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个股票策略
前些天群里有人问我,是不是只玩基金和转债,不碰股票?
统一回答下:港股美股A股我都有,只是不常聊。
个股类似超市的半成品饭菜,买回来需要自己加工,每人厨艺不同,做成什么样比较没谱。
所以我更倾向聊投资策略,类似菜谱,只要照着做,大家的结果不会有太大差别。
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个股票策略。
有的公司同时在大陆和香港上市。在大陆发行的股票叫A股,用人民币计价。在香港发行的股票叫H股,用港币计价。
同样一股A股和H股,对应的上市公司股权是一致的,这叫同股同权。
但两边市场的交易规则和大环境不同,股票背后隐含的权益也不同,我们举几个例子:
分红
港股通分红后,直接扣20%的红利税,5%的股息率到手只剩4%。但A股对分红扣税就友好多了,持股1年可以免税。
打新
A股可以当门票打新,按照集思录打新计算器的测算,50万资金拆成两个账户,都开通创业板和科创板权限,理论年化收益有16.53%。
市场环境
港股对谁都是离岸市场,有点风吹草动优先抛售,对公司基本面又有洁癖,稍有瑕疵的公司,估值都被压得很低。大A股流动性充裕,含韭量足,估值普遍给得高。
A股相对港股优势这么多,同一家公司的H股比A股便宜,完全合情合理,比如打个85折。
衡量A股和H股价差的指标叫H/A比价,计算方法是把H股的港币价格折算成人民币,再除以对应的A股价格。
比如中石化港股4.13港币,A股4.31人民币,参考当前汇率,H/A比价大约是81%,H股是A股的八折。
北上资金一直被认为是有价值发现的功能,跟着北上有肉吃。
买H股的港资虽说是在港股市场交易,但买的是大陆公司的股票,算是变相的北上,他们的定价也有参考价值。
所有两地上市的股票共131支,H/A比价的中位数是57%,这个数值翻译成人话就是,港资觉得A股腰斩一次,估值才合理。
不过也有一些上市公司,H股和A股没什么价差,比如招行和平安的H/A比价是99%。
前面我们盘点过,因为分红、打新和市场环境的原因,H比A便宜才对,H/A太高就是不讲武德,或者说港资强烈看好。
所以,有个聪明的抄港资作业方法,就是买H/A比价高的A股。
具体多少算比价高,可以灵活把握,从90%到95%都可以。
如果港资看得对,A股和H股一起涨,有价差托着,A股大概率涨得更多。
如果港资看走了眼,H股比A股跌得多,价差扩大。
不管怎么样,买A股都不亏。
买入后,几个月调仓一次就好,重新筛选一批H/A比价大的。
我用这个策略在雪球建了一个组合,成立时间是2017年初,至今收益118.79%,年化21%,跑赢了雪球上95.72%的组合。
这张图是雪球截屏,红线是策略收益,蓝线是沪深300。这里面有两个看点:
1)策略和沪深300的涨跌走势一致,说明策略和大盘强相关,没有押注某种风格;
2)策略收益比沪深300高,说明持续有超额收益;
雷军宣布要全资造车,说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愿意压上全部声誉,小米账上有1080亿现金,亏得起,只要米粉愿意等,他就有自信去造。
我看了眼公告,董事会已经正式立项,首期投资100亿。
抛开情怀不谈,重大投资是需要开股东大会投票吗,当年董明珠想这么玩,就被投票推翻了。
小米没开会,说明这点钱不算个事。
既然这样,我作为迷你股东,只能祝好了。
-----------------------
路透说证监会在牵头研究设立一个新的国际交易所,吸引跨国公司来发行CDR,提升本地公司的国际地位,还能让海外中概有个新退路。交易所可能新建,也可能在已有的新三板基础上升级。
这事需要外汇方面政策配合,不是那么容易办成。
-----------------------
民生银行选择把烂账摆在明面洗大澡,后续怎么样完全未知,但起码看市净率买银行已经被证伪很多次了。
-----------------------
1季度结束,你们收益多少?
关注我,一起简单投资,聪明赚钱。
(注意不是发“领福利”,是发表格中对应的关键词,如“工具”)
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