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流赖坊,探访百年村落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
从村口擎天巨伞般的千年古樟,到村落里巧夺天工的雕梁画栋;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寄托着先辈们精神依归的民俗活动……走进清流县赖坊镇,您会解读到百年村落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您会被唤起心中那份梦魂萦绕的浓浓乡愁。
赖坊,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古民居始建于公元1022年,现存古街区面积约15万平方米,106座古建筑大多为明清时建造,建筑上的木雕、石雕、砖雕精美绝伦。目前已有19座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座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村里还有传承了几百年的摆五方、欧阳真仙信俗、古乐坊、武术、走古事、冲炮阵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古民居,记住世代延亘的乡愁!赖坊镇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统筹协调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修旧如旧
追寻渐行渐远的乡愁记忆
赖坊古村落,利用依山傍水的地理特点,由山前阶地至河岸谷地,房舍依序排开,山环水护,后山林木葱茏,前溪水流青碧,整座村坐落于碧野清溪之上。各个建筑单元,既有围屋式典型客家宅院,又有府第式、碉楼式等各式建筑。各建筑单元外表朴素,但是装饰风格及技法多样化,主要以木雕、砖雕、石雕等为主,既粗犷流畅,又不失江南建筑的玲珑剔透之美。各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皆有勤俭恭让、吉祥如意、福寿安康的寓意,体现着客家先民以人为本、和谐万物、崇山敬水、天人合一的朴素人生观和价值观。
风雨光阴,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承载太多的历史文脉。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它们会渐渐“老去”。如果没有了古村落,何处安放我们的乡愁?修旧如旧,守护古村落“最原始”的模样,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7月5日,记者在赖武村看到,一座古戏台正在修葺中,戏台以木质材料为主,分前台和后台。前台明间为演出区,两侧各有厢室,戏台顶部有穹形藻井,整体风格古朴端庄。走在古村落里,沿路不时可以看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据赖坊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承接修缮古建筑任务的工程队,必须具有古建筑专业资质二级以上证书。修缮工作结束后,必须经省文物部门验收。
为了恢复古建筑“最原始”的风格,修缮用的砖、木材等大多从其他损毁的古建筑中拆下再利用。工程队会聘请一些民间老工艺人参与此类工作,檐下石雕、窗上木雕等雕刻工艺、还有用于铺设地面“混合土”的精确配方等,常出自这些民间工艺人之手。
赖安村和赖武村,有宋代就已形成的聚落格局,从保护古民居的角度出发,镇政府在集镇建设了赖安新村、赖武新村,将古民居内的300多户村民迁出,同时采取收购危旧房屋地块、置换用地等方式,控制新建房屋。
行走在村落里,记者看见,村里各出入口、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宅院)内都安装了监控,各院落内都有专人管理。镇政府每年与文物保护单位所有权人签订安全保护协议,由各单位推出一人作为管理员,负责日常巡查及配合文物部门开展文物保护检查工作。
传承非遗
激活古代文化的历史精髓
每年农历九月初五,是赖坊村祭祖日。除祭拜仪式外,还有一项重要活动:这一天,全村人皆沐浴更衣,在各房长老的主持监督下,每房保管者会拿出珍藏的祖传珍宝,摆在村中古戏台前的广场上,摆放方式按人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以东、西、南、北、中等不同的方位,供全村人及客人欣赏。这就是传承几百年的民俗──“摆五方”。它将传统的精神层面上缅怀先人的行为融入了物质的展现,更直观地
表达出对祖先的追思与怀念。
除了“摆五方”外,赖坊还有许多客家非物质文化传承,如,欧阳真仙信俗、古乐坊、走古事、冲炮阵、武术等。
古文化,是乡愁的魂,是乡愁的根。在传承、发扬民俗文化方面,赖坊赖氏宗亲理事会的几位老人,做了大量工作,曾经先后担任赖坊赖氏宗亲理事会会长的赖吉星、赖北河就是其中的代表。
赖吉星,曾任世界赖氏宗亲理事会理事、赖坊赖氏宗亲会会长,每次民俗活动不仅自己积极参与,还动员在外工作的儿子回来一起帮忙,并捐钱捐物;赖北河,曾任世界赖氏宗亲理事会监事、福建赖氏宗亲理事会副会长、赖坊赖氏宗亲会会长,他的长子、长媳均毕业于清华大学,目前长居海外,每逢重大节日和民俗活动,他都要求儿孙们尽量回来参与。在他们的带动下,许多在全国各地生活的赖坊人,甚至旅居海外的游子都会回来参加。
古民居彩映庚,建于清光绪年间,现保存良好。它的主人赖愈熏在厦门工作,是赖坊商会会长,他积极组织在外经商的同乡捐款修建大丰山欧阳真仙门楼、石刻雕像等,还收集整理当地非遗文化的礼仪规范,并编撰成册,让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如今,由赖坊镇政府组织编写的《赖坊文化》一书已纳入当地小学的教学课程,古乐坊、武术等民间文化也已作为培训课在青少年中开展。
回报桑梓
建设“美丽乡村”留住乡愁
守望乡愁,不仅仅是保护古建筑和传承民俗文化,还有人们心灵深处对家乡割舍不断的情感。
7月15日,赖坊镇的林钤勋像往常一样,筛选青皮豆、浸泡、磨浆……今年37岁的他,制作豆干已经6年了,“从小闻着、看着、吃着母亲做的豆干长大。”他说,当年放弃外地高薪,回乡创业,就是为了这份“母亲的味道”。带着新的营销理念,他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豆干,当地党委政府给予支持,将其列入市级非遗传承人。
在文昌溪边,80亩台湾翡翠丝瓜一个个垂挂在藤架上,通透凉爽的微风吹来,丝瓜随风摆动。“有运动的丝瓜,像人一样,更快乐,长得也更好。”27岁的返乡创业青年赖述龄说,今年市场价格行情好,自己干起活来特别有劲。他原来在外搞营销,在外的日子里,发现自己的家乡在别人口中特别“出名”——古民居、樱花、茶山……他曾经在福建农林大学参加农学专业的函授学习,掌握了农业种植技术,于是决定回乡创业。
近年来,赖坊镇农业快速发展,万亩茶叶、万亩油茶、万亩花木、5000亩烤烟、5000亩赖坊花生……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先后培育了福建双秋农业等6家规模以上企业,建成了三明市最大的乡镇级农产品加工园,吸引了11家企业入驻生产,还有农产品展销馆和“互联网+”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产业链延伸。
“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基地当作景区建,把文化当作产业抓,建设美丽幸福新赖坊,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目标。”赖坊镇党委书记伍毅峰说。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是乡愁最深情的寄托!
(三明日报记者 陈保生 程逸 李娜
三明日报清流记者站 吴火招 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