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采的寿眉不易有红梗?白茶基础常识都错了,还敢在这大放厥词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进入夏季,茶园一派安谧。
太姥山上,茶农们的采茶工具,制茶工具等,一概收拾起来。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等到秋茶季来临,才会将它们放出来,采白露茶、寒露茶。
夏日阳光下,茶树们在安静地生长,此时的茶树虽然仍在冒芽,但生出来的芽头太瘦。
并且芽头旁的嫩叶,被夏天过烈的阳光晒过后,泛着微微的红色。
芽头瘦小,叶片薄,嫩叶偏红。

这样的茶青属于标准的夏茶,品质不高。
即便将其采下,做出来的成品也是内质薄、汤感薄、苦涩味重、鲜爽不佳,喝着没有任何意思。
但是,看着夏茶微微泛红的叶片,想起前两天听到的一个新说法。
对方当时在分析,为什么寿眉里会出现红梗?
然后,最终给出来的答案,让人意料不到。
“寿眉茶梗发红,跟采茶季节有关。像3月份采的寿眉,就不易有红梗。”
额,不得不说,这个说法让人看得很尴尬。
因为,在寥寥数语间,对方就踩中了不少白茶基础知识雷区。

《2》
茶叶里,茶梗发红主要与制茶工艺有关。
与采茶季节,倒是关联不大。
不管是3月份采茶,还是4月份采茶,从春茶季的实拍图看到,茶树嫰梢上的茶梗,一概以绿为主。
茶叶里,红梗的茶梗产生机理,在于茶青鲜叶中,茶梗内部的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氧化,形成了茶红素。
当茶红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茶梗呈现红色。
不过当我们平时在喝茶时,从白茶的外观,尤其是泡开的叶底里,发现大量红梗。
这背后,问题出在哪?

有可能是采茶不当,导致鲜叶受损。
以寿眉为例,在采茶时,如果采茶工的动作不熟练,在采摘时下了“重手”。
在采茶过程中,用手大力捏、搓、压着茶梗,会导致茶梗发红。
寿眉茶青鲜叶在采摘与储运过程中,一旦鲜叶受到挤压或者摩擦受损,那么这些鲜叶容易受伤,出现红变,导致叶片或者茶梗发红。
也有可能是茶青没有及时加工,没有及时摊晾。
新鲜采下来的茶青鲜叶,水灵灵的,但伴随着水分的散失,叶片与茶梗没一会就会变蔫。

这时候,整筐/整袋的茶青,没有被及时加工。
而是一直被闷在茶青筐内,在又闷又热又潮的情况下,寿眉叶片与茶梗的水分散失不顺畅,水分一直淤在茶梗内,导致红梗的出现。
但不管怎么说,白茶加工崇尚天然简朴,不揉捻,不杀青,以萎凋与干燥为主。
加工出来的散茶,外观上尽可能地保留下天然原生态的模样。
在春白茶身上,叶片绿,白毫白,两色分明。
当白茶身上出现“红变”现象时,不管是叶片,还是茶梗,一应不正常!

《3》
寿眉3月份采摘的说法,背离了白茶常识。
以太姥山茶区为例,纵观多年的春茶季实录,都没有3月份就采寿眉的说法。
早春三月,往往还是采白毫银针与白牡丹的季节。
因为每一年的天气情况不同,茶树生长发育状态也有差别。
所以,春白茶的准确开采时间,要以当年的茶园实况为准。
大多数年份下,到了三月中旬前后,才开始采茶。比如,2018年、2019年、2020年。
但是,也有的年份情况特殊。

像2017年,春白茶开采日期略晚一些,等到3月24号左右,太姥山上的白毫银针才陆续采摘。
而像今年2021年,则是3月8号女神节那天,就开始陆续采摘白毫银针。
众所周知,春白茶的采摘过程,要遵循客观的产茶规律。
先采白毫银针,再到白牡丹,最后才是春寿眉。
先后次序分明,一目了然。
断不可能出现,先采寿眉,再采银针与牡丹的情况。
正因如此,春寿眉的采茶时间,往往要等到4月之后。

像是今年的太姥山,春寿眉的到来,日期算是早的。
清明过后没几天,茶树枝梢上,芽头秀长,叶片舒展,茶梗托着芽与叶,亭亭玉立。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属于白牡丹的花信年华,已经过去。
而我们的春寿眉,正式成为春茶季的主角。
春茶季里,要等到最后方才压轴登场的春寿眉,何来3月份就采茶一说?
除非是,火星撞地球,外星人给茶树施了魔法,茶树开始了逆生长!

《4》
白茶里,寿眉的茶梗应该长什么样?
白茶里,寿眉可以采两季。
春茶季采下来的,称为春寿眉。
而到了秋茶季,则属于秋寿眉。
提到寿眉,不少茶客脑海里,对它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粗枝大叶”上。
其实,仔细观察春、秋寿眉的外观。
你会发现用“梗粗叶大”等词汇概括白茶寿眉的特点,并不准确。
春寿眉的外形,与白牡丹相比,算是叶阔、梗长、略显蓬松的。

但是放在秋寿眉旁边,却让人感觉,春寿眉同样有娇俏的一面。
在梗叶虬髯的秋寿眉衬托下,显得颇为小鸟依人。
可见,评价一款茶的外形,离不开参照物!
相比秋寿眉而言,春寿眉的芽头秀长,白毫密布,叶片较细窄,叶片颜色偏绿,叶背上白毫密布,叶片相对较薄,蜡质层不显。
而茶梗上,则较细、较短小,颜色较绿。
而秋寿眉的外观,相对粗枝大叶。芽头略瘦,叶片宽大,叶背是白毫稀疏偏薄,叶片摸起来厚且略硬,蜡质层明显。
至于茶梗,则显得略粗长,颜色深绿带褐。
从干茶外观上看,不管是春寿眉或者秋寿眉,茶梗都不应发红!

《5》
寿眉的茶梗,有什么特点?
在不少茶客眼里,寿眉的茶梗是招人嫌弃的存在。
觉得一款茶带有明显茶梗,说明其嫩度不高,品质并非一流。
其实,这样的想法太片面了。
对于寿眉而言,茶梗的存在,大有妙用。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根系从土壤内吸收到的水分、养分等,要经过枝干、通过茎条、经过茶梗,输送到新梢的芽叶上,为新芽新叶的生长提供保障。
与此同时,茶树叶片经过光合作用后,生成的营养成分,同样要依靠茶梗,传输到大后方。

茶梗的存在,相当于上传下达的养分中转站,内部储藏不少养分。
在茶梗内部,包括可溶性糖、胶质物等,积累较为丰富。
含有明显茶梗的寿眉,冲泡出来后,茶味会更加醇厚饱满有内涵。
而当寿眉压成茶饼后,茶梗内部的胶质析出,可以为茶饼后期的果香,乃至于枣香的形成,奠定重要先机。
压饼时,茶梗的存在,还可以避免寿眉被压得过紧,让茶饼保持松紧适中的状态。
到最后,寿眉饼内部的茶梗,能够让茶饼内部保留一定缝隙,利于白茶的后期陈化。
可以说,在一款好茶的精彩风味幕后,寿眉的茶梗默默贡献了不少力量!

《6》
寿眉的茶梗,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但是,对于白茶而言,寿眉的茶梗不能发红,也不偏黑褐。
也不能采得过长。尤其是为了贪多求重量,采下长长一截已经木质化的老梗,会影响白茶品质,导致泡出来的茶汤滋味偏薄。
更不能,在泡开之后的叶底里,茶梗一捏就烂,这是工艺不正常的表现!
对于白茶来说,寿眉做不到3月份就采茶。
寿眉的采茶时间,与茶梗发红之间,鲜少有必然联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懂装懂,好为人师,传播错误的茶知识。
这分明是在误人子弟!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