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故事】苏村有个清凉寺
苏村有个清凉寺
文/王凌琴
大荔县沙苑南麓,渭河北岸,有一个村庄叫苏村,苏村依沙面水,土地肥沃,村中房屋鳞次栉比,树木葱笼。
在苏村北面的沙坡上,座落着一座清凉寺。《大荔县志》(陈少岩撰)记载,清凉寺是北魏时所建,占地七十多亩,庙宇宏伟,古木参天,钟楼鼓楼,前殿后殿,共有房屋三十多间。寺内古钟之大,可容四人在中间围坐,钟声宏亮,可远传四十里之外的同州府城。
据清代华山道士王义明在《因果报应》一书中记载,清凉寺是隋朝重臣苏威的祖庙。书中这样写道:北魏年间,山西太原人苏某,弟兄二人,后分家另过。苏老二分得太原府上一座新宅,入住不久,北魏高欢兵至,占了苏老二的宅基修元帅府,苏老二无家可归,随逃难的人来到黄河西岸,打渔为生。后又随河漂流,来到渭河岸边,沙苑坡下定居。
渭河滩地,土绵水甜,适宜五谷生长,苏老二便在这里务农,一年又一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这里也形成了村庄,人称苏村,到他儿子苏老成时,苏家把自产的粮食磨成面粉,在同州仁厚里开了一家烧饼店,生意颇为兴隆。那苏老成乐善好施,救贫助困,在城里很有名气。
这一日,烧饼店来了一个妇女,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娃,她衣衫褴褛,面容憔悴,自诉名叫姚翠花,因丈夫去世,家道中落,因而决意出家为尼。可般若寺的主持嫌她带个女娃,不肯收留,她闻听苏家人善,所以前来求救。
苏老成见说,沉吟片刻,便慨然应允,收留了那女娃。
姚翠花放心地走了,这回般若寺主持收留了她。姚翠花聪明好学,深得主持信任。若干年后,主持去世,把般若寺交给了姚翠花,姚从此成为般若寺主持。
再说苏老成家。十多年后,姚女长大成人,她和母亲姚翠花一样聪明伶俐,温柔善良又美丽。苏老成有个孙子,叫苏绰,和姚女年岁相仿,于是,苏老成作主,把姚女许给了自己的孙子苏绰。后来生了曾孙子苏威。
苏绰早年刻苦攻读,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后来在同州西魏宰相宇文泰手下干事,成为宇文泰的得力助手。在治理国家上,苏绰写了有名的“六条诏书”,成为宇文泰治理国家朝政的策略。但苏绰五十岁便去世,宇文泰深痛之,于是提拔他的儿子苏威到朝里当了官。
宇文泰死后,宇文护专权,他非常喜欢苏威,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封他大官,授以权柄。
不料苏威聪明过人,他从宇文护的作为中预料宇文护没有好下场,于是他辞官不做,回到苏村老家隐居。
再说姚翠花主持般若寺那些年,东魏高欢率兵二十万攻打西魏,来到同州城下,同州刺史王罴守城,高欢劝降,王罴忠于西魏,绝不投降。为了鼓舞士气,他把棺材抬到城墙上,扬言誓于同州共存亡。高欢见了,没了脾气,只好退兵许塬,后来又进军沙苑,在渭曲遭到伏击,几乎全军覆没。
高欢退走洛阳,恨死了王罴,于是派了刺客到同州,欲行刺王罴。不料王罴调走,换了杨忠,杨忠是谁?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隋文帝杨坚的父亲。西魏大统七年,杨坚诞生于同州龙窝巷,后被送到般若寺,交主持姚翠花抚养。民间传说有两种,一说杨坚面相奇伟,其父母听僧人言,此儿不凡,于是把儿子送到寺中寄养。另一说是东魏刺客潜于同州,威胁到刺史内眷,人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杨忠经常到潼关一带巡视军务,不常在同州,他与妻商议,便把儿子送到寺院交神尼抚养。其实,历史记载中,北魏时崇信佛教,佛寺林立,香火旺盛,从朝廷到民间,礼佛之风甚盛。杨坚被送佛寺抚养,应与当时的风气有关。
就这样,杨坚在般若寺渡过幼年,而苏威为神尼之孙,他在这里结识了杨坚,二人成了好友。
杨坚后来建立隋朝,重用苏威。他建国第二年便重修般若寺,以谢养母神尼,并修了金龙宝塔,改般若寺为大兴国寺。鉴于苏威和他的关系(更为感谢神尼)修建大兴国寺的同时,一并修建了渭河边苏威家的神庙,并赐名为清凉寺。文帝死后,炀帝即位,苏威后扶佐炀帝尽心尽力,屡有规劝,无奈炀帝不听,致使身死国亡。
苏威活了七八十岁,据说他曾见唐太宗,唐太宗很轻视他,不予重用。他退归林下,终老乡野。
苏威最后的归隐地,当是老家苏村吧?
作者简介
凌琴,姓王,平生喜文学,爱绘画,好音乐,乐文史,更崇书法。多年笔耕,舞文弄墨,艰难前行,一串脚印。自以为天地间一匆匆过客,如草芥之于土地,浪花之于江河,微留划痕,仅此而已。歌曰:我所生兮渭水边,我所居兮沙之苑,此生无成兮自嗟叹,惟将余光兮写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