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并融南北,承启上下——“以为天下母”五千年之先的东山神秘之二
□乙一
吴中探秘
太湖流域,距今6000年时文物体现南下北上的交集,林林总总但水陆分垒,形合而神离,长江下游南岸的东山文化天降崛起于斯(图1)。至5000年前时,文物体现百川部落并蓄、擘画“国家”内涵:致人谷以盈、物以生的天地自然力(神之灵)与人际阶层权力融合——也即后世说的“天(神)人(权)合一”“君权神授”,脱胎5000年华夏先始——良渚文化。
走进张家港市的东山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早期大墓开门图。6000年前东山人颈缘胸颔扎堆琳琅玉器,耳坠各一“C”形玉玦,连串缀戴早期条形、桥形玉璜,腰佩玉珠,其玉璜佩戴之隆重在整5000-6000年遗址所见,无出其右,考古人称“东山玉王”(图2-1、2-2、2-3)。
玉本出于石,说其高贵于石,不如说它通透于石,从而被高贵于人的人用作象征,表达自己对自然规律的“看透力”。在远古,这等人称为“智、圣、明、聪”,能看懂季节转化而告民以应用,农耕至上:切合季节种、切合季节长、切合季节熟、切合季节收,叫天地物类合四时之生,如此明察看透“天神”的人,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唯人间、自然间最稀有难得有“透”性之物“玉”可以配他,故而“佩戴”它。《尚书》《越绝书》等不断提到:玉亦神物,以玉事神,凿玉通灵,把玉当成无形“神”的物质化身。如此位阶极隆的“巫觋”,其他陪葬陶质器皿亦丰,唯不见代表权杖权力的“石钺”,是南北文明交融中属于钱塘江南岸的衣钵。它的一旁,仍是长江北岸形质的同代石钺,在另一个墓里孤单默默,两不相交无相侵渎(图3)。
几百年后另一个墓开门,在多层地层叠压关系中更加浅表,时代前行,陪葬更显多样:墓主人颈颔玉璜,右手套玉瑗,玉珠散落头际前——应是主人缀饰发簪之用。三五块石钺置于上腹赫然入目(图4),石钺象征权杖,玉璜象征自然力——“神”,它们同穴,最早开显后世《尚书》说的“神(天)权(人)合一”。
我每每端详有玉璜而无石钺的古墓图,或有石钺无玉璜之古墓图,总有莫名缺失和偏颇感,惟东山“神权合一”古墓令我“周正”。《老子》说: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此“一”也,涵神与权二分,故说一生二。《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神)与戎(权)——国家还谓“社稷”:“社”为土神,是对己方范围守护扩张,属武仗,“稷”为谷神,是依靠自然获得物产的能力,属天神。“神权合一”墓封存后世无从更改减增的“国家”内涵和玄秘。又过几百年,东山出土独一件玉钺器(图5-1、5-2),事神玉物质与权杖形态融合。再过几百年,巫觋在祭坛与神祇沟通对话得到天象时,穿着帛衣,口念咒语,其所戴玉璜,已是汉书说的“半璧形”良渚标准器件(图6-1、6-2)。《诗经》把巫觋祭祀时的形象,描述为“礼乎礼乎,玉帛云乎哉”。几个几百年,共计一千年,至前5100年,东山文化因缺失一种众人拱围的“神”物质——块状玉,而功成身退,并有序传递于良渚。
这使我更深思考“中国”,前文已述“国”的应有之意,那“中”的内涵呢?夏商,中央王朝选择能兼蓄四方之地定都,称“邦畿”,说是“中土之国”“地中之都”;西周时,周成王在镐京指称现洛阳、古洛邑为“中国”,宫室小子“何”建造“何尊”,首现“宅兹中国”记录(图7-1、7-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启称“中华民国”作为国名……融合与兼蓄,是中国的风水。
距今4300年,华夏土地的四方史前蛮夷戛然而止,仅存些小墓,不再兴盛。人们遥闻千里之外,有一“天下之中”,为四方所贵,人皆向往,群雄所逐。那里,便是大约现时所指河洛汇聚的中原,古始,“国”是一城一番地,故而人皆称此地域为“中国”。此“中国”,一得已然形成国家体制,以青铜为新宠崇敬,以政教礼乐为统治维系,产生阶层莫之其极地循环,人们在国家体制内分工劳动服役,比之蛮夷的“杂糅”,有了自己的“地位”;二得先进生产力,青铜礼乐,礼乐是精神,青铜是物质,打造青铜为代表的国家工业,极大提高和发展生产力,人们得心应手地战胜自然、收获农耕,国家和个体均获得稳定物资;三得天下之中、万物归焉的风水气场,说唯有那里,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四季绝对均匀,国色天香,天下物产它地有的“中国”也有,它地无的“中国”既有,是无所不备的桃源地。此三者不可至计,混而为“中国”。
依笔者看,古“中国”有融合与兼蓄两大“汇中”的力量,使其成长势不可挡:首先古中国到中亚和西亚,5000年前时有一条食物种子之路,韭菜、马铃薯等食物种子通过此路交易贡献;4000年前有青铜之路,青铜冶炼技术从西亚经此传入;3000年前有和田玉石之路,2000年前有丝绸之路……如此条条融合之路,在华夏的目的地,即是今日所说的“古中国”。其次是陆权概念,无论有海,陆地及陆地资产扩张为唯一所系。在远离现代定义大海的内陆,一池一湖,即以“海”为名,《老子》说的“惚呵、其若海”。这个“海”不是东海南海,不过内陆一池湖。在无“海”概念的兼蓄中,对陆的兼并则是无所不用其极的:陶寺尧都、二里头夏文明有“龙蛇”形象,“龙蛇”击其首尾至,击其尾首至,击其身首尾皆至——是率宾归王、遐迩一体的统“一”象征(图8-1、8-2),其展开形象本身就是“一”的字形象。整个商时代,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兵灭鬼方、龙方、虎方、羌方、夷方等戎羌四土,实现兼蓄吞并,殷高祖武丁还派妻子“妇好”为统帅,屡屡宰获羌人之土。至周,姜子牙谏言周文王,以修德治天下,武王未继位,已是“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当今有强烈海权意识的大中国,我民族仍然绕不过“修中吉劭”:长三角地区在新中国版图,南北居中,海陆交际,海内海外会际和陆物质海产业皆俱的地缘,“洪吸”它地精灵,地大物繁,百工之属,毕俱于此。明代有书曰“四方贵吴”,吾曰:不若说四方贵“中”。从古中国到新中国,一路走来,不失天下之“中”其所,它地偏矣、远矣、弱矣,故汇聚归顺矣。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此为吾邦“中国”之“中”的力量、风水、神秘!
如此说来,现在的人间天堂太湖流域,前5100-前6000年间,南北居中,水陆交融,并蓄南北文明,承启上下历史,是最早具有“中”字意义的华夏部落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