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吉祥,家家福长!
自古冬至,官有盛大祭祀之礼,民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同时,冬至也是距年头岁尾最近的一个节气,即预示着一年将圆满结束,又宣示着新的一年将要开始。
冬至的由来与传说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的老大哥,相传在周朝时就诞生了。当年周公以阳城为天下之中,浇铸石座,立起一根高八尺的柱子,学名:“圭表”。
通过每天观测柱子的影子,人们发现了柱子的影子由长变短,再由短变长,结合温度的变化周期,一个周期被定为一年,影子最长的这一天就被定为“冬至”。
冬至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但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升”,冬天都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作为黎明前的黑暗,冬至代表着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
在汉武帝采用农历之前,冬至可都享受着春节的待遇。到了汉朝时,虽然冬至不再被认为是一年之始,但庆祝往来,祭祀先祖,人们的重视程度还是有增无减。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大如年”之说,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意思是冬至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朝朱元璋一年中规定:冬至、春节和自己的生日是一年中的三天假期。如今,冬至顶着“大过年”的虚名,但至少还能提醒各位,“数九寒天”可以掰着指头算起来了。
冬至这天太阳离我们最远,但就像猪瘟疫情爆发,猪肉也要过两个星期涨价一样,冬至也只是拉下寒冬的警报而已,用二九不出手,三九冰上走,数上四九三十六天,才算扛过寒冬。
之后,就能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了,静候春来了。
古人云:“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但也别真指望它们能保你冬季平安。多穿点,裹厚点,才最实在。
冬至习俗传说一:
“冬至馄饨夏至面”,老北京过去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故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冬至习俗传说二:
吃“捏冻耳朵”,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时,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
张仲景叫来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亲朋好友们:时令冬至,心神要养,风冷气寒、不可散阳。清心寡欲,凝神致远,陋室虽小,有朋兰香。
冬至似年,南北吉祥,饺子汤圆,各有其香。淸汤滚水,上下起伏,八仙过海,家家福长!
于2018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