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钻与瓷器活

金刚钻与瓷器活(使命与宿命)

————蔡克难《编辑学论》编后

菜九段习作

同事蔡克难先生《编辑学论》旧作翻新,刊印之前嘱菜九为其掌眼,实则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菜九懵懵懂懂干了一辈子编辑,对很多业务上的事都不甚了了,遑论编辑学这样精深的问题。

何谓编辑,这个编辑学理论建设亟待解决的首要和基本问题,包括菜九在内的广大从业者估计没有多少人能回答出。至于编辑能否成学,其边际何在,其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情况与指导性何在,这些从事编辑工作应该了然于胸的问题,真要一一面对,必然是瞠目结舌,无从谈起。而克难兄的书就是着重探讨这样的问题的,书中(估计在行业年会上也是如此)始终贯穿着他的大声疾呼,要加强对编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并认为符合科学规律的编辑学理论,要能够阐明编辑活动的原始动因或本质属性,要能够解释不同形式编辑活动的演变,能够提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文化不同社会形态中编辑活动的本质规律。就以编辑的精准定义来说,菜九比较了一下克难兄的提法,觉得要比辞书里的定位更贴切一些。他以为,自古以来编辑活动就表现了述而不作的特性,而编辑只是选择他人的作品整理加工,自己并不写作什么,但实质上编辑是在借他人的作品寓自己的意见,意欲使其选材成为一种楷模一种范例一种导引和召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社会的文化思想发展施加某种影响,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形成某种强势,并驱使或推动社会向着某一特定方向前进。这样状写编辑角色及其职业特性,可谓经典。这样的表述不仅仅体现了克难兄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不凡的驾驭文字的功力。愚以为这样的句式真是走遍天下都不怕,任何大佬都不得小觑也。读者诸君不妨比较一下《现汉》与《辞海》的定义,孰长孰短,相信不难作出选择。

读溢满如此情怀的文字,经受的头脑风暴与内心震撼自不待言,欲辩忘言、莫可名状、五味杂陈、感慨万端都是恰当的形容词,就是写出十篇读后感也绰绰有余。最深切的感受就是惭愧,相较之下自己是在混职业,一直混到退休,但这个行业是怎么回事,还真讲不出个所以然,经常被打算求职者问到无言以对,真是丢人不浅。而《编辑学论》则涵盖了包括编辑是怎么回事在内的相当多数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的林林总总,而且都清晰地给了出现状、症结、出路。

《编辑学论》所收文字从1986年起到现在(2017年),时间超过30年,基本上贯穿了从编辑学学科在中国起步到现在为止的全过程,不仅记录了克难兄对编辑出版行业现状前途的诸多思考,也记录了他对建立编辑学孜孜以求的心路历程与开疆拓土的煌煌之功。到目前为止,编辑学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编辑学这个学科似乎还在构建当中,菜九孤陋寡闻,是读了克难兄的书之后才知道,编辑学这一学科中国居然还稍稍领先于世界。因始终都处于摸索阶段,人们无章可循,没有权威可以倚傍,所以突显两大特点:立论不易,讲清楚更难。而这两个难点对克难兄来说似乎都不成问题。编辑的本质意义与社会责任。编辑学的独立人格,这些对学科成立与否性命交关的内涵被克难兄紧紧咬住几十年,所以取得超越侪辈的认知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克难兄眼里,编辑工作非常崇高,地位特殊,属于上层建筑,业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将某些特定社会意识形态对读者施加影响,从而推进社会文明,在民族文化建设中具有相当责任。因此业者应该具有积极主动高瞻远瞩、为天下计、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克难兄不仅这样提,显然也正是这样做的。所以他决不满足于传帮带的传统成长模式,一定要总结出可以科学成长的理论模式。所以编辑工作原理,编辑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这样的要素始终是克难兄三十多年文字叙述的主体。

多数情况下,克难兄跟菜九一样是个没有职位的普通编辑,而编辑学会的成员从早期到现在多是各出版单位的领导,亦表明作这样的思考完全是行业首脑级别的工作了。古语云,在其位谋其政,肉食者谋。克难兄以普通编辑的身份出入学会几十年,干着肉食者谋的事,还时不时定音定调,既是一道风景,也是一种担当,一种使命。他以为一门没有成熟基础理论的学科,就像没有打下牢固基础的楼房一样,是不可能稳固长久独立存在的。难怪克难兄这样全神贯注,几十年一贯制地投身于斯,这也是建立这样的百年大计基础所必需啊。

克难兄的书洋洋数十万言,所论所涉并不宽泛,常常一个问题颠倒反复几三十年。一些话题一些观点,二十多年前就讲过,期间又变换场合不停地讲,今天再讲,还不过时,还在发人深省、醍醐灌顶,这就是不成熟学科的特色。理论探索因为缺少路径可循,往往会在解释业务、说服听众读者方面用力很多。也因为没有先行者的定位定性,因为随时随地有后来者加入,你的阐述及说服还就需要反反复复、重三倒四,即使这样也收效甚微,势必还要如此这般讲下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克难兄并非无聊地为重复而重复,实在也是因为建树不易,而错误的观点还在源源不断流行,且影响更大。套用歌德的话,或能更好表明克难兄重复之必要性。 歌德说:我们对于真相必须反复,经常地说;因为谎言也有人在反复地宣传,并且不是个别的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宣传。确实,被克难兄精心而充分阐明的很多观点常常被歪曲漠视,而那些被他完全驳倒的谬论仍然很有市场,所以他的任何重复都绝非多余。必须指出,克难兄并不是简单重复一些观点,而是不断加进后来的思考,当前怎样,还将怎样,应该怎样,一个题材反复说,变着法子说,寻找一切场合说,角度不停切换,意思也渐渐丰满发达起来这是必然的。克难兄孜孜于此几十年,也缘于他对出版物的热爱,所以总是在想方设法维护之完美之丰富之不容玷污之。

读克难兄的书不禁脑洞大开,脑补不少,也为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的浑浑噩噩而汗颜。编辑岗位中应该思考时刻面对应该学习应该领悟的林林总总,差不多都让克难兄包圆了,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即使我辈去思考去领悟,也肯定达不到克难兄的层面。大家都是人,差别咋就那么大咧?所谓人人生而平等的说法从来就是一个政治口号,实际上的不平等客观存在。克难兄过人的天份也是一种不平等,不过那是老天爷的格外眷顾使然。

克难兄与我同年,入行早我几年,但其业务能力与行业见识的领先则远非几年可限。还没有成为同事时,我就认识活力四射的克难兄。成为同事后才认识到,他那个活力四射,实则是那些躯壳包裹不住的才气总是嗤嗤地往外冒使然。用才华横溢来描述克难兄,真是实至名归,没有任何水分的。这也有一个弊病,就是跟他在一起总是感到相形见绌的压力。就以菜九为例吧,我与克难兄是差不多时间学医的,跟他一讨论医学问题,我就明显外行,学历可疑,像个水货。说到本职工作如何干,在我说不出个所以然的时候,克难兄则侃侃而谈,一套一套的。同样经历某事,他人经历也就经历了,克难兄则常常可以将其中的精华妙在何处,关键点是什么,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身边的人难免会有此生白过之感。这样的特长体现了克难兄特别擅长从纷繁的事物中快速准确抓住要害的本事,这固然与他的医学训练有极大关系,也与他超常的敏锐与快捷的接受能力密不可分。而克难兄一旦将这个令人恐怖的特长投入到编辑学及出版专业相关探究上,目光所及,真相大白,编辑学尤其是中国编辑学的轮廓也就势不可挡地显现了。

克难兄自评,精力过剩,好发感慨,喜欢宏观思考,菜九以为把过剩改成超级旺盛,再加上力道非凡就非常吻合了。孔子罕言命,以其难言也。编辑长期无学,亦以其难言也。中国的编辑之学还不仅是难言可以穷尽,因为编辑行业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还要受意识形态方面的管控,对编辑学的探讨也还是多有束缚、多有限制的,难免要像阎锡山说的在三个鸡蛋上跳舞,踩破哪个也不合适。在非常难言又不容无学的情况下,还真需要有克难兄那样超级旺盛的精力投入之,才有可能在编辑学上捣腾出一点名堂。也正是因为非常之难,他那才气过人的天性才有了用武之地,并且表现得像这方面的高明舞者,有些看似犯禁的观点,有些难以想像的刺耳之论,也都恰到好处、有惊无险地与所谓的敏感底线一掠而过,得以正式发表,并产生影响。这些影响较大的文字,构成了克难兄大作的主题。在菜九看来,克难兄用字精准,气力非凡,气魄很大,气象可观,从宏观到微观,无不体现出克难兄的殚精竭虑的深思熟虑。所以通过克难兄的书,人们自然就能明了编辑学的种种要素,譬如编辑学的必然规律是什么,其对于整个社会的本质贡献是什么,应该肩负怎么样的社会责任,应具有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良心如何,学科的发展瓶颈何在,困境何在,焦点何在,出路何在,路径如何,不一而足。

如此之难的事业,克难兄投入如此大的精力如此用心去做,只能用宿命与使命来解释。菜九不知道是否还有任何其他人在像克难兄一般以如此大的气力与热忱义无反顾地做这个事,但以菜九之管见,至少克难兄引用到其认可的侪辈言论,尚不足以使菜九警醒及拍案叫绝。愚以为,在编辑学一道上,克难兄的贡献是首屈一指的,而几十年一以贯之地做,就几近于道了。也只有近于道,才值得克难兄如此投入。

因为前青年时代的身世,克难兄求学时选择了看似与世无争的医学;而择业选择了编辑,应该更加与世无争。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想与世无争又谈何容易——只要你想搞点作为,你不与人争,人还要与你争呢。何况自己的底线经常被莫名其妙的突破了,焉能不争。所以本书中与人商榷之处甚多,且不乏火药味。不唯上不唯权只唯实,是克难兄的一大特点,对于某些权威大佬的商榷也贯穿于各个文字中,而这样的商榷不仅可以使理愈辩愈明,也真正推动了学科前进。通过各种辨难砥砺,克难兄对编辑学的内涵的理念与信念愈发坚定,而这些理念、信念无一不是来自于艰苦而长期的思考。

正如克难兄也非常尊重的刘杲先生所言,克难兄文字常常有冗长之感,但这种看似并非必要的冗长,实际上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人微言轻,又所论甚难,你不讲透讲细,不讲到读者受众心服口服,怎么可以。而要达到那个程度,短了还真不行。平心而论,克难兄始终在心中描摹的编辑学有前途有发展有希望有生命力的学科前景——当下应该做什么,接下来再做什么,最终能做成什么——这样的前进步骤还真不是空谈,而是根据行业的实际情况,描绘出的亟具可操作性的蓝图。也因为克难兄始终不掌握行政资源,这些美好愿景也最终成了充不得饥的画饼,殊为可惜。

尽管克难兄为编辑学的建立呕心沥血,大声疾呼,洞见症结,开出药方,居功至伟,但编辑无学的状况或还将长期持续,其停滞不前,无法突破的状况还是很令人恼火且无能为力,这大概也是一种中国特色吧。所幸克难兄终于决定要将几十年来的呐喊呼吸结集成册,以志沉淀纪录这个呐喊呼吸过程。菜九以为,此举还不仅仅有立此存照、宣示观点之主权之作用,更可向后人标示前人行进至此,并昭示后人,吾辈思考过奋斗过,精彩过豪气万丈过,还是有若干精华可以薪火相传,可以奉为圭臬的。

(0)

相关推荐

  •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民间老手艺锔瓷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就是民间老手艺---锔瓷. 锔瓷就是把破碎的瓷器,通过铜.铁等材质,再次让它修复,从而达到使用上的恢复和审美上的提高. 锔瓷手艺历史悠久,起初于何 ...

  •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锔瓷的艺术

    [object Object] RECOMMEND 推荐阅读

  • 传统手艺之——锔碗

    泥人史彩塑工作室祝您 五福临门 牛转乾坤 过去的人家,打破了碗舍不得扔掉,而是找个补锅锔碗的(补锅匠往往兼锔碗),修起来继续使用.锔,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称钯钉.钯锔或锔子),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 ...

  • 索赔9998万元!生物专利诉讼中的金刚钻和瓷器活——从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案看检测与鉴定的重要性

    IPRdaily,连接全球百万知识产权精英 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产业媒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来源:IPRdaily(iprdaily.cn) 作者:葛晶 IPRdail ...

  • 德然养生:金刚钻与瓷器活

    德然养生荐读: 有人说 王小丫这个名字俗气 但她却是最勤快的女主持之一 由于工作量非常多 而且压力大 2016年的时候 王小丫患上了肾积水 不得不停工在家休养 从此以后,王小丫消失在大众的视野.据说, ...

  • 金刚钻和瓷器活

    六十年前的那些事儿:(35)金刚钻和瓷器活 现在还常常说这句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话是有来由的. 还得先从"鼓炉子匠"说起."鼓炉子匠&qu ...

  • 拥有金刚钻,敢揽瓷器活——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要说巾帼不让须眉,治理手段数一数二的古代人物画像里,找到比<红楼梦>中王熙凤更有代表性的并不容易. 当宁国府中贾珍的儿媳秦可卿去世后,贾珍是要"尽我所有"大办丧事的时候 ...

  • 谈谈养老机构连锁化经营: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现在有个趋势,不管是政府层面还是学术圈,甚至是养老圈本身,普遍认为养老机构的发展趋势是小型化.品牌化.连锁化.这个判断是对的,我个人很支持,大家也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有很多准备投资做养老的小伙伴或者已经 ...

  • 练就“金刚钻”,再揽“瓷器活”

    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吴维煊 常言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以此比喻没有过硬的本领就不要逞能.这个道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每一个揽下"瓷器活&qu ...

  • 海浪花之12.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海浪花 作者:李留申 12.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男怕投错行 牛年发大财 12.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舒员外游香山寺数日不归 作者:白居易 兼辱尺书大夸胜事时正值坐衙虑囚之际走笔题长句以赠之香 ...

  • 磨得金刚钻 干得瓷器活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年轻干部作为干事创业的主力军,要加强学习实践,练就过硬本领,干好本职工作,力争成为专业领域的佼佼者.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根源所在.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由表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