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错在我爹是刘备》
阿斗,是一摔成名的!
那年赵子龙单枪匹马在曹军阵营里杀了个七进七出,当他历经九死一生把怀中尚在襁褓里的婴孩儿少主刘禅完好无损地递给主公刘备,刘备疼惜这有胆有识又忠心的爱将,接过阿斗,当着众臣地面愤懑不平地摔在地上!
“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后人都说,阿斗傻,是因为被他爹刘备摔傻了!
有一些后代,打出生就顶着高于常人的荣耀光环,可越长大,光环越容易变为阴影。
阿斗,就是这个典型!
刘备在世的时候,阿斗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前后出场两次,均为打酱油:第四十一回的“赵子龙单骑救主”和第六十一回的“赵云截江夺阿斗”。
甚至,刘备病危在白帝城时的托孤一事,事关阿斗却也无需阿斗在场。
那时阿斗已是蜀汉的太子,若是旁人,哪怕只是太子这个位子上的候选人,怕也是要立个功勋、出个风头、替老子排忧解难、让众臣刮目相看......怎么着也得有所作为,好在台面上过得去。
阿斗就不一样了!
没有九龙夺嫡那么多考验双商的劫难,阿斗就是天之骄子,因此,他平庸得四平八稳,以至于让人忽略他的存在。
直至刘备去世,阿斗才由幕后转为台前。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这句话在阿斗这儿就怂了!
原来蜀汉有事,程序是:诸葛亮出谋划策,刘备决裁。
阿斗即位以后的程序是:除了吃喝玩乐、娶老婆、当皇帝,其他事情一律由诸葛亮处理。
此处插播一条小新闻:阿斗登上主位以后,却并没有皇后,诸葛亮带领群臣进言,张飞的女儿贤德,是皇后的最佳人选......
结果是:后主纳之。
君主弱,则国弱!
听说刘备死了,魏国的曹丕大喜,急忙向司马懿问计,想趁蜀汉新君即位(阿斗无能)发起进攻,以图能事半功倍。
司马懿想了个自认为万无一失的计策,由五路大军齐齐进攻蜀汉,并自信地当着众人的面吹牛逼,“他诸葛亮就算是有吕望之才,对我这计策又能如何?”
阿斗听说曹丕想要收拾自己,已有五路大军在来西川的路上,急忙派人去请诸葛亮,后来又亲自去丞相府。
从丞相府出来的阿斗,脸上带着蒙娜丽莎式的微笑,
“有相父在,朕还会有什么忧虑呢!”
天府之国、歌舞酒肉、花鸟虫鱼,阿斗坐享着美好江山的丰盛成果。
后来的诸葛亮,南征、北伐,阿斗只是一句,
“朕年幼无知,惟相父斟酌行之。”
阿斗是好命的,同样是幼主,魏国的曹睿要时刻防着自己手下的能人司马懿,阿斗则不必!
诸葛亮是那个可以让阿斗放心把后背以及国家交付出去而不用担心被算计的人!
诸葛亮出师,阿斗带领群臣相送。
诸葛亮回朝,阿斗带领群臣迎接。
诸葛亮染病,阿斗命御医诊治并亲自前去探病。
可惜,君臣再亲密,也抵不过没脑子来得厉害!
第五次北伐,司马懿被诸葛亮打得没脾气,于是利用小人在蜀中散播流言,说诸葛亮迟早要称帝。
阿斗听信谗言,一封诏书下达,诏诸葛亮回朝面议要事。
前线的人都知道:不回朝,相当于欺主。回朝,意味着功败垂成。
看到诸葛亮问心无愧地回来,阿斗儿戏一般地说,
“我只是想相父了,所以诏你回来看看!”
诸葛亮对阿斗,也永远像父亲对待儿子一样,以年幼无知的理由原谅对方的一切过错。
他没有把这一切荒谬归咎于阿斗的昏庸,只是肃清了一帮挑拨进谗言的奸臣。
诸葛亮第六次上书请求北伐时,阿斗说,“曹魏和孙吴不曾来攻打我蜀国,相父为什么不安享太平呢?”
如果说,有一种不成熟的男人是“妈宝男”,阿斗则是至尊版的“国宝男”,被保护成了不知人间险恶的超级巨婴。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阿斗听闻噩耗痛哭,“天丧我也!”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安居高位是因为有相父在,一旦诸葛亮不在,自己很快就什么都不是了!
在君主之位上,阿斗昏庸无能,但论人伦之辈,他确实是个良善的人:
不曾谋算过自己亲爹的权势、没有残害过手足、孝敬太后、敬爱相父......还亲自扶着诸葛亮的灵柩到定军山安葬。
曾有人说,
“生在帝王之家,平庸,即是原罪!”
三国里比什么?
君比君、臣比臣、国比国,比过老子比儿子!
前有孙坚家的孙权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标杆在,后来之人再难赶超。
曹操之后的曹丕,曹丕之后的曹睿,虽不如爹,却也有自己裁夺谋划的意图在。
孙吴那边,孙权之后的孙亮、孙休,也都是有居安思危、收揽大权的人。
唯独阿斗,没脑子地“忝居高位”。
说好的“虎父无犬子”的!
可阿斗就像刘备的败笔所在,不仅无法和同高度的别人家的孩子比,就连自己的结拜兄弟的后人都不如。
关羽的儿子关兴、关索,张飞的儿子张苞,都在以爹为榜样,既给爹争脸,也给自己争气!
可叹有这么一个阿斗,刘关张以后,再无“小刘关张”的后继!
诗豪刘禹锡在《蜀先主庙》里写刘备的成与败——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有诸葛亮这样能开国的名相,可惜生个儿子刘阿斗不像贤德之辈。
诸葛亮逝世后,姜维替诸葛亮尽鞠躬尽瘁的犬马之劳,也是在北伐胜利之际,几次三番被阿斗以诏书召回,如出一辙的反间计,阿斗没脑子地一错再错。
诸葛亮曾在《出师表》进忠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扎心的是,再泣血泣泪的话,也未能说进阿斗心里。
尽忠的大将姜维他不信,进谗言的佞臣黄皓他偏宠。
在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父子齐上阵做最后的血拼,依然没能挽回蜀汉气数已尽的局面。
为了保命,姜维还在与魏军以死顽抗中,这边的阿斗就已降了魏,甚至不顾自己儿子的死谏,不知尊严为何物地降了。
司马昭颇有深意又应景地封了阿斗一个头衔,“安乐公”。
酒席上,司马昭命人表演蜀国的舞乐,原有的蜀国官员都既以为耻又以为痛,只有阿斗沉醉于欣赏之中。
“商女不知忙国恨”尚且为大耻辱,何况一国之君?
司马昭带着有些恨铁不成钢地闲心和身边人说,
“就阿斗这德行,诸葛亮在也挽救不了蜀国,何况区区一个姜维!”
接着,司马昭挑衅地问阿斗,
“看到这样的歌舞,你是不是很想念蜀国啊!”
阿斗没心肺地回答,“在这里很快活,不想蜀国!”
从此,阿斗脱口而出的“乐不思蜀”成了一个以乐写悲的极尽讽刺之语。
喝酒喝多了的阿斗离席去洗手间,蜀臣郤正跟了出去,好心好意地教导阿斗——
“主公啊,可不能这么说啊!会被人笑话的!要是再有人问你,你应该哭着说,'我的先人坟墓都远在蜀地,我内心悲痛,没有一日不思念!’记住了吗?”
阿斗背了背台词,确认记住了返回到酒席上。
喝了一会儿酒,司马昭再次戏弄地问阿斗:想不想蜀国呀?
阿斗听话地按剧本来表演,把刚刚大臣教自己的台词一字一句地背了出来,等司马昭的反应。
司马昭调笑地问还在闭目假装伤心的阿斗,
“我怎么听着这话像是郤正说的呢!”
阿斗实诚地抛开表演的偶像包袱,从假伤心中睁开眼,一脸惊异地对司马昭说,
“你怎么知道?就是郤正教我的!”
司马昭和在坐的人笑得快岔气儿了,也由此深信了阿斗的没心机,放心地让他长命百岁。
关于阿斗的本名“刘禅”,“禅”字,到底是读“chan”,还是读“shan”,有不小的争议。
更多的说法是,应该读“shan”,禅让的意思。
刘禅,字“公嗣”。
禅,是让。嗣,是继。一让,一继,是刘备“知子莫若父”的良苦用心。
“扶不起的阿斗”,是一个让人深以为耻的比喻。
可如果阿斗不是刘备的儿子,而只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不用被背负着英雄主义色彩存活,无非只是收收房租、吃喝玩乐、衣食不愁,他的平庸就不会被那个高位放大为昏庸,他的没野心也就不会成为无能,会更加轻松自在地傻乐呵!
可惜造化弄人,他爹偏偏是刘备!
还记得那个有才的南唐后主李煜,一不小心写出了暴露内心的一首好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是好的,情是真的,却也被赵匡胤视为贼心不死、不可不除的后患,随即被一命呜呼。
平庸,是罪过,却也是保护伞!
刘备或许也为自己有个不争气的儿子而痛心,但是他若知道:
正式因为阿斗不争气,所以才能免遭毒害,
或许私心也会为此感到欣慰吧!
——枕藏
相关推荐:(点击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