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王朝的皇子皇孙,不过是被红墙碧瓦圈养起来的高级囚徒罢了!

说起皇子皇孙,百姓脑海中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泼天的富贵!

皇家的子孙,占尽天下的资源和财物,供皇室一家挥霍。他们得到的富贵尊荣,大概都是每一个时代所能提供的顶级水平了。不过不是每一个皇子皇孙都可以享受到这样的资源。

封建分封,实行降级制度。不是皇室直系的子孙,几代人下来,可能会沦为白丁。虽然有皇室血脉,但亲缘关系较远,和平民没有什么差别了。

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虽然也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但是在起事前,也就是一个小老百姓。三国时期的刘备更不用讲,一顿沦落到靠卖草鞋为生。

但如果这个人是朱明王朝的子孙,他永远不用担心自己会沦为白丁。朱元璋对自己的子孙很大方,给子子孙孙提供了历朝历代以来最优厚的俸禄和最宽松的爵位继承权利,而且有明一代,严格执行,从来没有打过折扣。

即便如此,朱明王朝的皇子皇孙们,也很郁闷,也不开心。因为他们富贵尊荣全都有了,但就是没有自由。当着王公贵族,却是高级囚徒。

朱元璋组织人手,耗费六年时间,七次修改,写成了一部《皇明祖训》的书籍。这本书就成了朱明王朝子子孙孙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皇明祖训》规定了从皇帝到亲王的生活细节,非常繁琐,但是执行下来,皇子皇孙成了圈养在王府红墙碧瓦内的犯人。

他们内心的声音大概是:“老祖宗,我宁可当个平民百姓,起码还有出门的自由!”

明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或者庶长子继承皇位,而其他男丁就要分封到各地,去当亲王。从此之后王府三分地,就是亲王有限的活动区域。

王爷们想要回京,看看长大的地方,看看留在京城内的母亲,回去扫扫墓,绝对不能说回就回。需要上奏朝廷,拿到皇帝的批复,才有资格回家探亲。

不准回京城,那我出城踏踏青也总是好的嘛。呼吸一下城外的新鲜空气,骑几次快马,活动一下身体,有益于身心健康,总能行吧!这可不行,想要出城,先向在北京城内的皇帝打报告。不管你的封地在帝国的什么地方,先拿到批复再说。一来一回,靠那个年代的交通条件,就有可能出现如下有点喜感的画面:

这个春天,你看着城外春色正浓,吩咐人备车马,你要出城!

手下人很紧张谨慎地告诉你:没有皇帝的命令,你不能私自出府!

你急急忙忙让人上书皇帝,要出城去玩两三天。过了好久,皇帝收到上书,觉得你真心不容易。立马批复了。

结果,允许你出城的时候,屋外天寒地冻,冻死你也不出去了!

《皇明祖训》规定,二王不相见。这就意味着,从小长大的兄弟,一旦到了去封地的年纪,可能就是终生不得相见了。

除了这些条条框框,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还规定了子孙们该如何吃饭,出门该带那些东西,不能不说是用心良苦。

可是,这样的考量,这种幸福,不是正常人可以忍受的。这部祖宗法典断绝了后代想要自由安排的一丁点可能性。皇子皇孙一出生,一面是泼天的富贵,一面是没有丝毫的自由。

老百姓还能上上街,下个馆子,出个城,逛一下庙会之类的,亲王们只能在富丽堂皇的王府内醉生梦死。

如此厚待宗室,导致国家财政有很大一部分都拿来养这些皇子皇孙们。甚至有人说,是明朝后期庞大的宗室人口吃穷了明朝,吃垮了明朝。虽然不至于如此严重,但要富养高达十来万的宗室人口,的确给明朝后期的财政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只可惜,这样的生活对于皇子皇孙们来说,估计真的不想要。

“我们只是皇祖规定下的高级囚徒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