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会练会说好把式
北京有句老话儿:“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会练会说好把式”,在工作中这句话也是通行的标准。
故事一:
某公司业务开拓、人员招募。
当十三名经过三次面试进入公司的新人站在负责人面前时,她给自己的第一个任务是迅速熟悉他们。
第一周,她为他们设计了全封闭式的学习环境,从企业文化、章程制度,到基础的专业知识灌输。
这九名男生四名女生,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即便是工作过的,也是完全行业外,并且工作时间不超过两年。
当大量的陌生内容灌进他们脑袋时,有些人开始坐不住,认为学这些没用,应该让他们跑市场,跟老业务学怎么做业绩。
这时候,基础条件最好的赵月第一个退出了。他走时说:“在北京生存需要钱,这样学等于浪费时间。”
第二周产品学习,又有三名学员离开,普遍理由是他们需要挣钱,这样学习时间被荒废了。
三周后剩下的九人进入市调阶段,每个人都要尝试走出去测试自己的开口能力和陌生接触能力。
别看学习知识对于他们不算难,出去跟陌生人说话就象大姑娘上轿一般。所有人都遇到了相同难题,就是准备好的资料,学到脑袋里的东西,面对陌生人成了一片空白。
第一天回来,小珊就委屈地说,要是能有点小礼品送人家就好了。
小胜和小玮更是难受,因为他们根本不敢跟人搭茬儿说话,一天下来没做回几张调研表。
最勇敢的小波本以为能收回一百张的,可努了半天劲儿也不过五十来张。
人事经理问:“难吗?”
他们齐刷刷地回答:“难!”
经理一绷脸儿:“难什么?让你们记笔记不是挺好,让你们装资料不是挺不错?让你们出门去调研也挺踊跃?做事难吗?”
几个人大眼瞪小眼儿搞不清状况。
见大家都聚精会神,经理对他们讲,其实做事不难,难就难在“做”只是开始,“说”才是过程。不管你是满腹经纶还是一脑袋智慧,不说出来谁知道?
可说出来谈何容易?你肚里没货不成,有货了没听众不成,听众自己不冒出来怎么办?
小波最聪明,立刻反应出来:“要敢于找到自己的客户,要学会让客户听我们说话。”
嘿,行,学会抢答了。
小珊是个机灵姑娘,马上接过来:“对,我想让您提供点小礼物,就是想有个和人家搭话的理由。”
其他几个人也加入进来,七嘴八舌地讨论上了。
调研结束,几个开头不知道如何调研的新人,已经能够纯熟地与陌生人交流。
当几千张调研表拿回来,他们开了个座谈会。
开场第一句经理说:“其实,你们这些调研对我们开展业务没什么作用。”
大家的失望顿时写了满脸。
经理继续道:“可这些调研的过程,对你们这一辈子都有益。”
大家又兴奋起来。
也许,他们真正明白了,做任何工作除了需要勤奋,更需要突破自我,把自己推销出去,远远高于把商品、方案推销出去。
故事二:
当年和小峰初次见面,不是因为他能干,也不是因为他能说,是因为他做的报表特别好看。这个好看不是漂亮,而是真正能达到报表要反应的效果。
可是,当我把他叫进来想夸他时,我遇到的难题。
我问他为什么把表改了,他哼哧半天说“不好意思”。
我告诉他,我不是要批评他而是要表扬他,他更紧张了,连“谢谢”都咬舌头。
我才知道,这个秀气的小伙子做事不错,就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过了两个月,他被部门退回人事部,看到试用终止表,我立刻想起那个报表漂亮却不会说话的他。
让助理把他叫来,站那儿光哆嗦说不出话。
我让他去取自己的工作日志,这是部门的要求,每人每天要记录自己的工作。他跑去抱着本回来,眼睛里已经有了泪花,我知道他不想被解聘。
翻着记录认真详细的本子,我站了起来挥手示意他跟着我。
我们一起到了咖啡厅,上班时间这里很空,环境非常安静。
我问他:“你老家在哪儿呀?”
他脸红起来半天告诉我:“山东。”。
我又问他为什么留在北京,都做过什么,遇到过什么难处吗……
随着时间的流动,小峰说话开始流畅。
当我问他日志当中的某个客户问题,他略微结巴地解释着,我看到本子里的记录详细深入,甚至包括客户的个人喜好。
谈话越来越流畅,我盯着他:“你非常聪明,也有很好的悟性,唯一缺乏的是自信。做工作要认真,做事情要懂专业,但光认真光明白不行,你还要讲给别人听,还必须让人家听明白。”
小峰马上又紧张起来。
“你不用现在讲,讲得明白不等于口若悬河。你只要在别人讲时整理好思路,然后等他停下来你再用自己的语速慢慢讲出来,如果中间别人插嘴你就停,等他说话停止时再说。”小峰点点头。
我故意停下来,半天,小峰反应过来:“嗯,我是怕自己说话不清楚,所以觉得做好就行了,不要说多了。”
我呵呵大笑:“你这段话又清楚又明白嘛!”
然后,我给他提了个要求,每周找我聊天一次,不定时间不定话题不定调子,说什么都成。
此后,我们开始了每周一次的“约会”,内容五花八门。
小峰在试用期延长两月后,成为该部门的正式员工,他的领导都纳闷儿,这小子怎么从闷葫芦成了话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