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困局,谁是下一个TWS?
消费电子陷入了空窗期。
2018年有TWS耳机,2019年有5G换机,2020年市场吃着TWS耳机和5G换机的红利,但到了2021年,陷入了尴尬的处境。
首先,由于缺乏创新,5G新机很难给市场带来高市场增量和想象空间,市场对5G手机的预期越来越低。
即使苹果手机的销售量很好,苹果公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季报营收节节向上,多家产业链内A股公司的业绩快报利润亦不差,但资本市场的股价就是与业绩背道而驰,蓝思科技、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从年初开始,就陷入了跌跌不休的情形。
其次,苹果链的风向标,天风证券的郭明錤团队的一份报告,预测Airpods2021年的出货量将大幅衰退,让市场意识到了,TWS耳机已经进入了红利期末期,相关公司吃无线耳机的老本快要行不通了,当日,TWS耳机指数翻绿。
消费电子熄火,苹果也不香了,什么才能作为催化剂,唤醒萎靡的它?
唯有创新,等待下一个现象级产品出现,等待如TWS耳机一样的另一个爆款,因为创新的3C产品,客单价(ASP)不会太低,在培养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后,产品的渗透率提高带来高市场增量,会不会也像TWS耳机一样,拥有百亿美元的市场空间,这块鲜肥的蛋糕,虽然还没造出来,但光想象,就让人馋。
可是为何,这块蛋糕还没做出来呢?
下一个现象级应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复盘TWS耳机的兴起,来探究现象级产品的出现,需要什么条件。
首先要明确,产品成熟和功能完善并不是产品兴起的关键条件,无线耳机在音质稳定度和续航方面都不如有线耳机,那为什么,无线耳机还是兴起了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底层技术兴起,这是天时。
TWS耳机对应的是蓝牙的推动,早在2016年,蓝牙技术联盟提出全新的蓝牙技术标准——蓝牙5.0,这个技术对应的是更广地覆盖范围、更高的传输速度,2018年,该技术正式推向市场。
对应的是,在蓝牙5.0加持下,无线耳机可以实现双边通话低延时、连接更稳定,消费者的认可度提高。
除此以外,还有主动降噪技术、传感交互技术等,分别为用户提供了降噪、多样化操作功能,弥补了相对有线耳机的不足,到了2019年,升级了蓝牙5.0,应用了新技术的无线耳机爆火。
而地利,则是耳机这个产品具备多种使用场景,具备高黏性。
一方面,在通勤、办公、担任独处、旅行、社交等多种场景中,均可使用;另一方面,多使用场景意味着耳机是损耗品不是耐用品,具备复购率;叠加TWS耳机单价不低。
高黏性、有复购率、高单价,很完美的组合了。
苹果创新+其他厂商跟随,这是蓝牙耳机的人和。
库克表示:苹果是市场创新之锚,AirPods的诞生意味着TWS耳机的诞生,AirPods的流行揭示着消费电子的下一个爆品。
安卓是苹果的跟随者,苹果先入局,被市场感知后,安卓厂商和专业厂商跟随,供给和技术不断提高,价格下降,受众越来越广,形成一个正反馈。
看向国内,这个正反馈的结果,华强北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玩笑戏言,你要发现消费电子的趋势,你就去华强北,他们抢着要的东西,或许很快就是下一个趋势,山寨手机如此,TWS耳机亦如此。
市场上认为的下一个爆品,落在无线充电、VR头显设备为代表的产品上面,以往鉴来,这些产品,离变成现象级消费电子爆款,显然还欠些火候。
无线充电,最接近TWS的产品
有线充电的方法,需要找到充电器,并且接口类型还有好多种,实在是麻烦,而无线充电,只需要优雅地将手机等电子放在小小的垫子上面,随放随用。
它的发展和实现条件,虽有一些小瑕疵,但最接近TWS耳机。
在技术发展方面,现阶段,存在四种方式:电磁感应方式、电磁共振方式、电场耦合方式、无线电波方式,其中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的技术是电磁感应技术和电磁共振技术。
电磁感应技术能量效率较高、技术简单,但传输距离短、使用位置相对固定;电磁共振可以同时对多个设备进行充电,持续厘米至数米的无线充电,但传输效率较低,只有40%-60%。
无线充电技术不新,但每个技术路径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存在一定的突破空间。
目前市场上,厂商为了吸引消费者,在充电功率上下功夫,50w、67w、80w越做越高,但这些充电功率,通常指功率峰值,只能维持小部分时间,长时间的维持,会出现发热、噪声、不兼容等问题。
若厂商在技术上,可以实现“远距离、稳定高功率传输”,消费者体验进一步提升,无线充电的天时会更具备。
在消费者黏性和使用场景上,无线充电和TWS耳机完全可以类比,地利条件具备。
一方面,公众场所、汽车、办公场所、家均可配备无线充电的发射端,若今后背夹款推广,使用场景还可继续扩充。
手机、手表、耳机、其他智能穿戴也均可作为无线充电的接收端,头部厂商的旗舰产品均已支持无线充电,因而无线充电使用场景极其丰富。
另一方面,电子设备的充电的使用频率不低,大多数设备1~2天会充一次电,公众场合的充电设备复用率更高,且即使充满电,无线充电设备也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放置平台,也是一类消耗品。
最后是人和,手机厂商陆续取消配置的充电器,让无线充电开始出现在消费者视野。
苹果起了个头,iPhone12取消赠送充电器,而后,便有小米、魅族纷纷跟随,均取消附赠充电器。
短期来看,取消附赠的充电器并不会立即成为催化无线充电的因素,但给了消费者另外的选择——继续使用旧充电器、购买第三方常规充电器、使用无线充电产品,因而只是间接开始了消费者教育。
真正的催化,或将在iPhone13上开始,有报道称,iPhone13或将取消充电口,若该报道属实,对无线充电的重要性,就如苹果取消耳机孔般重要,苹果将全面开启无线化。
此时,火候逐渐成熟,无线充电正站在风口,有将接替TWS,成为下一个爆款的潜质。
VR,敢问路在何方?
VR设备,在2016年第一次大规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忽如一夜春风来,三星、HTC、OCULUS等厂商陆续发行VR头显产品,并在展览中展出,低端VR设备也频繁出现在路边摊中,消费者对VR产品充满了期待。
这一年,市场爆炒VR概念,在短时间完成了对消费者的市场教育,一二级市场大量资金加速涌入这个行业,多个专项基金为此成立。
不理智的期待,终究为失望做引,VR非但没爆发,反而熄了火。
首先,买了VR,但缺乏没有设备连接,2016年全球使用中的电脑中枢为14.3亿台,其中支持VR装置的电脑不足1%,游戏跑不动。
其二,内容缺乏,消费者不知道玩什么,智能用于内置游戏和视频地体验和观看,这种体验,客户怎么会有黏性呢?
第三,体验是真的差,由于网络连接和机器性能,游戏中易出现延时问题,佩戴者体验过程中眩晕和机器雾化等问题甚至威胁生命。
时序来到了2021,因为5G的逐渐推广,内容厂商的增加,VR再次进入了公众视野,然而这次,虽然VR头显的商业化加大了可能,但是还是没能看到VR头显,得以大范围推广的曙光。
商业化加大了可能,得益于技术的改进和产品及产品的成熟。
从底层芯片到算法,再到6DoF和4K技术的推广完善,提升了用户视觉和交互体验;
产品方面,苹果已经集齐了VR全家桶,不仅有VR眼镜、VR耳机,还申请了VR手套等专利,华为也推出了VR Glass,甚至爱奇艺也推出了VR一体机产品,新的硬件产品密集出现,相对比上一代产品更轻薄、性能提升也更大;
内容方面,大IP游戏的VR版本越来越多,应用不再局限于游戏,工业生产、旅游、电影、会议等均有商业实例的尝试。
但仍未见到大范围推广的曙光,价格和优质内容成为两道拦路虎。
不似耳机和无线充电都为日常消耗品,且均价几百到小千元就可以入手,VR头显均价还太高了,以爱奇艺VR一体机为例,售价2299才刚刚覆盖成本。在当前的技术条件、成本下,对普通用户的尝鲜吸引性较小。
此外,虽然支持VR的内容越来越多,但面对C端,迄今为止没有特别优质的内容必须在VR这个特定的硬件下才能实现。
依然是以爱奇艺S2为例,如果是用来观赏电影,通过显示器可以看到,VR只是视觉效果不同而已;而在游戏方面,VR应用尚未走出一个闭合的商业模式,是以买断的形式购买游戏内容,还是以订阅制付费,市场尚未给到答案。
VR的路,内容为王,道阻且长。
结语
市场的押注的方向,除了VR、无线充电,还有智能手表、智能家居,真需求与伪需求,价值和性价比,技术路径的选择等等,共同影响了消费电子将会走向何方。
技术发展步履不停,让我们一起期待美好的事情发生,期待与产业共同成长。
完
同步更新以下平台
雪球 丨 搜狗号 丨 人民号 丨 新浪看点
蓝鲸财经 丨 同花顺财经 丨 凤凰号 丨 艾瑞网
蚂蚁财富 丨 中金在线 丨 云掌财经 丨 企鹅号
界面新闻 丨 澎湃 丨 品途网 丨 科技先生
富途牛牛 丨 老虎证券 丨 Twitter 丨 大风号
潮起网 丨二牛网 丨 大鱼号 丨 易车网 丨 钛媒体
百家号 丨 今日头条 丨 搜狐号 丨 网易号 丨 财富号
新浪博客 丨 价值中国 丨 CnBeta 丨 腾讯博客 丨 虎嗅网
天涯论坛 丨 新浪微博 丨 脉脉 丨 封面新闻 丨 天极网
商业新知 丨 一点资讯 丨 通信人家园 丨 哔哩哔哩 丨 知乎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