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读诗经(77)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
叔于田是今天我们要学的郑风中的篇目,很多人把它作为诗经中,赞美男性美的诗篇之一,这首诗乍读确实是赞美之词,而且言下之意,这位男子简直集所有优点于一身,仁义、英武的大帅哥。只是不得不提的是,关于这首诗,实际争议是比较大的,其争议就在于它到底是赞美还是讽刺?
国风·郑风·叔于田
叔于田 巷无居人
岂无居人
不如叔也 洵xún美且仁
叔于狩 巷无饮酒
岂无饮酒
不如叔也 洵美且好
叔适野 巷无服马
岂无服马
不如叔也 洵美且武
其实要读懂这首诗,就不得不关注一下《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那段历史:
郑庄公是那种一出生就不讨母亲喜欢的孩子,因为是难产令母亲受到了惊吓的缘故。母亲特别喜欢的是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几次三番地想让自己的爱子继承王位而不得,后来就在庄公即位后母子二人合谋明里暗里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郑庄公却一再的纵容这种不臣的行为,甚至把他父亲嘱托绝不能够封给他人的京城也给了段做封地,直到事情越闹越大,共叔段发动了判乱被一举歼灭出逃,庄公把母亲也远远迁出都城并发誓不及黄泉永不相见。当然后来又有颍考叔出面劝和,掘地及泉,母子如初。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这一段可以很明确的看到,段在京城练好了兵准备攻打郑国国都,而武姜也准备好了为段打开城门。这时,郑庄公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攻克了京城,翻手之间就镇压了叛乱。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郑庄公早有准备,就等着段起兵,好找到借口杀死他永绝后患。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京叛大叔段”,段起兵的基地居然背叛了他,说明郑庄公在把京城封给段的时候就早早布下了暗棋,段自以为的秘密造反根本毫无秘密可言。
这段历史中郑庄公不受母亲宠爱,放任自己的弟弟恣意,而他的弟弟叔段是怎样的人呢?其实不难想象,在母亲偏心眼的娇宠下,在兄长别有用心的纵容下,豪门环境成长的叔段,自然目空一切。而这首《叔于田》表面写叔段出猎时的气派。再一细想,叔段出猎排场之大、饮酒好风采和骑马好身段,赞他英武却没有一字半句涉及内涵,只从“巷无居人”把别人贬得一无是处,实际是表达叔段目空一切,大耍风头,大讲排场。奔放的夸赞实则暗藏讥讽,豪爽而不失婉曲。
左传的这段历史背景如果深刻了解了,那么也就读懂了《叔于田》背后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叔于田》之后,明天我们将学到《大叔于田》,也是和这段历史紧密相连的,叔于田,我们看到的是赞美之词后面隐藏的讽刺,而《大叔于田》则完全是“兄友弟恭”。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的谈话中曾说:“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历史上名号响当当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不过被毛泽东用“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一笔带过,而名号一般的郑庄公,却能出人意料地成为毛泽东眼里的“厉害”人物,并冠以“很”让人匪夷所思。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因为郑庄公当年“在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中都很懂策略”。
补充一下:现代也有认为《郑风·叔于田》是一位女子对青年猎人的赞美,我认为是理解是有问题的,其一,春秋时代的还没有单匹马的田猎,是以马车,即四匹马拉一车,再者,如果作为猎人,其技艺高超几乎是份内,何值这样夸赞,再者,田猎以后的饮酒,都是春秋时代贵族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