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东|二月兰
文字:徐小东
春天是二月兰的天下,我们的矿山也是毫不例外。放眼望去,她的芳踪遍布了矿山的山谷和沟壑。
二月兰有一个诗意迸发的芳名,但无论从花叶的大小、颜色、幽芳等各个角度讲,她与历代文人墨客所竟相讴歌的,岁寒三友中高雅芬芳的兰花都有天壤之别,因为她与兰花本不是一个物种,但与娇贵、芬芳的兰花相比,她拥有非凡的生命力,能在春天里开出能与鸢尾花相媲美的,漫山遍野的蓝紫色的小花,不是兰花却胜于兰花。人见人爱二月兰,感恩日月遍地花。我觉得,春天的万紫千红的景色中,少了她的芳容,那将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缺憾。
据朋友讲,二月兰,别名诸葛菜、菜籽花。相传诸葛亮当年屯兵时,发现了这个野生植物可以代食,便开始大量种植,因此,诸葛菜的名字流传至今。在百花丛中,她决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它却以多制胜,每到春天,和风一吹拂,便绽开了亮丽小花,让你精神为之一振。最初只有一朵、两朵、几朵,但是一夜之间,一阵春雨后,她会像变魔术一样,很快就能变成百朵、千朵、万朵,绽开在春天的阳光下,让人目不暇接。
二月兰第一次走进我的视野时,我还是混沌未开的山野孩童。小时候,我生长在边远的山区,朴实的乡亲们告诉我,这美丽的绿色生命,不仅仅是生命力极强的观赏植物,她的的茎叶可用来制作可口的汤和凉拌菜,又可喂养活支撑农家经济的鸡、鹅、兔等可爱的生灵,因此,在青黄不接的时节,少年的我在为家兔寻找饲料时,常常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山前山后,兴高采烈地采回半筐半蓝的二月兰,解决了家兔饲料匮乏的燃眉之急,也曾为我换回过不菲的经济收入,满足了我对图书和文具的强烈渴望,想起来着实让人心怀感动。
说句心里话,二月兰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这就像天上数不清的星星一样,它们无时无处都在用自己的辉光装点着苍穹,但人们很少知道其名字。二月兰虽说不上美丽,但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以及主治疔疮、痈肿、痢疾、毒蛇咬伤等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功能角度来讲,它却拥有独到的动人之处。记得那时的小伙伴们,都喜欢称这美丽的小花为紫花地丁,在山野中春游、劳作,口渴和饥饿难耐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去采食她的叶、花、果,淡淡的清香至今回味无穷,至于知道她有二月兰这样美丽的称谓,则是在我二十多岁,全家搬到县城之后的事了。
在我的记忆里,似乎二月兰不能上大雅之堂,因而讴歌她的诗文是少而又少,似乎只有季羡林老先生散文《二月兰》,让人过目难忘,与季羡林先生比邻而居,交往甚深的乐黛云教授说过,先生在90年代的作品中,《二月兰》是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二月兰》歌颂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表现了在逆境中巍然屹立,顺从自然,顽强执着的品性,同时又有着对生命悲欢的哲学思考,借物喻人的悠远意境给人以深邃的启迪。
在二月兰的花丛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历经坎坷的季老先生顽强生活的影子,凡事处之泰然,艰辛曲折坦然,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即使在海拔数百米的高山上,仅有天上雨水滋润的草丛、树下,它也能充分利用林地阳光,让纤弱的身躯顽强地生长、绽蕾,唱响天地间的感恩赞歌。
二月兰,不仅可以单独种植,还可在林地、沟坡、路边、地埂随处种植。二月兰是装点路边的好材料,通常路边杂草丛生,影响景观。只要在立秋前,把二月兰种子撒在路边杂草当中,入冬前,杂草枯萎它旺长,早春,杂草尚未发芽它又旺长,下年照样开花繁盛。
二月兰,也是盆栽观赏的好材料。把花盆装满培养土,撒上几粒种子,露天摆放,秋雨过后自行出苗,任其生长。大雪节前后搬到室内养护,春节前即可开花繁盛。那盈寸绿叶衬托的一朵朵浅蓝色小花,如淑女兰花指一样风情万种,既赏心悦目,为居室增色,又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倍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月兰花漫山锦,婀娜妩媚唱初春。优雅风姿展秀色,武侯英灵念到今。无名诗人的佳句让我想到了为了国家大业呕心沥血,忠诚感恩、鞠躬尽瘁的诸葛武侯,想到了锦官城外翠柏森森的武侯祠……美丽的花儿寄托了人们对一代英豪的悠远怀念。
二月兰,一种人见人爱的山野之花,春天不可缺少的花,更是一种才貌双全、顽强生长的花儿,愿我们的身边的二月兰年年岁岁不断展现生命的绿色和芬芳,让未来的日月因此而充满温馨的诗情画意,沉淀出悠远绵长的回味。
作者简介
徐小东,河北遵化人,1966年6月出生,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石人沟铁矿职工。遵化市作家协会会员,1995年起在《遵化报》《唐山晚报》,以及《唐钢报》《新唐钢报》企业内部报纸陆续发表作品。2008年以来,在企业内部报纸《河钢》《河钢 矿业版》发表100多篇报道、诗歌、散文,《矿山风景四篇》《矿业颂》《矿山放歌》三篇征文荣获公司级奖励。在遵化《金秋文苑》上发表3篇散文。
投稿须知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投稿标题:作者+题材+标题。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不足十元不发,集体创作以及多人作品一次刊发原则上留作平台维护费用。
编委会
顾 问:关仁山 峭 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篱 王立新 马良 张国印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小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古体诗词:刘艳琴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