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好友又娶新妻,苏轼写一首诗调侃,并非“一枝梨花压海棠”

张先是北宋早期的词坛领袖,同时也是苏轼在长短句创作上的“引路人”。

张先和苏轼二人的年龄相差了四十六岁,名为忘年之交,实则是有师徒之情。这一点,在苏轼后来给张先的诗作与祭文中,均有体现。

不过,面对自己的这位“恩师”,苏轼的态度却一点也不庄重,反而还拿张先85岁娶妻的事情开玩笑。最后还一度被误传,苏轼写了“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名句来嘲讽张先。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苏轼的确有写诗调侃张先,不过他写的却是另外一首诗,名叫《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在这一首诗中,苏轼大量引用典故,一边取笑“不正经”的张先老牛吃嫩草,一边又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感激之情。读来颇有些耐人寻味,让人不禁想,这究竟是一对怎样的奇葩“师徒”。

一、《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解读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北宋·苏轼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诗歌翻译:

南邻的这位老先生,常常笑自己是一个狂生。你们莫要欺负这个眉毛、鬓发都苍白的——“九尺”的老人。

作为诗人的他,如今已经老去。可是他一生的风流韵事,会和《莺莺传》一样万古流芳。将来在他的身后,也会有一名像关盼盼那样的痴情女子,为他守节、为他奔忙。

他比汉代的丞相张苍要好,因为他现在还有牙齿。八十老翁娶十八少女,大家应该“司空见惯”了吧。

这个老人家,什么地方都好。可惜我懂他,他却不懂我。他就像那个汉代的安昌侯,只肯和我谈一些正经无趣的经书却把别的徒弟引进了“后堂”。

这首诗当中的典故非常的多,第一句诗里就化用了杜甫《南邻》中的“锦里先生乌角巾”,以及《狂夫》中的“自笑狂夫老更狂,借此来说明张先是一个杜甫那样德高望重的隐居长者。

第二句,说”莫欺九尺眉鬓苍。一般人欺负老年人是很正常的事,因为老人体衰气弱。但是苏轼在这里强调张先的身高有“九尺”。可见,他长得比较高大。

活到85岁,还能有“九尺”的身高,说明张先的身体并没有萎缩的,体格是很健壮的。这样的张先,谁敢欺负他,于是就造成了一种幽默的效果。

第四句,讲了两个典故。一个就是大家熟知的张生和崔莺莺的传奇故事,而另外一个就是关盼盼守节“燕子楼”的传奇。

这两则典故和下一句中“柱下相君”的男主角,全部都姓张。苏轼用在这里,就是为了赞美自己的恩师张先老而风流,故事会永远流传下去。即使张先不在了,他的夫人也会为他守节。

“柱下相君”是指汉代丞相张苍,他养了很多姬妾。他年纪大了,牙齿掉光后吃不了饭,每天就靠喝乳汁过活。苏轼说张先比张苍要好,起码张先还是有牙齿的,暗示张先不必喝乳汁。

当然,这个就有点“重口味”了。不过,苏轼马上又补充了一句,说这种事在那个时代已经司空见惯了,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刘禹锡曾经写过两句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苏轼摘了后半句,表达的就是前面“司空见惯”之意。

八十多岁的老翁,娶十八岁小媳妇儿,在古代并不稀奇。看样子,张先娶小妾,一开始并没有通知苏轼,是苏轼自己摸过去的。诗的最后两句,更证明了这个推断。

最后两句,用到了汉成帝老师安昌侯的典故。话说安昌侯有两个徒弟,一个叫彭宣,一个叫戴崇,两个人都非常有才华,但是安昌侯对这两个徒弟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安昌侯跟戴崇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躲进“后堂”里纵情娱乐;在彭宣的面前,安昌侯就表现得非常的君子,只和彭宣谈诗书礼义。

苏轼在这里,其实就是在表达对张先的不满,他认为张先在他面前还端着个君子的架子,完全没必要。毕竟,苏轼对于这些全部都懂。

苏轼很懂张先,但是张先却不太懂苏轼。其实苏轼希望张先除了教自己写长短句以外,有时也不妨将自己引进“后堂”,大家谈一些有情趣的事情。

二、风流了一辈子的张先

张先是北宋初期一个非常有名的大才子,他一生都没当过大官,只是在退休时被追赠了一个尚书郎中。因为诗词写得非常好,有三首词中都带有一个“影”字,所以人送外号“张三影”。

张先“大器晚成”,41岁的时候才中进士,后来和欧阳修、王安石、晏殊成了好朋友。因为他出了名,还让他的父亲当上了四品官,一生享尽了清福。

据说,张先在年轻的时候喜欢过一个小尼姑。老尼姑为了不让他们相往来,就把这个小尼姑弄到一个岛上去居住。结果,张先每晚划着船去跟小尼姑幽会。

后来,害怕把事情闹大了,张先才跟小尼姑断绝了往来。没想到,小尼姑害了相思病。张先知道以后,就写了一首《一丛花令》讲这件事。没想到,这首词马上就走红了。

后来,张先因为“云破月来花弄影”出名,尚书宋祁就叫他“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而他则称宋祁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一时之间,这个事情还传为了趣谈。

不过,张先晚年的生活,比较困顿。苏轼说他“蜗壳卜居心自放”,说明他的生活条件确实很艰苦,但是他的思想却很放达。他在85岁时娶妻,可能真的只是想找个人来照顾自己而已。

所以苏轼写诗调侃张先:“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而张先就回诗说:“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

张先的意思就是说:我老来丧妻了,一个人觉得非常寂寞,所以娶妻只是为了来照顾、陪伴自己,而不是像年轻人一样,是为了寻欢作乐。

结语

“一树梨花压海棠”这首诗,网传是苏轼嘲讽张先的诗。其实并不是,这首诗是出自后代笔记小说中的段子,并且明显带有贬义。事实上苏轼对张先,只有调侃,并没有不尊重。

苏轼给张先的祭文中称,“我官于杭,始获拥慧”,借《史记》中的孟子“昭王拥慧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表明,自己算是张先的学生

苏轼接触长短句的时间很早,但是真正开始创作,还是在杭州任通判的第二年,这正是他认识张先的时候。当时张先是词坛领袖,所以苏轼经常向张先请教长短句,这是很明显的。

这一点,在苏轼调侃张先的诗末尾,也道明了同样的意思。只不过,苏轼、张先的关系比较特殊。因为当时的宋词还登不上大雅之堂,张先教他的尽是些蓄妓、填词的“旁门左道”。

苏轼在西湖的时候,纳十二岁王朝云为妾,很难说不是受到了张先的影响。面对如此的“恩师”,苏轼自然就要和他开玩笑了。

并且,苏轼在诗中还要怪张先在自己的面前端着一个老师的架子,只肯和他讲一些正经的东西,却不肯把他引入“后堂”,聊一点有情趣的话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