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苑】王凌琴:大地上的“水银河”

七月的傍晚,月亮早早就挂在南山顶上,又圆又亮,河风吹来,有了凉意,夹杂着河滩草木庄稼的清香。刚刚立秋,但暑热未尽,村头场边,尽是纳凉的人们。小板凳,竹躺椅,竹床凉席上都是人。男人女人,老人孩子, 都出来乘凉了,一把把蒲扇摇得山响,一堆堆蒿草冒着青烟,弥漫着药香, 五爷每天晚上都要笼火熏蚊子。
这当儿,他正躺在竹躺椅上,手拿一柄黄铜水烟袋呼噜呼噜地吸着水烟,徐徐吐出一口白烟后,便拔出那烟冒儿,“噗”地一声,吹出烟灰,再放在老旧的竹躺椅边上磕磕,一锅烟算抽完了。然后他便眯着眼睛,非常惬意地望着月亮,念出一段歌谣来:
初一初二不见面, 初三初四一条线。
初五初六月牙儿, 初七初八半拉儿。
十四十五,月盘挂树, 
十七十八,月落西洼,
二十二三,月落正南……
芒种叔拿个小板凳坐在五爷身边,问道:五伯,你天天看天象,粮价是涨还是跌?
五爷捋一捋山羊胡,缓缓道:放心,今年粮价涨不了。原来,五爷每晚看月亮,观天象,如果初七初八的月亮很丰满,那半拉稍凸,预示今年的粮食充足,贵不了;反之,粮价一定上涨。
五婆坐在旁边的凉席上,小孙女坐在婆怀里,近旁是邻家枣花婶家的芦席,枣花婶一家五口都坐在上面,她的大小子黑豆从家里抱出了枕头被褥之类,准备今晚就在这儿过夜。五婆刚刚讲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听众们都仰起头,在深蓝色的夜幕上寻找牵牛星、织牛星。孩子们找不着,枣花婶嗔道:瓷锤闷桶,蒸馍吃了几笼。牵牛星就象个牛跟斗(牛犁地脖子上架的弯弯的用具),织女星就象个梭子形,两头尖。中间那长长的白白的一溜子就是天河,王母娘娘用头上的银簪子划的,把织女和牛郎隔开了。
孩子们的脖子都仰酸了,还是没有分辨出那个是牵牛星,那个是织女星。
枣花婶铺好被褥,黑豆和弟妹们撒了欢,在上面翻跟斗。枣花婶看得烦,灵机一动道:咱们来猜谜语。黑豆一听,马上坐了起来道:我先说。
青石板,石板青,青石板上挂银灯,
谁把银灯摘下来,我把世事翻过来。
五婆俯在小妞妞耳边嘀咕,怀里的小妞妞就兴致勃勃奶声奶气地说:我知道,星星嘛。
黑豆又说了:
一个娃黑瘦黑瘦,上树哧溜哧溜。
娃娃群里喊开了:知了。
一个娃白胖白胖,鸡鸡长在肚子上。
众口一词:茶壶。
还没等到黑豆再发言,铁蛋接上了:一个娃一寸高,推上车车卖甑糕。一个娃一身虮,不靠墙立不起。一个娃一身毛,不靠墙立不牢。
娃娃们七嘴八舌喊着:屎巴牛(屎克郎)、秤、扫帚……只要有一支谜语出来,马上就有人答出来。这些简单谜语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没人厌倦, 而且兴致越来越高,喊谜声,猜谜声此起彼伏,象一场热闹的赛曲儿会。、、
枣花婶是个爱热闹的人,她的肚子里装的曲儿谜语说不完。黑豆耳濡目染,学了不少,这会儿,他看铁蛋争了先,转了转眼珠子,(很狡黠)大声的“嗨”了一声,冷场的片刻,他赶紧接上了说:
从小绿鳖鳖,长大黑鳖鳖,刮风下雨鳖打鳖。
这个谜小妞妞知道,昨天奶奶才讲过的。她奶声奶气的说:我知道,皂角。
黑豆不耐烦地说,我还没说完呢:谁猜着,是灵鳖,这下轮铁蛋说了:妞妞是灵鳖。
妞妞知道那不是好话,可是又不会反驳,只是说,铁蛋哥坏。黑豆趁他俩斗嘴的当儿,又冒上来一句:猜不着,是闷(笨)鳖,谁不猜,是哑巴鳖。
这个谜语,怎么猜都不行,都不落好。没办法,黑豆把大家都骂了。可大家不恼反而乐了。
铁蛋喊起来,黑豆是个干板(爱说话)鳖。铁蛋嗓门高,象喊打夯号子,不等黑豆反击,他又喊了起来:
高高山上种豆子,不稀不稠两溜子。
娃娃们齐声喊:牙齿。黑豆也不示弱,嗓门象大炮,挣得冒烟:南岸地里一树杏,投(到)明落得光光净。
铁蛋马上接上:南岸地里一个瓮,十个骡子拽不动。
黑豆又喊:南岸地里一条河,走到跟前寻不着(chuo)。这下卡壳了,没人能答上来。
黑豆又喊:
南岸地里一条线,走到跟前找不见。铁蛋没有思索就大声喊:河,是河。
牛娃大一两岁,不屑于和他们比赛。但关键时他总是见解独到,这会儿他不慌不忙嘲笑道:猜不了,你就甭猜。
铁蛋挠挠头,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反守为攻:你能,你说是啥?
这会儿抡到牛娃挠头了,他还的确没有准备,却装作成竹在胸,说:我知道,但我不说。黑豆是谜主,让黑豆说这是个啥?
黑豆这时也懵住了,可能因为这个谜底太抽象,他没弄清是啥,或是忘了,总之,谜主也说不清了。
娃娃们起哄着,乱猜着。五爷发了话:瓜瓜娃,那是“地气”。这下更乱了,娃娃们几乎异口同声喊了:“地气”是啥?
五爷说:“地气”“地气”,就是地出的气。
地那会出气?五爷哄人哩。孩子们喊道。于是问五婆,问枣花婶,问芒种叔,他们都说,对着哩,是地气。
娃娃们更懵了,把头摇得象拨浪鼓:不对不对,大人哄碎(小)娃哩。倒是牛娃有主见,他说:五爷,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要看看啥是“地气”?
五爷悠悠地笑道:瓜瓜娃,“地气”可不是想啥时看就能看得到的,明天端晌午(12点)我领你去地里看。
第二天,牛娃铁蛋黑豆们早早胡乱刨着吃了饭,就来缠住五爷,要去看“地气”。五爷却不慌不忙,一面说不急,不急,一面慢悠悠地抽水烟,急得娃娃们直跺脚。直到晌午端,五爷才放下烟袋说:走。
出了村,五爷停住脚步说:朝南看,娃娃们朝南看去,只见南岸地里, 果然有一条明晃晃的河在大太阳下闪闪烁烁,象抖动着的水银河一样。
娃们大呼小叫:河,河,水银河……
五爷不动声色说:走,向南走,寻河去。
孩子们紧跟着,走过了两三畛地(七八百米),来到刚才河光闪烁的地方,什么也没有。
孩子们傻眼了。抓耳挠腮说:南岸地里一条河,走到跟前寻不着。真寻不着;南岸地里一条线,走到跟前寻不见,就是寻不见。
五爷这才解释说:这就是“地气”。
原来,那时候关中平原上,人们种地讲究“倒茬”,也就是轮流种,今年南岸地留“破地”,东岸地种秋,玉米豆子、糜子谷子等等,北岸地种棉花,第二年转过来,东岸留“破地”,北岸地种秋,南岸地种棉花,这样轮流倒茬种,有利于庄稼生长。
收麦后,趁墒把地犁过,这种地就叫“破地”,让六七月的大太阳晒着,到了七月间,再施肥耙礳,为种麦子做准备。“破地麦”因为地歇足了劲,麦子长得特别好,收了秋再种的麦子叫“回茬麦”,因为长秋庄稼出了力,就不如“破地”麦子好,产量高。人们说:“一料破地一料回茬”,说“打墙的板儿上下翻”,用这来形容村中各家族的兴衰和代谢。先人们好聪明啊!
五爷这时非常沉醉地迷缝着眼,象欣赏一件无价之宝欣赏着眼前的土地,那大型拖拉机耕过的土黄色的田野平展展的,踏上去“扑哄扑哄”的, 海绵一样的柔软,把孩子们的脚陷了进去。土地在大太阳下散发着一种干燥的土腥味,夹杂着远处的玉米豆子糜谷棉花的草香。五爷耸耸鼻子,贪婪地尽情地吸着,然后舒展开脸上的皱褶,醉了一般缓缓道:六月晒,七月盖, 八月种麦美得太。
那时村上在南岸地留有有大面积的“破地”,炎热的中午,大太阳下, 远远朝南看去,就会出现一条象水银一样闪闪烁烁的河流,五爷解释说,这是大地在出气,吐古纳新,大太阳一照,一反射,就出现水银一样地河流。这就是“地气”,也叫“风脉”,“风水”,有风水的地方就是好地方。
孩子们服了,喊起来:
南岸地里一条河,走到跟前寻不着。南岸地里一条线,走到跟前寻不见。
几十年过去了,农村的作务方式早变了,现在地里,到处是银亮亮的西瓜棚、冬枣棚、葡萄园、杏园,那儿还能有“地气”?
“地气”,那流淌在大地上看得见却找不着的河一一闪闪烁烁缎子一样发光的“水银河”,没有了,福兮?祸兮?

作者简介

凌琴,姓王,平生喜文学,爱绘画,好音乐,乐文史,更崇书法。多年笔耕,舞文弄墨,艰难前行,一串脚印。自以为天地间一匆匆过客,如草芥之于土地,浪花之于江河,微留划痕,仅此而已。歌曰:我所生兮渭水边,我所居兮沙之苑,此生无成兮自嗟叹,惟将余光兮写故园。

(0)

相关推荐

  • 【老街风情】运河古街猫儿窝传奇 | 散文 高福岗

    猫儿窝,一个神秘而又富有情趣的地名,曾经在邳州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她从明清时期的繁荣昌盛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前后数百年,却因为"让道于河",就悄然消失在了大运河的 ...

  • 毛园渡口摆渡人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 第226期 毛园渡口摆渡人 文/柳桂兵 位居小清河南岸的毛园村碑 我的爷爷尊名柳峻禹,退伍军人,老党员,今年已是91岁高龄了.从我记事起,他就在小清河毛园渡口做摆渡人,长达43年 ...

  • 《河的第三条岸》

    为什么河神让她在河里游泳?河神永远不会告诉她,她也永远不会去问河神. 一条曲曲弯弯的河,很长.很宽,自西向东流. 河的北岸,种着水稻.麦子.玉米--五谷丰登,春华秋实,除了庄稼,还是庄稼. 河的南岸, ...

  • 入夜的布里斯班/芝先

    文/芝先 这是2020年圣诞前的一个夜晚,全家七口一起去逛布里斯班市区,将车停在南岸公园旁边的一个小区车库里,从布里斯班河的南岸步行去市区,经过博物馆.南岸公交站.布里斯班河大桥,然后,才能进入市中心 ...

  • 大荔故事|王凌琴:柳园当年鏖战急

    当年鏖战急 一一柳园村怀古 文/王凌琴 大荔县城南边三十里,渭河从西边蜿蜒而来,洛河从西北潺潺东去,千年的时光里,渭洛夹流,激荡着,澎湃着,涌起了满地黄沙,这便是绵延百里的沙苑. 就在沙苑的东头,有一 ...

  • 大荔文苑|王金桩: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文/王金桩 世上的鬼,形形色色.有恶鬼,专作恶;有善鬼,只从善.有人会反驳,世上哪里有鬼,别再胡说?!君且听我辩:无鬼,都是人的话,那么,何来恶?作恶者死无常,有鬼常敲 ...

  • 大荔文苑|王金桩:小气的父亲

    小气的父亲 文/王金桩 从我记事起到现在,父亲小气的习惯从来没有改变过. 小时候,经济匮乏的年月,为了一家老小能够吃饱穿好,小气的父亲从没进过食堂吃过好吃的饭食,更别说享用零食了.一件深蓝色的中山装伴 ...

  • 【大荔文苑】雄哉大荔!大美大荔!

    雄哉大荔!大美大荔! 文/段宝林 近期,原为大荔中学语文组同事,几十年好友,书法家蔚秉惠兄台,年已古稀,与老伴随儿孙居住北京,里里外外,生活日子,太极书法,事务繁忙,却不辞辛劳接连在其微信公众号编发我 ...

  • 【大荔文苑】王成:大荔人的来化情结

    大荔人的来化情结 文/王成 2018年12月18日,星期天.我们来到大荔县的西大门,大荔县下寨镇郑家村北,实际上108国道郑家村处红门是西大门.绕个弯子,我们同州有沙苑,<辞海>里有云,沙 ...

  • 【大荔文苑】王成:大荔结草村在省城有个亲戚

    大荔结草村在省城有个亲戚 文/王成 今年大荔县的文化故事就是多.这不,曾任大荔籍文化名人王杰山,作为一个地道的大荔通,他写的"结草衔环" 的故事前几天在网络发布.其实,在前边好长时 ...

  • 【大荔文苑】王凌琴:郗家巷与王羲之的故事

    郗家巷与王羲之的故事 文/王凌琴 历史上有一个王羲之"东床坦腹"的故事,被传为美谈. 故事说,东晋时,京口太傅郗鉴派一个门客拿了自己的亲笔信到王丞相王导家里,为自己女儿选婿.王丞相 ...

  • 【散文·王凌琴】颜真卿碑在大荔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03 颜真卿碑在大荔 原创/王凌琴 一 平生肝胆卫长城,至死图回色不惊, 世俗不知忠义大,百年空有好书名. 这是宋代诗人李行中写的<读颜鲁公碑&g ...

  • 【大荔文学·短篇小说·王凌琴】马不借人,杨二命丧黄泉路;誓报兄仇,杨三杀人自投案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013 马不借人,杨二命丧黄泉路 誓报兄仇,杨三杀人自投案 原创/王凌琴 王村有一户人家姓杨,父亲叫杨占鳌,原是清末最后一批武秀才.这老杨身高八尺,红脸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