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企太多,猴不够用,昭衍新药的猴子竟能“死而复生”?
“全世界都缺猴”
作者:西北哽
1
(中国抗体类药物申请数量)
2
和它的前辈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不同的是,昭衍新药的CRO承上启下,主要就是进行临床前动物实验。
如果把上述四家企业放一起排个序,那么基本可以串成CRO的一个链条:做药物合成、筛选的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做动物实验的昭衍新药——做临床的泰格医药,当然后续还有CDMO的专门企业,例如凯莱英。
昭衍新药就主要会用到小老鼠和小猴子,上面提到的桂东灵长类开发公司就曾经是昭衍新药最大的供应商,主要供的“货”是食蟹猴。
食蟹猴是猕猴的一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为喜欢在落潮后在海滩上拣螃蟹吃而出名。当然不光螃蟹,它还吃各种水果和小动物,比如小鸟。和另一种常被用作灵长类动物实验的恒河猴相比,食蟹猴繁殖速度快,一般母猴4岁就能生小猴。
养猴子是门好生意,昭衍新药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年时一只猴子的价格平均为6567元,到2016年就涨到了8220元。公司能多年维持动物实验领域“业界一哥”的地位,也多亏了掌控足够廉价的猴子资源。
猴子在昭衍新药账面上被列入“生产性生物资产”,2019年时采用成本法计量,当年年底,公司账面上猴子的原值为403万元。
但在2020年年报中,昭衍新药把猴子的计量方法改成了“采用公允价值法”,这导致2020年1月1日开始,公司笼子里养的猴子原值变成了1195万元。
(摘自昭衍新药2020年年报)
会计上变更资产的计价方式是常有的,猴子价格天天在涨价,老是用成本价计算也不合适。但公司用猴子做实验,总得有个谱吧?
昭衍新药2020年半年报显示,去年上半年,公司使用猴子共74.66万元,同时减少了“累计折旧”46.35万元。不明白猴子的“累计折旧”怎么算,可能指的是年老猴子吧,总之半年之内,昭衍新药至少用掉了价值70多万的猴子。
不过,在2020年年报里,昭衍新药全年的“处置”猴子金额却变成了11887元,按现在的行情价格,连半只猴子都买不到。昭衍新药在老鼠的处理上更加“奔放”:2020年上半年,公司“处置”了价值82524元的老鼠,但到了年底,账面上“处置”老鼠的金额变成了0。
(摘自昭衍新药2020年半年报)
猴子在涨价不假,难道老鼠价格也跟着涨价?
在进行会计计价方法转换的过程中,昭衍新药的猴子和老鼠都经历了“死而复生”,这恐怕很难用“会计操作”四个字一笔带过。
除了财务上的瑕疵之外,昭衍新药在养猴子的整体方向上,或许也有小小的问题。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9-2024 年中国实验动物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16年国内实验动物的市场规模为16.3亿人民币,2017年达到20 亿人民币,2019 年达到30亿人民币。
现在CRO行业的整体趋势是上游不断扩大基础产能,以应对下游膨胀的需求,像药明康德,已经在几年之内,已经可以追赶三星、勃林格殷格翰这样的水准国际巨头,这不得不说是国内蓬勃的生物医药产业最鲜明的写照。
上游供给的扩张是产业发展走向新阶段的开始,但前面是未知的。到底是上游盲目看好而扩张,还是真正看到行业前景,谁也说不好。
只是猴子不好养,三四年才能供实验使用。不知道今天养的小猴子,身价还会不会一路走高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