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洋村记

翻越重山,我们终于站在了山洋村的面前。眼前,两只山羊跃过栏杆,跳入河边的草地,优雅而又轻盈。儿子飞速跑上前去,挥着手,冲的山羊叫到:

“山羊你好,我们来啦!”

稚嫩的声音,撩起了成年人的调皮,我们也大声喊到:

“山洋村,我们来啦!”

我加快脚步走进村子,贪婪地环顾四周。一株柳杉与一株枫树,在小溪边扎着坚实的马步,枝叶缠绕,相互凝视,守望了数百年;一座名叫“祥瑞居”的大房子,遗世独立于山坳中,白墙黛瓦,飞檐翘角,低调而又奢华;一大片梯田,平缓地分布在小溪两侧,有零星几只黄牛,悠闲地啃着刚刚冒出地面的草;还有一名村妇,牵着一只土狗,慢慢地从巷子走过,憨厚地笑着,露出两排暗黄色的牙齿,而那只狗,嘴巴紧闭,好像是怕惊吓了远来的客人。

这个被网友传为世外桃源的村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完全符合了我对村庄的所有期望。

我好像不是初来乍到,而是久别重逢。我属于田野。童年时,我在故乡的稻田里摸田螺、捉泥鳅,在田埂上采鼠曲草、拔苦菜,在田头的山边折野蕨、挖小笋。乡村,给了我最美的记忆。我只是一个过客,带着对城市的向往毅然离开了。如今,我又来了。我迫不急待地跳进田里,双脚慢慢地被泥土包裹,这沉淀了数百年的土地,散发着历史气息,渗入我的肌肤,仿佛让我看到了这个村庄的兴起,旺盛,又渐渐落寞。如今,许多人搬到山下,土地留给了牛羊,庄稼变成了牧草。

我拔起一株青草,连着根部的泥土,递给身边的儿子。我要向这个来自城市的少年传递乡村气息,告诉他我们这一代人曾经的生活方式。少不更事的城市少年,听过重耳逃亡乞食收到一捧泥土的故事,也能理解王子不仅不怒反以为喜的原因,可对于我对土地的痴迷,却表示了深深的不解。他质疑说:

“山上那么好,那为什么还要搬到山下呢?”

一时语塞。我也在心里暗问自己,乡村那么好,为什么还要跑到城市?回想我的人生,十八载寒窗苦读,终于在城市找到了落脚点,时间久了,却又无限怀念曾经的乡村生活。可事实上,如果真的让我回去,我会接受吗?人就这么奇怪,一方面憧憬未来的光明,一方面怀念过往的美好,却唯独对当下的幸福视而不见,而可悲的是,人最离不开的又恰恰是眼前的苟且。

拉着儿子,我走进了位于村庄高处的“兴圣上境”。这是一座佛道一体的小庙,也是村民聚会、祈福的场所。福州的乡村,人们习惯在风景最美的地方建庙,以祈求神灵的庇护。村民出工出力,乐捐善款,并且燕然勒功。这座小庙门口的墙壁上也有数块石碑,记载着数以百计的名字和价值不菲的乐捐数目。

小庙门口还有一块立于清朝同治五年(1866)的石碑,碑额上镌刻着“永远示禁”四字,碑文一共600余字。这是一个关于乡村治理的故事。立碑年间,村庄屡受散兵流犯、麻风乞丐结群勒索,乡规约束收效甚微。村民请求县府派人调查,并出示“永远示禁”令,以求杜绝祸患,安抚民生。为此,县府告示规范求乞,规定乞丐只能每月初一、十五进村,乞讨对象只为富庶家庭,并且只能接受自愿的布施,不得恃众吵扰,强讨诈索,如有违令者,乡民可协同村保等将其押送县府从重处理。石碑还记载说李明等10名恶丐被山洋乡民范守鉴等人扭送至县府,受到了讯供严惩,颇有当下“以案说法”的味道。

神灵可以安抚精神虚空,乡规可以调节邻里矛盾,可一旦遇到流丐恶徒,人们还得依靠官府和武力方能保护平安。再瞧一眼身边这个城市少年,心中不免担忧。平日里他忙于刷题、网课、才艺培训,在规定的通道内也许聪明雅致,但假如哪天遇到恶丐,他也能像范守鉴一样出手扭送吗?

猛然一个惊吓,记起自己来山洋村不是为了寻找世外桃源,而是要锤炼身边这个城市少年,于是匆忙赶上“少年特种兵”大部队,向十里之外的观音岩寺进发,开始一段艰苦的自虐行程。

山洋村和观音岩寺同在虎陀山,一个在山顶,一个在山腰,海拔落差400米,连接它们的是一条荒废已久的土路。毕竟昨日刚刚下雨,土路又湿又滑,我们轮流摔跤,用满身的泥巴诠释了野行的艰辛。

穿过一段满是沙砾的机耕路后,我们隐入了荒草从生的野径。刚刚走过冬天的山野,茅草在生死轮回中顽强发芽,吐露出一蔟蔟绿意,固执地给这条元代时期就已存在的通道做标志。顺着这些标志,我们缘壁而行。一不留神,脚底打滑,整个人顺势坐下,手里胡乱地攀住路边的石块,青苔滑过手臂的冰凉感觉,让我心头一震,原来这是前人留下的一段古石磡。目光所及,古石磡层层叠叠,可以想像,当年的主人,耐了多少性子,才在这陡峭的石壁上开垦出一丘丘的山地。如今,数百年过去,土地荒芜了,只剩下他们双手留下的印迹,给了我们追述陈年往事的无限遐想。

极目远眺,虎佗山峭壁如削。大片苍翠的杂树,把裸露的巨石遮挡的严严实实。到了观音岩寺,才彻底看清覆盖寺庙的田螺岩原来如此巨大。燕子把巢垒在巨石底部,俨然如在老家的屋檐之下,无风无雨,令人不能不叹服它的聪明伶俐。观音岩寺出名还因为那尊元代的男身青石观音像,有久远的传说,有莫衷一是的文字记载。见到青石观音,我见到了现在,也回望一段过去,只是将近千年的历史,还待慢慢品读。

回首遥望一江之隔的闽侯县城,感受初春的丝丝寒意,猛然想起苏学士的诗句:“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归去,可以从观音岩寺下山直到竹岐,1777级台阶,2.3公里,难度很小;还可以选择原路,在泥泞中攀爬虎佗山,重回海拔800多米的山洋村。被队伍裹挟的城市少年只能再次接受考验,他满身大汗,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来,手脚并用,满身泥泞,终于把成功的喜悦留给了山洋村。

再见山洋村,时候已过正午,田野里的薄雾了无踪影,绿意肆无忌惮地流淌着,醉倒身边的城市少年。他尽情地奔跑着、尖叫着,全然忘记了刚刚远足的疲惫。

再见山洋村,我筋疲力尽,无力地坐在椅子上,回想自己在乡村里寻找城市,在城市里寻找乡村的努力——我原来这么可笑。

只是我身边的城市少年啊,经过一天乡村生活的洗礼之后,你是否会更加喜欢你的城市生活呢?

(0)

相关推荐

  • 回乡笔记:即使离乡万里,仍是村中少年

    文 / 悠悠我心 巨变中的中国,总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改变着我们对周围环境.周遭生活的观感. 这几年,农村议题骤然以大份量闯入人们的视野,春节期间更甚.这不仅在于农村的变化逐年加大.吸引力日益增强, ...

  • 【每天老照片】-1万-4980-《北江风光》1870年 约翰·汤姆逊 著

    约翰·汤姆逊 的著作<北江风光>分享,写作时间大概为1870年夏. 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1970年夏秋间游历中国广东北江后于同年在香港出版了图文集<北江风光>,书中共收14幅 ...

  • 汪再斌|梅花深处是家乡

    汪再斌|梅花深处是家乡 黄梅,黄梅,我的家乡. 一碗茶香百余年 黄梅有个最美的乡村叫望江,一条大路通往蕲春,一条大路通往宿松.岔路口旁有个春梅亭.亭中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放有一壶茶,供过往的行人自饮.自 ...

  • 惠州也有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驴友在观音阁镇马鞍山下徒步(摄于2010年12月) 惠州的旅游资源丰富,素以集山海江湖泉于一身而著称,有着多样的地理要素.不过,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在惠州境内,也有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这里且容我来说 ...

  • 【分享】美丽乡村:光崀村

                  8月22日,多云阵雨,我们自然群79名驴友相约坐昆明远郊公交车到昆钢徒步爬骡子山,淌过马料河水,穿过三家村,册峨村,去参观美丽乡村:光崀村. 在乌云中登上骡子山,我们打着雨 ...

  • 你在他县还好吗?记1956年从平和县划属诏安县的上洋村

    你在他县还好吗?记1956年从平和县划属诏安县的上洋村 关于上洋村的介绍 上洋村,名不经传. 这是诏安县秀篆镇最偏远的一个山村,地处平和.诏安.饶平"两省三县"交界,平均海拔800 ...

  • 蕉城赤溪社洋村至福安甘棠可洋村道路求解 (含填洋、宣洋、斑竹、社洋等沿途山景)

    蕉城赤溪社洋村至福安甘棠可洋村道路求解 (含填洋.宣洋.斑竹.社洋等沿途山景) 昨日清晨,从福安甘棠向西出发,在湄洋岭岔头离开104国道,改向西北进入"北溪峡谷"的崖壁小路,沿蕉城 ...

  • 【城乡拾荒】尖峰山前鹿村记

            金华尖峰山,普通老百姓都知道.最典型的寓意,金华人出门,看不到尖峰山会哭.这说明山脚下的人,十分恋家.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说明这个地方好.好山好水,衣食丰足无忧,人们不 ...

  • 【林氏字辈】1917-浙江温州泰顺西洋镇横川洋村川山

    本网(平台)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等方面得到了全国各地宗亲和他姓文史爱好者的支持.帮助和认可,有效地推动了林氏文史研究的学术化和规范化. [林 ...

  • 浒洋村鲁班山崖墓群

    遵义市播州区西部.仁怀市游 贵州游侠 五.浒洋村鲁班山崖墓群 小黄的资料里有鲁班坡崖墓,我看了我的资料也有鲁班山崖墓,曾经有过开发.就在浒洋水村.我们在附近迂回,分别询问了几个人,最后来到了" ...

  • 陈彬 | 山洋剿伞匪

    网络照片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那年空降浙江沿海的四组特务 分别是逐步组.华顶组 临海组和括苍山组 今天陈老师讲的就是 宁海军民抓捕逐步组特务的故事 陆地上惨败,海上遇挫,敌人(注: ...

  • 寻访朔州马邑一半村记

    寻访朔州马邑一半村记 公元1369年至2021年,时空跨度652年. 在时间流逝了六个半世纪之后,笔者终于寻访到了忻州枣涧贾氏家谱记载的迁移始祖贾善钦的世籍之地:朔州马邑一半村.准确地址是:山西省朔州 ...

  • 乡村振兴看南阳① 南召山底村:“石舍人家”好风光 山水画卷醉宾朋

    暮春的清晨 河面上的游船"排排站" 石头院墙被初升的朝阳 晒得温暖起来 "崔家老院"里 老板从自家菜园薅起青菜 准备着迎接又一批食客 -- 在城市周围寻找溪流. ...

  • “遵义杯”第五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游化屋村记II刘春富

    ☆游化屋村记☆ ☆刘春富 化屋村,一个不起眼的村子,因习总书记今年2月3日,到该村考察调研,村子一下就出名了,旅游业也火热起来.因天公不作美,经常阴雨绵绵,起不了动身的念头. 4月24日星期六,天空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