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议丁复

漫议丁复

菜九段漫议20171129

丁复是秦楚之际近似被隐没的重要人物,菜九从此人身上发现了巨大的价值,据以作《略论汉定天下过程中的吕氏武装》,先刊于《徐州文史资料19》(1999),后收入自费出版的《古史杂识》(2005)中。此文大概是明确提出吕泽部的存在及吕泽作为刘邦合伙人身份的最早文献。因为菜九将吕泽作了这样的定性,可以说,现在吕泽的存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秦楚之际历史记载正在被重新审视,对丁复的发现,功莫大焉。

如此重要的人物,基本被埋没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史记》无传的丁复有多重要?菜九以为丁复至少比《史记》有传的樊郦滕灌傅靳周的功劳大。丁复的资历比不上樊郦滕灌傅靳周,即加入刘邦阵营时间迟于诸位,而作为功劳大小的重要参照、其受封户高达七千八百戶,则远过于诸位。武将中受封户超过丁复的只有曹参与周勃,而丁复的功劳也未必低于二位。朝廷档案里记载到丁复消灭的标志性敌酋有董翳、章邯、龙且,数量超过曹参的魏豹、田广,质量权重更非魏、田可比。这样一类比,可能任何人都会觉得丁复这样的人居然没有单独记录太不可思议了吧?题外话是,周勃在楚汉战争中似乎没有什么功劳,怎么受封户能超出丁复,难道就凭与刘邦关系特别好吗?

功劳如此之大,如此不受重视,当然要追究一下原因吧。一个可能的因素是丁复的事迹在市面上没有流传,只有档案事迹,所以被忽略了。其实傅宽也没有什么事迹流传,所以失载丁复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过这个丁复比傅宽功劳大得不止一点点,司马迁又录了朝廷档案,应该会有印象,所以丁复没进列传,还是让人想不通。究竟怎样,就是一个千古之谜了。

千古之谜也不妨碍我们讨论其内涵。 十年前菜九作《千古谁识战钜鹿》,就在篇末作了附:《关于丁复事》。通过丁复加入刘邦的地点,石破天惊提出刘邦部有过黄河救钜鹿的行为(《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阳都侯丁复“以赵将从起邺,至霸上”)。因刘邦一脉过河救钜鹿一事,两千年都没有人注意到,班固也不认同,他的《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就把丁复的来历改为“以越将从起薛”,其实质是否决了其为赵将的可能性,但班固没有想到的是,既然雍齿可以以赵将的身份重新加入刘邦集团,就不能排除丁复也以赵将的身份加入。所以班固想当然地以为司马迁的“以赵将从起邺”系 “以越将从起薛”之讹,可惜,这是他的一厢情愿。两个字都错的可能性毕竟不大,何况丁复的楼烦将较能说明其原为赵将的出身。楼烦为边赵之胡人称呼,楚汉战争中两军都有楼烦将。顾炎武就肯定了丁复之楼烦将身份这一点,并以此说明楼烦将的出处。所以丁复从起邺比从起薛更见合理性。

邺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东,而刘邦的主体并没有到达此地,所以丁复加入的是与沛公部关系紧密的吕泽部。菜九在《刘项之别狂想曲》一文中称,刘邦杀到黄河边,完成为援赵楚军开辟通道使命后,因等不到楚军主力跟进,就让搭档吕泽率部过河看看有什么便宜可捡。而刘邦击白马,有迎回吕泽的意图,丁复加盟刘邦的邺,正好就在白马的河对面。注意丁复加盟的时间与地点。丁复放着赵国不效忠而选择加入吕泽,肯定是对吕泽的人品与能力、或者也包括刘邦的人品能力高度认同在内。丁复是在邺加入,此地距钜鹿有点距离,或者秦围钜鹿时,丁复不在包围圈中,属于散兵游勇。那么丁复的选择就是超级明智。因为跟对了人,他的才华才得以施展。如果他没有加入刘邦,可能就在历史中消散了。汉文帝时常怀想的钜鹿被围时表现出色的赵将李齐,并没有留下任何事迹,就这样一个令汉文帝神往不已的人,因肯定没有追随刘邦,就成了一个无法定位的历史符号。所以丁复加入的地点,必须承认,因为这个地点记录了丁复的正确选择。

丁复以赵将的身份加盟刘邦,表明他不是一个人,可能带领了若干军队,这个特点对丁复的地位影响很大,日后沛县起义的元老朱轸划归其领导,就是丁复加盟后地位不低的体现。加盟之后,丁复的功劳不详,他的突出作用是在定三秦阶段体现出来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阳都侯丁复)別降翟王。意为丁复是独力承担了攻打翟国的任务,别,表明此任务是有上级的,其上级是吕泽。这样的记录表明,至少三秦中的翟是吕泽部承包了。三秦中翟应该是最弱小的一支,所以丁复或吕泽部的作战还不仅限于翟。根据日后丁复部将朱轸擒获了章邯一事,菜九以为丁复在击降董翳后,加入到战章邯的战事中。在章邯未灭汉就东征且汉王的多数重要将领都出关的情况下,看守顽抗的章邯的人选,菜九推测为陈豨领着丁复、郦商配合萧何承担此任。选择丁复的理由是日后朱轸擒获了章邯,郦商是因为肯定没有参加东征,而陈豨牵涉其中并无根据,就是从他地位高,与刘邦关系铁,并从关内出发击代诸事上推测的。丁复虽然能力足够,毕竟是新加入者,资历尚浅,信任度不够。这样的重任是需要有地位相当高的人承担的。正好陈豨资历最老,是刘邦集团的原始股东;地位最高,是侯,丁复、郦商还不是,但二人都通过战争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承担大任的。这样的配置,虽然拿不下章邯,至少章邯也翻不了天。为什么不是丁复的老上级吕泽在主持这个事呢?因为当时吕泽已经走武关线东征挺进到下邑,人根本不在关内。所以用陈丁等人盯住章邯并镇守关中,也体现了他们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能力非凡。但他们奈何不了章邯时间长达八月,生擒章邯之目标,还是要等到刘邦在彭城失利后回到关中完成的。刘邦并没有从关外带什么军队回来,就用原来留守的人员就完成了消灭章邯的大事。刘邦的能力显然比部下要高出不止一筹,在秦楚之际的特定时段只有刘项能吃定章邯,其他人包括韩信都不及章邯。

章邯被擒后,丁复的功劳簿直到战龙且及彭城才有变化。那个战事的时间应该是汉四年的事,距擒拿章邯都快两年了,很难设想丁复这样能力超强的战将会闲置太长时间。考虑到章邯成擒后,汉对赵代魏有战争行动,则丁复是否会被派到北方作战,比如再与陈豨配合,战代?这只是一个不能确定的可能性。荥阳战事急,丁复会不会完成擒获章邯战役后,就随刘邦抵达荥阳呢?这个可能也不能排除。荥阳以外的战事也很激烈,比如南阳方面似乎一直没搞定。现在的史料造成这样的印象,从韩王信打败韩王郑昌后,似乎南阳就成了汉阵营的可靠后方,实则不然。到汉五年与项羽最后决战前,南阳一带一直有战,丁复的战功破羽军叶,就是明证。考虑到作战的连续性,吕泽部的作战重点是南阳,也不为无据。只是吕泽起先也与刘邦一起在荥阳与项羽相持,刘邦出逃后亲自去了南阳,之后荥阳城破,吕泽大概是在从荥阳突围后去了南阳。不详丁复会不会在荥阳的包围圈中,是从包围圈突围后到了南阳,还是从来不在包围圈内,一直在南阳一带作战?

历史缺失的记载太多,后人只能无奈地猜测,菜九所能做的,就是让这样的猜测尽量沿着可见痕迹进行。需要指出的是,丁复在擒获章邯后缺失的时间,真的无解。有解的是有记录的战彭城与杀龙且,而且最重要的是属吕泽。有网友非要将这个战彭城龙且安放在汉二年汉攻占彭城时,此定位肯定错误。因为那时丁复正在围章邯,而且吕泽并没有抵达彭城,而是留在下邑,以应付不测。所以丁复的这个战彭城只能是汉四年汉灭齐之后的事。而且此战丁复还不是独立行事,又是与战翟一样,是在吕泽领导下完成的。由于龙且部有援齐军的成色,那么吕泽部此役与韩信部是什么关系?简言之,吕泽与韩信有统辖关系否,即使是临时的统辖关系是否存在?毕竟两支规模很大的汉军,在同一个地域作战,没有一定的上下级关系,会造成局面的混乱的。吕泽位高权重,不可能归韩信指挥,只能是韩信在某一战役或某一战役的某一阶段受吕泽节制。这样的提法,估计又要让人瞠目结舌了。但不这样的话,又能怎样呢?所以菜九必须再重复自己刚才的话——历史缺失的记载太多,后人只能无奈地猜测,菜九所能做的,就是让这样的猜测尽量沿着可见痕迹进行。

丁复所在汉军是从什么地方进入战场的?如果是从齐地进入战彭城战场,那么在齐地作战之前是从哪里进入的齐地的?韩信从赵攻齐很明确,吕泽部从哪里进入就一点不明确。根据龙且有在齐作战痕迹,其最终覆灭应该是从齐地败退回彭城,又被尾随而来的汉军再度围困,寡不敌众,战败身死。虽然龙且之死,被记在了几个人的名下,比如(乐成侯丁礼)以都尉击(项)籍,属灌婴,杀龙且。但丁复的大司马——吕泽部的最高官衔是在龙且战死后取得的,则杀龙且之功应该归丁复独有。乐成侯丁礼的属灌婴杀龙且,很可能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事,比如追击项羽时属灌婴,而杀龙且时,真有可能属丁复,如朱轸一样。朱轸擒章邯没有讲属丁复,实际上应该还是在丁复的指挥下作战的,因为朱轸那里还是低级将领。

彭城功劳之后,丁复旋即又在南阳破楚军。彭城在东,南阳在西,地域跨度颇大,丁复所部流动作战能力超级强啊。难道此前战齐战彭城,也是从南阳一带奔袭过来的吗?很有可能呢。至于在叶破项羽军是项羽亲自指挥的楚军,还就是一般的楚军,也不易辩明。因为项羽主要是在荥阳与汉王相持,估计不便分身到南阳。确实那段时间楚军战事不顺,周边纷纷失陷,项羽非常憋气,加大了对汉军的打击力度。汉王败出成皋应该就在那段时间,所以项羽没有到南阳。是不是应该有一问,在南阳一带与汉军苦苦相持数岁的是什么样的楚军及其将领呢?吕泽、丁复战南阳,汉王也去过南阳,黥布也在那一带,楚军在南阳主持局面的是什么人呢?这又是一个不解之谜了吧。这个谜至少表明,以前菜九以为楚方只玩一个项羽的观点严重有误。

丁复的战争记录也到此为止了,可以肯定,丁复加入了最后的对项羽的围歼。因为丁复是吕泽所部的最高军事首长——大司马,则参加陈下会战的吕泽部应该主要是在丁复的指挥之下。吕泽部在最终的决战里也是有战略分工的,他们的作战目标是锺离眛部,作战地点是固陵,就是所谓的汉王大败的地方。因吕泽部被记录到大破楚军于固陵,则所谓的汉王惨败固陵招集韩信、彭越的记载不实。

丁复在汉初十八功侯里排名第十七,班固作《汉高祖十八侯铭》,入选人与汉初十八功侯出入甚大,丁复甚至都没有列名。真不知道班固是以什么标准确立十八人的,感觉随意性很大,因为丁复的功劳地位,决定了不论以什么名目,都不会落选,而其最终落选,只归之于随意性了。以班固的选目为参照,汉初十八侯这样的排名也是莫名其妙的。据说十八功侯是出自吕后当政时期,但现行排名不会是吕后时期的顺序,因为丁复怎么样也算是吕泽一脉的,功劳又如此之大,不至于排到如此后的位置上。所以现存十八侯排序不可能是吕后主持的排名。按丁复的受封人户,没有理由排这样后,如果是根据名气,是后人想当然编排的倒是有可能的。因为《史记》流传后,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印象深刻程度,再参照《功臣表》弄出个排名。丁复名气一点没有,但功劳非常大,也被人们注意到了,所以排成这个样子。

最近有网友反感菜九推重吕泽各说,以为丁复虽然属过吕泽,因功劳太大,最终可以超越吕泽。菜九当然反对这样的观点,即以丁复所部的朱轸类比,这样的观点也不成立。朱轸擒获了董翳、章邯,功劳大得不得了,但这两个功劳恰恰都给丁复加分了。所以丁复的所有功劳都是给吕泽加分的,而不是因丁复有功,就会排名到吕泽之前了。从古至今,绝无这样的事。丁复作为加入很晚的人,其进步之快,也令人印象深刻。吕泽所部的规模体量比刘邦本部估计小不了多少,十八侯中吕泽一脉的人差不多也占到一半了,丁复这样的后加入者,居然在庞大的吕泽部得到了最高的军事职务,说明他的贡献非比寻常。

再说个题外话,朱轸在丁复手下立了两个大功,说明朱轸在丁复处的进步飞快。作为最初起义的革命元老,朱轸划归丁复时只是个普通军卒,短短一年,就两个大功,最终朱轸封侯时间很早且排名相当靠前。

丁复的漫议大致如此,功劳贡献非常大,没有进入列传,不止是丁复个人的损失,也是历史记载的重大损失。虽然菜九根据相关记载作了最大限度推演,但与真正的历史记录还是不好比的。即以靳歙传记中的功劳统计为例——凡斩首九十级,虏百三十二人;别破军十四,降城五十九,定郡、国各一,县二十三;得王、柱国各一人,二千石以下至五百石三十九人。这种录自朝廷档案的战功,丁复的档案中应该也有且非常详细,与常胜将军靳歙相比,丁复的战功只会更加靓丽,并且省得菜九辈瞎猜。

⑧集解文颖曰:梁惠王孙假,为秦所灭,转东徙于丰,故曰“丰,梁徙”。未战。陈王使魏人周市略地⑦。周市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⑧。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丰。”

至于《史记》萧何沛丰人,《汉书》萧何沛人,更是《汉书》意改《史记》的铁证,而非丰归沛县管辖的例证。拙作《古史杂识》有专篇讨论过《汉书》的两条错误,表示找班固的错不是一件难事。刘邦、萧何的沛丰,是因为二人的特殊重要地位,决定他二人是有这样资格可以把籍贯出到详细一些的。否则,曹参、周勃诸人怎么没有出到所谓的乡。真要严格起来,只有刘邦有资格列得详尽,其他人可列可不列,萧何的列,也可归于多此一举之列。大概司马迁对萧何比较推崇,所以规格较其他人高一些。

附:从史汉丁复史料类比看班固臆改史记之失

菜九在与网友争辩刘邦出生地丰为秦县的时候,编了个无耻的段子—— 《汉书》意改《史记》,鲜有不出错者,班固一思考,司马迁就要笑。司马迁不发笑,菜九也忍不住要笑。因为班固把沛丰邑的丰解读为县以下的乡,全然没有考虑沛除了县还有郡的属性。所以在萧何的传里,直接把《史记》的沛丰人的沛给省略了。这样一来,严重误导了后人,以为丰就是沛以下的乡。实际上除了沛丰邑一处外,丰根本没有任何县以下气息。而这个唯一的包容关系,还可以是郡以下县的描述。在漫议丁复史实时,菜九发现,这个无耻段子也可以用到班固对丁复的记载上。

两书的功臣表丁复的段落不大,先史后汉列举如下(先列史料,再逐一列举班固的改动),班固之改动,及其改动之失误,当一目了然。

史:陽都  以趙將從起鄴,至霸上,為樓煩將,入漢,定三秦,別降翟王,屬悼武王,殺龍且彭城,為大司馬;破羽軍葉,拜為將軍,忠臣,侯,七千八百戶。六年正月戊申,敬侯丁復元年。

汉: 阳都敬侯丁复: 以越将从起薛;至霸上;以楼烦将入汉;定三秦,属周吕侯;破龙且彭城,为大司马;破项籍叶,为将军;忠臣,侯,七千八百户。

1. 以越将从起薛,替换以趙將從起鄴,之失误已如前述。

2.班固为什么删除了丁复別降翟王的功劳呢,这样的内容显然不会是衍文,删除得毫无根据。

3.用属周吕侯替换屬悼武王,不算错,但无必要,无论是周吕侯还是屬悼武王,都是吕泽后来的称号,不是当时的官衔。

4. 用破龙且彭城,替换殺龍且彭城,为重大失误。班固大概以为龙且死于韩信的所谓潍水之战,但那只是个传说,根本不可信,当时根本没有实施这样作战的技术手段。司马迁是从官方档案中抄出来的,最为可靠。班固以自己对当时历史的认知,径改《史记》,殊为可笑。

5.用破项籍叶,替换破羽軍葉,更是大谬。司马迁说破羽军即破楚军的意思,到了班固破项籍,就是战胜项羽的意思。而项羽那个时候根本不在叶,不在南阳。

在丁复不足百字的档案记录,班固作了五个改动。除了一个3没有必要不得分不减分者,其余四个都造成历史的误读。以此为据,菜九的笑,似乎也不太无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