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和沈尹默为“虢镇中学”题写校名,谁的水平更高?更耐看?

人要在世上留长久名气,只能凭真本事,没法凭博眼球的手段。自古以来,书法、诗词、丹青,这些文化领域的大咖们,无一不是将本事修炼到了炉火纯青程度,经得起时间考验和俗物毁谤,借用杜甫的一句诗来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但俗话又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针对文化艺术类作品,不同的人欣赏起来感觉会不同,评价高低有倾斜,就好比书法作品,有人爱飘逸草书,有人爱端正的楷书,字入人眼,其书写者的水平如何就等诸位看官来评价。

题字,便是十分考验书写者功底的事儿,高雅的行为要有充分艺术性才不至于闹笑话,那么诸位以为,是专业书法家的题字要好,还是名家的题字更胜一筹呢?

今天对比的,便是书法家沈尹默和名家郭沫若,为同一所中学“虢镇中学”题写的校名。

北大书法史上有两位“巨匠”,其一便是沈尹默。沈尹默生于1883年,从清朝至民国再至新中国成立,其书法水平都是世所公认。上个世纪40年代,书坛有“南沈北吴”之说,这里的“沈”便是指沈尹默了。

虽然也是一位教育家,但沈尹默的人生还是以专攻书法为主,也就是说,在书法艺术上下的功夫,沈尹默是要多过郭沫若的,尤其是细笔的楮楷,是沈尹默专长,其字体清隽,秀朗不失风度,流畅的用笔中蕴藏着汉字筋骨,素来为书法界所称道。

论神韵,沈尹默字近似欧阳询;论肌骨,其字又与赵孟颇为相似,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以书法扬名,而沈尹默的字便被认为可以与这4人争辉媲美,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他笔下的“虢镇中学”写得如何:

沈尹默版“虢镇中学”初入眼,便觉有端正大气之感,事实上,沈尹默的字,与中国文化“绵里藏针”之含蓄美感,堪称不谋而合,乍一看去似乎只有端正特点,细品却觉得其境界、趣味、笔法都蕴含多年书法美学功底。

沈尹默楷书,早年习北碑、唐晋风味,后来便自成一派,以“二王”为宗,结字方整之余又有刚柔并济特点,这“虢镇中学”虽然没有代表作《临尚书省郎官石柱记》出名,但也很好地展示了沈氏楷书韵致,细笔楷书融合碑体刚劲,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美感特征。

相比沈尹默,生于1892年的郭沫若在书法名气上略输一些,提起20世纪中国书坛泰斗,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前者,而后者的文化成就,则主要集中在历史、考古和诗歌文章,其实郭沫若的题字收获好评也多,譬如故宫博物院和黄帝陵题字,都出自他手笔。

要论书法,郭沫若长于行草,所以他写的“虢镇中学”第一眼看去,就比沈尹默的要洒脱飘逸。论用笔,郭沫若的字运转变通,几无束缚,韵味悠长,爽劲美观,让人想到曹植的《洛神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有美人半遮面却更让人想探究之感。

郭沫若的书法,属于典型的文人书法,而非专业书法家之范畴,文人书法往往带有浓烈个人特色,情感、其性格也容易反映到字体上,所以郭沫若的字也能看出十足书卷气,如涓涓细流,不刻意追求碑体版的规整,而更倾向笔意自然,如墨顺势舞之,转折有力而整体张扬动静结合。

魏碑宽博凝重,而郭书却将其外在特点结合自身学识才华,予以“柔化”,使得这“虢镇中学”4字看起来便是秀美凝重兼而有之,可以说是写活了碑体,更体现了书写者本人的书法探索之妙。

其实站在看客角度,这二者的书法自然各有春秋,“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喜爱洒脱行草者,自然更能欣赏郭沫若的字,喜爱个性楷书者,便钟情沈尹默所书,要说谁的水平更高,笔者会认为是沈尹默,要说耐看,更具书法艺术的洒脱飘逸,就要算郭沫若了。

都说“术业有专攻”,其实书法本非一日之功底,无论书法家还是文人,都需要日复一日的苦练和自我领悟才能在扎实基础上修炼成个人风格,所以这2位大家的字,在达到标准的前提下将自我风格强化到极致,都值得点赞。不知看完了对比后,你会更喜欢哪家的题字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