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的故事 | Thinker说案
作者:费费
通过案例,去了解审查人员的思考和分析过程,这应是很好的交流和沟通方法。让我们从一则超市的授信案例说起(数据和描述多已简化,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一:案例回顾
申请人地处某中部省份A地级市,民营企业,2012-2014年以及2015年6月营业收入分别为8.03亿元、9.13亿元、10.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4.47%、14.9%、15.8%、16%。
经营模式:
拥有13家门店,13家门店实行店长负责制,商品的采购和付款由进销存系统汇总到总部业务部统一下单采购,财务部统一付款,各分店货款刷卡部分直接进入总部银行账号,现金就近在附近银行网点开户存储。
申请人主营模式为自营(占销售额50%)、代销(占销售额40%以上)、联营及租赁。其中代销模式是供应商将商品送至各门店,由公司定价后负责销售,货款结算根据商品品牌的不同分现款、周结、月结等方式。
盈利模式:
(1)购销差价
申请人自营和代销的产品赚取购销差价,以2014年度销售为例,申请人销售收入10.1亿元,主营业务利润1.6亿元,毛利率15.8%,其中食品14.56%、生鲜13.79%、非食品18.5%。近几年来公司的毛利率在缓慢提升,近三年来分别为14.47%、14.9%、15.8%,主要得益于生鲜的毛利率提升较快,公司为提高生鲜利润和品质,一般不在本地菜场采购,一是自建基地生产,如成立养殖公司;二是远距离直采,派出采购人员到商品主打产区找当地代理商批量采购;三是买断式采购,在产区买断一个山头或一个果园,在当地找人采摘运回,质量新鲜,价格便宜;因此近几年来生鲜利润稳定提升,近三年来毛利率为10.91%、11.23%、13.79%。
(2)销售扣点
根据报表反映,是黄金扣点收入,反映在其它业务收入中,2014度收入总额238万元。
(3)渠道费用
申请人收取的进场费、陈列费、促销费、堆头费、条码费、管理费、海报费等,这些费用是在与供应商合作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成为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反映在公司营业外收入中,近三年来收入分别为1300万元、2593万元、3160万元。
(4)各分店经营情况
公司2014年底门店总数13个,均位于某市主城区繁华地带,总营业面积70862平方米,其中自有店面21500平方米,单店营业面积平均为5450平方米,剔除13年底开业的某新超市门店,单店营业额为8420万元。
(5)申请人上下游情况
上游供应商情况:
申请人与上游供应商常年合作,供应状况良好,采购渠道稳定,有一定的议价能力,付款方式采用现金或定期结算,采购的价格有优势。
下游销售商情况:
超市行业的特点,下游主要是广大消费者,消费端分散。
(6)未来的投资计划
公司计划在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新开两家超市,面积合计1.2-1.3万方之间,总投资金额约4500万元。
(7)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品牌优势:申请人已在某地州市经营16年,从单一店发展到目前13家店,培育期在3年以上的店占了10家,企业形象品牌已得到了A市老百姓的广泛认同,每个店面的营业额逐年递增。
规模优势:申请人经过多年发展,经营规模不断壮大,自身积累快速增长,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目前总营业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单店平均面积5450平方米,在A市区最大竞争对手为B超市(省内上市企业)。
申请人门店与竞争对手步步高对比表
(8)企业财务情况分析
年报均经审计,出具无保留意见。
资产负债表(单位:万元)
损益表(单位:万元)
现场申请人购销存系统查询,系统显示2015年1-6月份销售总额为59813万元(含税),月均9968万元(含税),统计2015年1-6月份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应税货物销售额为39720万元,免税销售额3990万元,合计43710万元,月均7285万元(不含税),折合全年8.7亿元(不含税),销售收入基本真实。
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二:分析和验证
这是一家民营地方商超龙头企业,在地级市竞争优势明显,且国有大行多有授信介入,推测其应该是当地居民认可的主要超市之一。申请人财报均经审计,表面上看也没多少瑕疵,但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
那就让我们带着质疑去重新审视和思考。
1 |
心中的超市报表 超市的商业模式是赚取购销差价,根据交易习惯和竞争地位看,对普通居民是现款现货,应该是没有应收账款存在的。 因超市是城市居民主要的购物场所之一,无论其采取自营还是寄售模式,其对上游供应商应该多是占款的,越大的越有实力的超市对上游的占款越多。 中国是人情社会,过年过节还是需要给亲朋好友捎带点随手礼,购物卡也是其中的选择之一,况且申请人处于地州市龙头地位,美誉度和购物体验、方便程度应该都还可以,推测会有顾客购买购物卡。 超市现金流应相对充沛,因其对上游占款,对居民等客户现款现货,其每年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应该相对稳定,且应该大于净利润。 |
2 |
质疑 让我们再次回顾上述报表,我们会发现,财报间、财报与企业经营表现间还是有些不协调的地方。 比如,最大的超市,无预收账款,仿佛不太符合中国的社会交往习惯。 收入约10亿元,成本8.33亿元,存货2.84亿元,约120天周转一次(约一年周转3次);另超市的货物保质期越长,也会间接影响顾客的购物体验或购物选择;账面存货是不是太多了,这是真的吗? 净利润逐年为正,既是在不考虑折旧摊销等情况下,经营净现金流/(净利润+折旧)不应波动频繁(企业是正负数波动)。 相对于年收入10.1亿元,年营业成本8.3亿元,企业的应付账款相对偏小。 超市现金流应该十分充沛,企业也没有大规模的对外投资,其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科目也没有大幅的波动或变化,企业在国有大行贷款的真实用途令人怀疑。 |
3 |
验证 当审查人员抛出上述疑问,调查人员再次至企业,企业给出了另外一份解释。根据实际调查得知,申请人关联地产公司因经营需要,占用了申请人大量资金,出于保密需要,未将上述信息列入资产负债表,导致财务数据失真。 现场查询企业财务系统,其2015年9月报表还原如下: |
因此,经营机构解释反馈如下:
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购销合同及结算方式,其付款频率为按月对账(占用1个月)+后续付款(约15-30天之内),推测申请人占用供货商资金在1个半月至2个月之间,一年周转六至八次,2014年10亿元销售中有一半5亿元是采取代销方式,推算应付帐款在6-8000万元左右,因此6972万元应付帐款符合实际情况。
针对上述的解释反馈,我们又有了新的疑问,代销模式难道不需要占用供应商货款,这不太符合超市的商业模式。如果真的不占款,供应商不开具发票,企业又如何能有10亿元销售收入,直接将代销费的扣点计入收入即可。
如仅考虑企业一年自营收入5亿元,其账面存货已达2.64亿元,按时点数计算的年周转天数已达192天;如果真的是这样,这样的超市能够让A市居民认可信赖?
所以,上述的报表真实性可能还是不那么真实。
如果需要介入授信,那后续估计需对企业实际控制人资产版图、资产积累、房地产项目的总投、已投、未投、开发进度等逐项调查。贸然介入授信,可能就有盲人摸象之感了。
这是个很典型的案例,简简单单的几个财务数据,就让我们知道了报表背后的故事。本案例无关信贷决策,仅为了展现评审日常最主要的工作——质疑、论证和选择过程。
编者的话: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商超的商业模式出发,抓住财报中某些科目的瑕疵,以点破面,获得了和企业真实对话的机会,这也给我们现实信贷业务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