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剧告诉你: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读书那么难?
文 / 张涔汐
01
《山海情》高开高走,豆瓣评分从开播9.1分涨到9.4分,叫好声势一大片。
有些网友评论:
《山海情》让家里落了一层灰的电视发挥作用了,以前以为不看电视是因为网络的冲击,现在我才明白是好剧太少了。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宁夏,西海固素有“贫瘠甲天下”之称。剧情以福建对口宁夏扶贫为主题,这部剧中反映的一个教育问题真是太扎心了。
有些网友质疑:八九十年代还有这么穷的地方,怎么可能呢?
如此质疑的人纯属何不食肉糜。
就拿我们的老家湖北来说,八九十年代湖北非常偏远的山区,和剧中贫困的程度不相上下。
今天我们谈谈为什么越穷的地方,越不重视教育?
02
第一、太穷了,供不起
《山海情》中,涌泉村代理村支书马喊水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中专毕业马得福,一个是小学毕业的马得宝。
弟弟马得宝多次内心不平衡地抱怨说:
凭什么哥哥能读书,我却不能,哥哥在政府工作,而我却只能天天干苦力。
有一次,父亲跟马得福说:
得宝总是抱怨说为什么不让他读书,因为穷啊,我们家庭只允许一个孩子读书,后来我跟你妈决定抓阄定命,抓到得福了,所以就只能让得宝上完小学就不能读书了。
得福说:爸的心太硬了,这么大的事儿,怎么能抓阄呢?这对弟弟得宝太不公平了。
马喊水无奈地诉说:
咱们这个穷地方有个讲究,好的火药要放到炮眼子里,这个炮才能飞上天,穷人家钱要花在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要是出息了,那可以带着全家人好了,如果是平均花,没有一个有出息。
《山海情》中80年代,村里最高学历是中专的马得福,90年代乡镇仍然有很多孩子小学学历,甚至小学肄业。
2000年初,还有很多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因为贫困而无法接受教育。
就拿涔汐的老家来说,当我们上初中的时候,靠近山区偏远的地方,还有很多孩子读完了小学,就南下打工了。
贫穷的地区不重视教育,很大程度是因为孩子读不起书。
而如今义务教育的普及,让更多的孩子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03
第二、目光短浅,只追求短期回报
《山海情》中乡村的白校长,骑着破自行车家访。
在教学上他让小学一年级学生参与小学二年级的课程,支教老师阻止说:
这是拔苗助长。
但是当支教老师了解到这里的孩子,随时面临辍学去福建打工的时候,他才体会到白校长急迫地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倾囊相授的良苦用心。
其中一个孩子14岁,被父母改了年龄,随着务工的车南下打工,却被白校长中途拦车,以孩子不足16岁使用童工属于违法行为拦了回来,他心平气和的劝说,哀求着家长让孩子多读点儿书。
孩子的父亲愤怒地对白校长吼道:
你算过帐没?上完初中上高中,上完高中上大学,这10年孩子出去打工,一个月1000,一年一万二,10年十二万,这么多钱我一辈子都挣不到,我现在就要考虑到眼前!
他们把孩子14岁的年龄改成16岁的年龄,就是为了避免低于用工年龄红线。
尽管白校长苦口婆心让家长看未来,但是这些劝说在只认眼前利益的家长耳里,多么的苍白无力。
越是穷苦地区的人,越受认知束缚,他们的眼界只看得到可以改变的现在,而并非遥不可及的未来。
04
第三、生在没有重视教育的环境里,恶性循环
几年前,刘强东曾经在“开讲啦“做了一次演讲,刘强东提到京东曾经捐了1000万给人民大学,专门用来资助贫困山区的大学生。
过了两年人大工作人员来找刘强东,说助学金不好发,为什么?因为申请的人很少。
刘强东好奇,自己上人大的时候,一个班有2个名额的助学金,班上百分之七十的人争抢,那个时候班上70%的孩子来自于农村。
后来人大领导说:
现在跟你们那个时候不一样了。现在能上人大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可能30%都没有。
教育正在把阶级不断固化。
一个老师曾经这么说:
越是富裕的家庭越给孩子补课,越是贫穷的家庭越不重视教育,因为穷人家孩子的父母没有看到有知识与没知识的差距。
你仔细看看,但凡那些说:“读书无用”的都是一帮没有受到多少教育的父母。你何时见过一个真正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说过“读书无用”的?
05
《山海情》有这么一个剧情,有一个孩子打算不上学出去打工,白校长生气地问为什么?
孩子回答:我爸妈想让我打工,老师啊,反正我也不喜欢学习,学习成绩也不好。
其实不是孩子不愿读书,而是他们生活在一个不重视教育的环境里,父母的观念潜移默化影响了孩子,让孩子认为读书无用,而荒废了学业。
俞敏洪出生在贫困山区的农村,那个时代同样家境贫寒,俞敏洪说:
我们村里孩子不读书父母们都不会管,因为都不觉得读书有多么重要,我的妈妈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学,但是她对读书无比的渴望,我四岁开始,我母亲就给我买书。只要她看到我和姐姐坐下来写作业读书,妈妈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俞敏洪庆幸生在一个特别重视教育的环境里。
当村里没有几个人上高中的时候,俞妈妈托关系全力以赴,把自己的儿子送进了高考补习班,虽然俞敏洪考学之路并不顺利,但是俞妈妈鼓励儿子一而再再而三复读,最终考上了北大。
06
曾经的合伙人徐小平之前一直不理解俞敏洪为何这么怕他的妈妈,只要妈妈一发脾气,俞敏洪立刻跪下求妈妈别生气,哪怕他已经是新东方的董事长了。
其实不是俞敏洪怕他的母亲,而是因为他太爱太尊重太感恩她的母亲。
没有这个有见识的母亲对知识的渴望,坚持鼓励俞敏洪拼命读书,俞敏洪或许跟村里其他的孩子一样在家务农。
俞敏洪感慨:
一个有见识的妈妈,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人是环境的产物,当一个孩子生在一个不重视教育的家庭环境里,自然对知识渴望度极低。
英国纪录片《人生7年》。
精英阶层的孩子从小就有着清晰的目标和计划,他们在7岁的时候就明确知道自己该上哪所中学,哪所大学,成为精英分子。
但是对于一个乡村不重视教育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孩子7岁哪里懂得有什么样的大学,他们哪里明白人生路该怎么走呢?他们追求的不过是少挨父母打。
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教育水平,孩子有着不同的命运。
相比于八九十年代,如今贫穷地区的人可以走出大山在城市就业,表面上他们有很多就业机会,但是无形中进入另外的一个枷锁,
这个枷锁是:丧失了优质工作的选择权,丧失了把握命运的优质机会。
07
任正非是从贵州大山里,走出来的企业家,每次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诚恳地祈求:你们要多提一点儿关于教育的问题。
关于教育,任正非这么说:
如果不重视教育,实际上我们会重返贫穷的。因为这个社会最终要走向人工智能的,因为你可以参观一下我们的生产线,20秒钟一部手机从无到有,基本上没有什么人。
我们几百条、上千条的生产线完全是自动化的,所以我们的人的文化素质不够,至少你没受过大专或者大学以上的教育,你的英文也不好,计算机也不好,做工人的机会都不存在。
可惜,偏远山区的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环境的落后,让孩子们感受不到知识的重要性。
《山海情》中,当涔汐看到孩子们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那一双双对知识渴望的眼神,仿佛是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当年涔汐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中全班学习成绩第一的孩子,读完五年级辍学外出打工,以她的资质,她的父亲如果用心栽培,那个尖子生完全不是现在的命运。
每次想到她我为她感到惋惜,也为自己感到庆幸。
我父亲也是一个极度不重视,不渴望知识的庄稼人,而我的求学之路真是西天取经,我的父亲同样巴不得我早早外出打工,省了他腰包的钱,但是面对求学我不妥协,我父亲对我的评价:读书就差读魔怔了。
我读书读到什么程度,别的孩子是看书,而我是一摞一摞的背书,真是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
哪怕地上掉了一个纸片,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捡起来,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知识,这便是我对知识的极度渴望。
富人家的孩子读的是书,穷人家的孩子读的是命运。
所以涔汐体会到山区孩子们求学之路的无奈,不是他们不好学,而是他们出生的环境太糟糕。
08
正因为我对知识的渴求,才成就现在的我。
涔汐并非是歧视当年没有多读书的发小,而是客观来说,多接受教育多汲取知识的人,他们的认知水平、底层逻辑、视野格局,会让他们的人生有更多的选择权。
就如同《山海情》白校长说:退学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往后命运由不得自己。
写到最后,涔汐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父母,或者即将成为父母的人,哪怕再穷,也一定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尊重敬畏知识的家庭环境。
你可以没有文化,但是不能不尊重文化;
你可以没有知识,但是不能不渴望知识。
你对知识文化是什么样的态度,而你的孩子将会对知识文化是什么样的态度。
涔汐还想对广大学子们说几句话:
当你厌烦父母苦口婆心让你多读书的时候,想想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山区的孩子们,他们连坐在教室的机会都没有,他们小小年纪已经承担养家糊口的担子。
你现在厌烦的学业,正是很多穷孩子们做梦也得不到机会!
作者简介:我是涔汐,数篇文章全网千万阅读量,个人新书《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几百篇职场干货,期待你的关注。欢迎关注:@我是涔汐,500万字的原创深度文章,快速让你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