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阅读命题趋势及备考建议

在中考名著阅读方面,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倡议“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全国各地的命题者在“广阅读”“真阅读”“深阅读”等方式上下功夫,告别了以往的浅层次、碎片化、片段化等名著考查方式。梳理全国优秀的名著阅读试题,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可以预见今年名著阅读方面的命题趋势。

一、重视整本书阅读以往的一些名著试题,比较注重识记、理解的考查,学生往往可以通过粗略阅读,甚至不阅读原著,仅仅依靠课本的名著导读,辅以大量习题,就能在考场上获得高分。这种阅读方式,与名著阅读改革的初衷相背离,也越来越被广大命题者抛弃。“统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安排有名著阅读,其实就是整本书阅读。”整本书的“整”,既要有“完整”之意,又要有整合之能;既要能正确处理知识点,又要能整合点与点的关系,进而整合名著阅读各要素“点、线、面、篇”的关系。一句话总结,整本书阅读主要解决的是把书“读深”的问题。近年,不少省市的考试命题都趋向考查对名著的“精读”和“深读”,强调学生要有阅读经历,要全面把握整本书的脉络,对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分析,对作品艺术特色加以鉴赏,如若没有走进文本是很难答全的,这实际就是在强调整本阅读。比如,2019年浙江卷,“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如果对斯诺的写作过程没有整体把握,这类试题是答不好的。

二、拓展名著群文阅读如果说整本书阅读更重视“纵向思维”的话,那么名著群文阅读就提供了“横向思维”的可能性。可以是一本名著之类的比较分析,也可以是部编本教材12本推荐名著的评析评价,抑或是从课本内到课本外的拓展性阅读,从而实现“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完整阅读体系。

名著群文阅读主要解决的是把书“读厚”的问题。比如,2019年杭州卷,艾青常用“太阳”的意象,“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保尔.柯察金、江姐、贝多芬都能体现这种追求。请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分析”。又比如2019年浙江绍兴卷,“小雅读到一句话:'风可以吹起一张纸片,却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服从。’由此,她联想到刚读完的几部作品:《西游记》《水浒传》《简·爱》,觉得它们都包含着作者关于“反叛或归驯”的思考,你认为呢?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作品内容就这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孙悟空(《西游记》)林冲(《水浒传》)简·爱(《简·爱》)。这类高水平试题就打破了以往名著阅读的藩篱(fān),让真正阅读的学生在考场上有收获。

三、注重名著阅读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而名著既是非常好的言语材料,又可以提升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体会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比如2019年江西中考卷:班级拟开展“走进名著,与作者对话”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以“一位忠实的读者”的名义,给作者写一封信,交流你的探究成果,字数200左右。

[专题探究]专题一:孙悟空的“不变”(《西游记》)

专题二:跟法布尔学观察(《昆虫记》)

专题三:探讨诗歌的意象(《艾青诗选》)。

又比如:2019年广东卷就是从语言风格的角度来考查《西游记》。命题者既有核心要素“语言”的考虑,又有“鉴赏评价”思维层级的综合考量,还有应用文文体的考查,这就是命题质量非常高的试题,也代表了今后的命制趋势。

整本书阅读指向的“把书读深”,群文阅读指向的“把书读厚”,综合性和实践性指向的“把书读到落地”,这些既是今后名著阅读的命题趋势,也是同学们的备考策略。当然,这些备考策略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同学们要先把最基础的名著文体知识、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特色等知识了然于胸。

一、《朝花夕拾》考点分析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是“旧事重提”,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朝花夕拾》。该书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画面,以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使我们了解到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当时社会的冷酷。

考点一:对情节细节的熟悉 具体有如下几种考查形式:

①考查故事的细节,如《五猖会》因被抓背书而扫了参加迎神赛会的兴,阿长的名字来历是因为家里前任保姆叫阿长,大家叫习惯了,也就不改口了,充分体现了长妈妈身份的卑微,无常受罚的原因,“我”和范爱农认识之初的情形;

②围绕某个主题列举相关情节,如列举鲁迅童年生活的几个美好回忆的片段或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这提醒我们,在复习时,要留心重要篇目的细节信息。

考点二:对典型人物的理解和分析 《朝花夕拾》作为叙事散文,十分注意对人物的刻画,尤其是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父亲、衍太太、寿镜吾,这些人物令人印象深刻,自然也是考查的重点,在复习时,要注意对其人物形象及相关情节的理解和识记。

考点三:对主题思想的理解 《朝花夕拾》的主题既温情又批判。温情体现在既有对亲友师长的缅怀,也有对童真童趣的眷恋;批判性不仅体现在对草菅人命的庸医、居心不良的衍太太等具体人事的批判,也体现在对“正人君子”、封建时代的孝道及儿童教育的批判。

考点四:文学常识和艺术特色 文学常识和艺术特色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需要明确两个重点:一是《社戏》《故乡》来自小说集《呐喊》而不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二是《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主要是杂文笔法、反讽、对比和先抑后扬。

二、《西游记》考点分析

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考点一: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考查对原著内容的熟悉程度。主要考查形式有前后情节的勾连

、相关人物的辨识、故事内容的概括等。备考时要学会梳理,做到有备无患。

考点二:人物形象分析。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创造了一个人、神、仙以及妖魔鬼怪共存的世界。其中着墨最多且最为典型的自然是唐僧师徒,这四人的形象分析与概括,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备考时,除了要记准四人的性格特点,还要对其进行深入解读。

  1. 探讨孙悟空的“变”与“不变”。“变”:

①由一个无知无畏、无法无天的猴王成长为取经路上的中坚力量,实现了完美的蜕变。

②72变的高超本领。“不变”:坚持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忠诚不变;降妖伏魔,嫉恶如仇的信念决心不变。

2.各类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①唐僧师徒象征有目标、有勇气、有毅力的奋斗者,尤其是孙悟空,还是人民意愿的化身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代表。

②天界神佛象征权力阶层,玉帝是封建皇帝的化身,天宫是人间朝廷的代称。

③妖魔鬼怪象征着取经路上的困难、挫折、诱惑等。

考点三:艺术特色 《西游记》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在现实基础上加入神奇想象,很多人物形象都具有动物、人、神的特征,回答相关问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准确地分析其复杂特点。考点四:阅读启示 阅读启示往往是多维的、立体的。可以从事情的结局即取经成功来谈,也可从四人取经路上的表现来谈,还可从团队精神等方面来谈。

三、《骆驼祥子》考点分析

小说讲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憨厚老实、善良勤劳、坚韧不拔,就如同骆驼一般。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在经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祥子渐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后变成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读者展示了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平底层市民于痛苦深渊中苦苦挣扎的场景。

考点一:人物形象分析

①祥子的人物形象及堕落原因不能孤立片面地去把握人物形象,复习时对祥子形成系统、全面、深刻的认识。祥子是一个“圆形人物”,他的努力、他的追求,他的幻灭、他的自暴自弃,其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的渐变过程要系统全面深刻地分析。

②虎妞、刘四爷、小福子、曹先生等人物形象分析

考点二:小说题目的含义 考

点三:主要故事情节考点四:

艺术特色

①作品语言以北京话为基础

②丰富、多变、细腻的心理描写

③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④结构紧凑、落笔谨严

考点五:圈点和批注法阅读 “圈点和批注”是部编教材《骆驼祥子》名著阅读部分的主题,诸如圈点和批注的角度选择、圈点符号的使用、批注的类型等,都应是我们重点复习的内容。考场典例:(2017浙江湖州卷)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在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你怎么看?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乙: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四、《海底两万里》考点分析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乘坐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两万里环球探险旅行的冒险故事。综合近几年的中考真题,不难发现,有关这本小说的考题一般难度不大。

考点一:名著基本知识 如小说标题、作者、主旨、潜艇名称等。

考点二:故事情节考场示例:在《海底两万里》中,阿龙纳斯教授一行人跟随“鹦鹉螺号”,在神秘的海底开展了一次奇妙之旅。下面,就请你当一回小导游,写一篇介绍稿来介绍一下他们一路上经过的一个景点吧。

考点三:人物形象 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如尼摩船长、阿龙纳斯教授、康赛尔、尼德.兰。考点四:开放性试题 联系小说内容,完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考场示例:请根据《海底两万里》或你阅读过的其他科幻作品,谈谈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五、《红星照耀中国》考点分析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作者用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考点一:结合情节考查人物形象。结合名著中具体情节描写,概括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或对人物进行评价等。

考点二:结合内容考查主题思想作为中学生,既要学习斯诺“用事实说话”的求真精神,更要学习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英勇爱国的精神,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因此,结合作品内容探究主题思想,或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看法,是另一备考重点。

考点三:综合性考查(强调整本阅读)

考场示例:《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①“人”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②“疯子”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雄县的情形下过桥。

③“神”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六、《昆虫记》考点分析

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考点一:文学常识

考点二:内容理解一一法布尔的治学态度、科学精神。考生要紧扣原文,围绕法布尔超强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浓郁的好奇心、独特的创造力等优良品质,和他勇于实践探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来组织答案。

考点三:艺术特色常见题型有:

①画线句子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略作分析。

②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语言特色。如:准确性、科学性;文学性、生动性;思想性。

七、《傅雷家书》考点分析

《傅雷家书》收录了傅雷1954-1966年间写给两个儿子 (主要是长子傅聪)的186封家信,傅雷以慈父兼挚友的身份,以促膝交心的方式娓娓道来,贯穿着傅聪留学波兰、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一家人的命运起伏。《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考点一:文学常识

考点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考点三:领悟作品内涵,获得有益启示

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考点分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讲述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考点一:情节概述

考点二:人物形象

考点三:品析语言特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是一部伟大的自传体小说,更是一部有极高文学素养的文学作品。书中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都相当出色。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结合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作答。

考点四:感想评价常见问题有:说说我们应该向主人公保尔学习些什么?谈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现实意义。此类试题无标准答案,要回答好,必须对名著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所谈感想和体会一定要联系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不能游离于名著内容自由发挥。

九、《艾青诗选》考点分析

《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该诗歌集创作于1979年。

考点一:对中心意象的理解和分析

①“土地”象征着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的祖国,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对人民最深沉的爱。(相似意象:黄土、村庄、泥土、山坡等)

②“太阳”表现了诗人灵魂上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相似意象:黎明、光明、火焰、火山、光芒、春天)考场典例:艾青是“土地的歌者”。请你从《艾青诗选》中列举三首以“土地”为意象的诗歌,并分析其中一首诗里“土地”意象的作用。

考点二:诗歌赏析考生能从语言、修辞、情感、主旨、风格等角度切入,对具体的诗歌篇目做综合分析。

十、《水浒传》考点分析

《水浒传》讲述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不堪暴政欺压,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朝廷招安而失败的全过程。小说塑造了宋江、吴用、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众多栩栩如生的草莽英雄形象。在他们身上,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主义精神熠熠生辉,作者也借此深刻表现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主题,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和社会理想,同时揭示了起义失败的闪在原因。

考点一:围绕人物考查小说情节建议同学们对故事中的人物,做一些重要情节的梳理总结,这样解题时才更方便快捷。

考点二:围绕人物形象分析结合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其内在精神气质的独特之处。

考点三:围绕人物考查主题思想解决这类题型,需要对整部作品有宏观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十一、《儒林外史》考点分析

《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翻开书页,依次向我们走来如下几个人物方阵:走在方阵最前面的是高擎读书人“文行出处”大旗的榜样人物王冤。接着第一方阵是周进、范进等“八股腐士”,杨执中、权勿用等“虚假名士”。然后第二方阵是虞育德、杜少卿、庄征君等“真儒”“真贤”。继而第三方阵是形形色色的“社会怪胎”。最后一个方阵是贫民阶层中的奇人“四客”。细细品读这些人物,你会看到真实的封建社会儒林面貌,每每会心之处,更觉得它“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现实世界中似乎也有他们的“影子”。

考点一:人物形象分析

①理想化身(第1回)。王冕:做为全书的“楔(xiē)子”,作者用他树起士人标杆,是一代文人的榜样!

②儒林群丑(第2一30回):热衷功名富贵的假儒士,如周进、范进、王德王仁、严贡生、严监生等;科场外追名逐利、攀附权势的伪名士:娄家公子、杜慎卿、权勿用等。

③真贤真儒(第31-46回)不受八股制度束缚、淡泊名利、坚守道义、坚持理想的士人,是寄予了作者理想与精神的士人形象。如:杜少卿、庄绍光、虞育德、迟衡山等。

④余音不绝(第47—55回)第56回: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考点二:故事情节考场示例:

全书没有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众多故事由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开宗明义,用“大义”提领全书的意旨,借名流的话隐喻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以下回目各色人等无不围绕这一“大义”粉墨登场。请问这被评为“一篇之骨”的“大义”是——(限四个字)(功名富贵);这能隐括全文的名流是——(王冕)。

考点三:围绕人物分析作者情感态度考场示例:严监生是世界文学画廊中“吝啬鬼”的经典形象之一。但小明在读完后认为作者对他的态度不应只是讽刺,还有悲悯同情,请从小说中找出具体依据支持这一观点。

十二、《简.爱》考点分析

《简·爱》这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作者用优雅细腻的文笔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考

点一:围绕人物考查小说情节五个经典情节:海伦之死;山径初遇;平等宣言;婚礼中断、终成眷属。

考点二:对典型人物的理解和分析

①简.爱:心地纯洁、自尊自爱、善于思考、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②罗切斯特:骄傲自负、脾气古怪、善良、不在乎外表、财富、地位,看重思想、个性、才华。

③还有谭波儿小姐、里德太太、圣约翰等。

考点三:艺术特色

①自传体的叙事语气,亲切感人;

②大量运用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③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