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南,听见南音的过去与未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南音,古称弦管,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因此又被称作“千年古乐”。它发祥于福建泉州,并随着闽南人的外移带到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等许多地区,几乎可以说有闽南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南音。
3月第五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这车水马龙千差万别的世间,如果硬要说形形色色的人们之间有什么共通的联结,我想大抵许多人会想到音乐。琴瑟之声,正是不用弄懂却能够意会的存在。而或抑或扬、亦俗亦雅的流派之间,有一种声音动人心弦,甚至能轻易勾出你的欢喜悲伤,那就是乡音。之于闽南人,南音是熟悉的古朴乡音,作为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闽南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各地几乎都有民间南音社团。
旧时,南音还是闽南流行的音乐之一,街头巷尾总能看到很多老人家不时地喃喃浅吟几句,在其随身携带的收音机里,你也会听到悠悠响起的一曲南音。他们都会哼唱几首耳熟能详的南音曲目,像《元宵十五》《直入花园》《三千两金》《鱼沉雁杳》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南音最典型的演出形式为右侧琵琶、三弦,左侧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 ©中国国家地理
如今,南音的流行度大不如前。但这并不影响一些人对于南音的执着与追求,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南音一代一代地传承着。而在传承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一直在探索着不同以往的南音呈现形式,以期让更多人认识南音,让南音走出剧场,走向市井街头,走近人间烟火。他们在不改变南音原曲的前提下,加入现代元素,古老与现代乐器齐奏,传统与流行唱腔共鸣。使南音不仅有今日的革新,也保持着传统的深厚底蕴。
南音新唱《风打梨》
视频出自说咱闽南话App与晋江SM广场
首次联展中的“南音我唱新”舞台
完整演出视频及南音表演合辑
将在之后推出
请持续关注说咱闽南话App动态
古老南音,新潮演唱。这或许是一种以亲切之姿贴近那些对南音不熟悉的人们的方式,可以让大众更容易地去认知南音,进而让原汁原味的南音得以更好地传承。
当周周历背面是一句跟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谷雨”相关的俗语。清明谷雨前后(即农历三到五月),闽南地区乍暖还寒,容易感冒。因此,贪凉的朋友,不要太早脱下冬衣,小心受寒哦。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周话题
你喜欢南音的这种新式演唱方式吗?
对此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我们将从中精选出若干则留言
赠送 说闽周历礼盒 或 手绘红包套装 !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你想不到的【南音】打开方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百多年前闽南人就在海外代购了?
文稿&排版:床头白月光
视频剪辑:床头白月光
周历设计:伪养狗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