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视界】武义县城简史|古梁
(随笔)武义县城简史
文/古梁
武义置县在吴赤乌八年(245),然而当时的县城在什么地方,我曾经在2012年1月16日《今日武义》上发表了《两头门:武义古县城遗址》一文,提出了武义最早的县城在两头门,即今栖霞桥北端东部地区,同时留下了一个叫“门口山”的名称,现此地在熟溪由南湖村北上向东折弯的熟溪北边,现已全部挖平,成了交通要道。
据史记载,武义旧城“周一里百八十步。宋绍兴间废。”
至明代崇祯十三年(1640)武义开始用块石筑城,城高二丈多,有城堞。康熙八年(1669)重修,乾隆十七年(1752)又重修。城门有东西南北及小南门,均于城门上建有重檐阁楼,余尚有4个小门,但门上没楼。至清代,城墙上堞墙渐拆除,城墙上被人开垦种菜,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
武义县城街道在1976年以前呈丁字形,从北门到五圣堂弄称“北门街”,东西横贯全城的叫直街。北门街现称解放路,直街以五圣堂弄为界,西段称上街,东段称下街。至少在民国三十七年(1948),武义县城依然是一座老城。
县城老街弄巷密布,城直街南侧有28条古巷,城北侧有22条古巷,北门街西侧有4条古巷,城东下王宅有20条古巷。
奇怪的是,上街的历史文化一直比下街发达。上街各姓氏祠堂有21座,寺庙13处,而下街祠堂只有6座,寺庙3处,下王宅寺庙有5处。
全城在1900年时代共有生活用井22口,其中有名的井,分别是东门井,北门井,头巷井,下何井,井徐古井,顾宅井,上街街中心井。
古代稻谷加工用水碓,熟溪南北有名的水碓就有:型头碓,永丰碓,石楼碓,麻车碓(兼榨油),溪南碓,竹蓬碓。
武义古俗凡农历每月逢三,逢八为市,直到20世纪90年代消失。
武义城墙最早在1933年修筑宣武和永武公路时,拆除了北门和东门段城楼。20世纪70年代,古城墙毁于“农业学大寨”时期。最后一段城墙在下何巷南,今解放桥北头西侧,于1986年拆毁,自此,武义古城墙全部消失。留下的,只有上年纪的人们的记忆中了。
2018.1.30.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