允矫情屈意,每相承附,卓亦推心,不生乖疑,故得扶持王室于危乱之中,臣主内外,莫不倚恃焉。” 
  王允外表虽顺从董卓,但对他篡夺汉室的野心早有察觉。他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人密谋诛除董卓的计划。按照计划,王允建议让对董卓不满的杨瓒代理左将军,让士孙瑞任南阳太守,一起带兵出武关,名义上是讨袁术,实际上是回兵讨董卓,然后送献帝还都洛阳。这个计划由于董卓的反对而搁浅。
  一计不成王允又生一计。董卓有个义子名叫吕布,非常骁勇。董卓不但认他为子,还把他提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董卓脾气暴躁,吕布曾因小事不合他的心意,他便拔出手戟朝吕布扔去。幸亏吕布灵活,躲了过去。从此,吕布对董卓也暗暗憎恨起来。再加上吕布为董卓守私宅时,和他的婢女私通,害怕董卓怪罪,心中常常不安。王允知道后,便劝吕布与自己里应外合,杀掉董卓。吕布虽恨董卓,但听说要把他杀掉,又有些顾虑,说:“我们曾经约为父子呀!”王允说:“你姓吕,他姓董,根本没有关系,谈得上什么父子。再说,他向你投手戟的时候,父子感情到哪里去了?”在王允的劝说下,吕布最后终于把董卓杀掉了。

  〖贪色的大臣〗
  王忠肃公为人不喜欢开玩笑。一天,退朝后回家的路上,他看见同行的一位大臣眼睛老是盯着擦身而过的一个美女。那美女已经走远了,这位大臣还不时地回过头来恋恋不舍地去看她。
  这时,一向不苟言笑的王忠肃公也忍不住跟这位大臣开起了玩笑:“刚才过去的那个漂亮女子真有力气。”这位大臣忙问道:“大人您怎么知道她有力气呢?”王忠肃公应声说道:
  “假若她没有力气,你老夫子的头怎么能被她拉得团团乱转呢?”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碧纱笼”与“饭后钟”〗
  王播排行第八,人称王八。这个称呼是不好听,和骂人同义。实际上王八成为贬义词是从唐末五代时开始的,五代前蜀开国皇帝王建也是排行第八,王建年轻的时候以杀牛宰羊为业,兼营偷驴、贩卖私盐,家乡的乡亲们管他叫贼王八,本来是行第称呼的王八就由此慢慢的演变成骂人的词句。王播年少时家居扬州,按照经济状况划分他属于贫困阶层,生计窘迫,没有多少人爱搭理他。虽说是有一个在淮南节度府当将军的本家时常会接济一下,但终归是救急不救贫管得了一时管不了长久,日常生活还得要靠王播自己想办法解决。王播当时借住在扬州的惠昭寺,住处有了着落吃饭仍然是个大问题,王播想到了在寺院的饭厅蹭饭。寺院中开饭前要敲钟,僧人们听见钟响就会汇集到饭厅去,这种钟声对王播也是个召唤,每当钟声响起时他就准时赶到饭厅。开始的时候僧人们也不在意多上一个人,既然来的都是客就不妨一起进餐,反正寺院里的饭菜提倡艰苦朴素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不过当王播蹭饭成了习惯之后僧人们就有些烦了,他们要采取措施。这一天钟声又敲响了,王播按惯例来到饭厅,眼前的情景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僧人们都已经个个饭饱茶足。正当王播发愣的时候,一个僧人笑容满面的对他说,小兄弟,改革了,敝寺从即日起将饭前敲钟改为饭后敲钟,今后你听到钟声后就不用到饭厅来了。
  俗话说山不转水转,30年后当了宰相的王播重返扬州出任淮南节度使,上任之后他要到惠昭寺去旧地重游。惠昭寺僧人全体总动员,要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节度使莅临指导。在寺院里王播又看到自己当年题留下的诗句,这些题诗已经被僧人们拭去尘埃并且用绿色的绢纱罩了起来,显然僧人们把这些当年破落汉的题诗列入寺院的精神财富妥善保管了起来。王播看到这一切颇有感触,他在寺院留下了两首诗,其中一首写到:“上堂未了各东西,惭愧阇黎饭后钟。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使得碧纱笼。”佛教中把到法堂吃粥叫做上堂,阇黎则是指寺院中的师长,惠照寺当年为了防止王播蹭饭而改变敲钟时间的事情在他心中的印象太深刻了,30年来念念不忘。王播的官做大了,心态也就随之而改变,尤其是长期主管国家的盐铁专营,使得他能够支配大量的钱物,就开始广泛的搜求珍奇异宝送给皇宫中掌权的宦官,以巩固自己的地位。送礼显然也不能忘了皇上,唐朝的时候地方大员讲究给皇帝进贡“羡余”,这个“羡余”冠冕堂皇的解释是正常税赋之外的余额,实际上是广立名目搜刮的,真正受害的还是那些赋税的人。唐文宗大和元年,王播从淮南入京觐见文宗皇帝,一次就献给皇上大小银碗3400个,绫绢20万匹。对于惠昭寺的经历,王播的感受人在是没有钱没有地位时受欺负,这就是“碧纱笼”和“饭后钟”的典故。

摘录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编《太原王氏》太子晋以前世系表

(0)

相关推荐

  • 【散文】粉红英雄

    粉红英雄  文/百荷踪影 东汉末年,司徒王允与貂蝉设"连环计"诛灭董卓,成就了一段千古承传的佳话.正如蔡东藩所言:"司徒王允累谋无成,乃遣一无拳无勇之貂蝉,以声色为戈矛, ...

  • 妥妥读《三国》(十)|| 十常侍祸乱汉庭 众义士力扶皇权(第587期B)

    上期结尾: 吕布这样的性格,自然是吃谁的饭,砸谁的锅,包括把自己的恩人刘备所居的徐州占领.当时吕布兵败,投奔刘备,刘备接纳了他.吕布却趁刘备外出打仗,占领了人家的地盘.噫,这货这样行事,安能成就大事? ...

  •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闍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题木兰院二首 [ 唐 ] 王播 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闍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饭后钟:谓寺钟鸣时斋饭已毕.后遂用作 ...

  • 王司徒计除董卓,原本辉煌的一生,结果终于他的居功自傲

    一提到王司徒这三个字,想必很多人都会想到<三国演义>中那个被诸葛亮骂死的王司徒.接下来要说的王司徒虽然也姓王,并且也是一个司徒,但却不是那个被骂死王司徒,而是<三国演义>中貂蝉 ...

  • 百家姓趣事典故——王姓

    家谱传记 一.东床快婿 "东床快婿"原本指王羲之.本典出自<世说新语>. 东晋时期,郗鉴武将奉旨平叛,立了大功,被封为"太尉".在朝廷里除了文官丞相 ...

  • 赵姓典故、趣事!厉害了我赵氏!!

    趙氏宗亲 ID:zhaoshizongqin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趙:请点击上面"趙氏宗亲"关注,拥抱中华趙氏大家庭,和各地宗亲交流,携手同行,弘扬趙氏文化,共建繁荣趙氏,传播趙 ...

  • 王姓女孩起名字大全

    王姓女孩起名字大全 作者:易经大师姜泊全 起名是一门学问,起名师不仅要精通易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标准.科学的起名字方法是:首先要提供宝宝的姓氏.性别.生辰八字.父母的 ...

  • 姓氏专属图腾“保护神”,王姓最霸气~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上千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再者五千年的历史中,曾诞生了许许多多特有的文化,其中姓氏文化就是流传最为古老,但是又和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的一种文化.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在中国历史上更是曾经 ...

  • 赞美王姓

    ​三横一竖写个王,天地人和立中央.东周姬晋王姓祖,两千年来传四方.历数古来王姓人,群星璀璨耀光芒.昭君出塞世人知,羲之书法美名扬.王维诗尽田园美,安石变法求安邦.滕王阁序王勃意,鹳雀楼上之涣狂.今日王 ...

  • 【姓氏文化·王】井店槐池巷王姓:源自“太原王氏”,出过太常寺少卿,涉县王姓的根祖源头之一

    井店槐池巷王姓溯源 水有源头,人有根祖.中华王姓,族脉纷繁,源远流广,分布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是我国当今第一大姓氏.虽王姓流派源头众多,但族脉最盛.族人最多者,首推根系山西的'太原王氏'.而涉县的王姓 ...

  • 王姓前世今生:琅琊王氏、太原王氏、开闽王氏、三槐堂王氏世系图

    王姓,历来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姓之一.其来源有很多,大致分为出自姬姓之王.子姓之王.妫姓之王以及少数民族改姓为王的. 而姬姓之王又分为三派: 一.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演变为若干姓(毕姓.万姓.冯姓. ...

  • 《安溪姓氏志·王姓》——王氏文化

    目前已有10万王氏宗亲关注加入王氏宗族人 一.溯源 王姓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主要有: 1.出自姬姓.一是出自周代君主周灵王的后代.周灵王的太子姬晋,以直谏而知名,故不为灵王所宠爱,被贬为平 ...

  • 最新“百家姓”第一位还是王姓,最后一个是什么姓

    最近,新出炉的按人口数量排名的"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的仍是王姓.不过最火的姓氏却是河南修武县的"耍"姓和陕西咸阳的"第五"姓.这也让人们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