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蝉》,第四句为什么被誉为神句?还有其他咏蝉绝唱吗?

接下来,我们便首先聊一聊,为什么说李商隐的这首《蝉》写得很好,当然,我们还会将另外两首写蝉的名诗,拿来做一下简单的比较,它们分别是

这三首“蝉”诗,其实都采用了比兴寄托的方法,但却写出了不一样的“蝉形象”和气质,一起组成了多彩的艺术性的蝉形象,这三首诗之后,后世很难有这样好的“蝉”诗,以至于成为唐代诗坛中的“咏蝉三绝”。首二句,作者闻蝉起兴,以“高”字暗喻自己的高洁品质,蝉在高枝上吸风饮露,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如李商隐自己的身世,所以首二句,不仅表现了自己的高洁,也有身世之叹。蝉有不平,则发出“恨”声,人有不平,也只能像蝉一样,徒发牢骚而已。

三、四句是名句,进一步深化了“徒劳”和“费声”,蝉为自己的不平,鸣叫了整整一晚,等到五更天的时候,它的声音已经沙哑,可以说到了声嘶力竭的地步,不可谓不苦,然而,现实环境,却是“五、六句,由蝉转向自己,“最后两句,“

李商隐这首诗的咏物之妙,可以说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所以后人评价极高,也的确是咏物咏蝉的好诗。下面再来看另一首虞世南的《蝉》,诗曰:虞世南这首诗,从蝉的外貌和生活习惯写起,“末二句,是比兴寄托的神来之笔,“

虞世南这首诗,寄托了诗人自己的人格追求,以蝉自喻,写得形象生动,着实令人印象深刻,唐太宗李世民,多次赞赏虞世南的人品,由此也足见,诗人是一位谦谦君子。最后,看一下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诗曰:这首诗,写作地点比较特别,是骆宾王在监狱中写下的。起首二句点明秋蝉高唱,引出思家之情,接着两句,将自己与蝉并列,先说蝉,再说己,骆宾王多次讽谏武则天,但多被下狱,大好青春,早已经过去,现在只剩两鬓斑白,可知,诗人心里有一千一万个委屈。

五、六句是借蝉喻己,看似写蝉,实则全在写自己,物我交融,天衣无缝,寄托深远。最后两句,以反问的语气,借助蝉声,表白心迹,诗人本就高洁,可是世俗之人,却不相信、不理解,这种感觉,真是比杀了他还难受。这首诗,写于诗人落难之时,但是感情充沛,处处语含双关,物我交融,也是一首咏物的佳作。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咏蝉,但是由于他们的背景、遭遇、性格不同,所塑造的蝉的形象不同,寄寓的感情也不相同。

李商隐的蝉,凄凉怨慕,愁苦无依,这与诗人漂泊四方,仕途不顺有很大关系;虞世南笔下的蝉,高洁清秀,这与他高尚的品格类似;骆宾王的蝉,则显得悲愤难平,这无疑与他仕途的遭遇有关。不同的人塑造出了不同的蝉,但他们的共同点,却都是用了比兴手法,寄情于物,物我合一,堪称咏物中的佳作。像李商隐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