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苑】王金桩:堂伯父二三事
堂伯父二三事
文/王金桩
父辈伯仲四人,父亲为小,大伯父入赘,三伯父早殁,唯有二伯父在家与父亲及我们相居时间最长,所以他给我的印像最深刻,关于他的人生事迹知道的相对多一些,对二伯父的感情自然也深厚的多。二伯父去世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很想念他。
堂伯,二伯父是个精明能干的人。他不仅农活做得好,他还会做厨。村里每逢红白事,掌勺师傅非他莫属。他的厨艺高,做的菜样新颖,味道特香,深受亲朋乡友的喜爱,而且他做得菜量掌握得恰到好处,很少有浪费,或者短缺的情况,所以,大家都放心他掌厨。伯父给人帮忙,绝对误不了自家的农活,头天晚上,他便提前干起自己的农活儿,待到第二天早晨,给人帮忙前,家里活儿已做好了。伯父还养过蜜蜂,虽然只有六七箱蜂,伯父抽空料理,但到收获时,蜂蜜还是颇为丰厚的,那时候,我常常沾伯父的光,每当伯父摇蜂糖时,我总是粘着他跑前跑后,伯父总会舀出半碗蜂蜜让我喝。
伯父不但勤快精干,他还很讲究卫生。这一习惯得益于他早年的行伍生活吧。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别的地方,但凡伯父在场,卫生方面绝对一流。地面总是打扫得光光净净,看不到纸屑烟蒂等杂物。家俱,桌椅,茶几平面一尘不染,且物件摆放整齐,衣帽被子收拾得妥妥贴贴,毫无凌乱的现像。走进伯父的住处,真有一种舒适的感觉。
这些都是伯父值得称道的方面,伯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人无完人,他也有缺点的。
解放前,他曾在澄县旧衙门当过差,那段时间,他学会了为人的一些道理,也沾染了旧衙门的酸腐陋习。他待人过于热情,总让人觉得有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有一次,他把本村几个人留下来吃饭,看似饭菜丰盛,热情相待,实则有他的打算。等那些人吃饱喝好回家后,伯父才对我说出其目的:给他们好吃好喝,是为了让这些人明天好好给我家出力干活哩!
伯父学得一套外交辞令,老让人觉得不合时宜,甚而至于滑稽可笑。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伯父热情招待,又是让座又是倒茶,又是递烟:“请座,请上座”,“府上何方?令尊安好?请问您贵庚几何?”……让人听得别扭,让客人感觉诧异,不过,对于伯父来说,他认为这些话语是与人交流的文明而高级的辞令啊!不过,他也有令人钦佩的话语,每当儿孙辈报怨饭食如何如何不香不美时,伯父总会现场说法,头头是道:“这么白的馍,这么香的菜还贪嫌啥哩?民国十八年,谁有这么好的饭呢?有的话能饿死那么一茬子人?!真是饱汉不知俄汉饥,白麦面吃得你们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见小儿孙不说话,伯父更是来劲了;“58年合作社,高桌子低板凳,山吃海喝的,60、62年俄得沒啥吃,家家人面黄肌瘦的,真是作孽啊!”……是的,生活应该细水常流,过日子应该勤俭,艰苦朴素,反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才对。不过,伯父的话对受过饥俄的人还受用,对于不缺吃穿的当代孩子来说,真是不受用,孩子们不耐烦地对伯父说道:“行了,行了,你的话没用,现在你见谁家没饭吃?把你那老一套拾掇了!”气得伯父吹胡子瞪眼,没办法。他觉得世道变了, 人心不古了!
伯父说他命好,有运气,这是他生前对自己一生中肯的评定。两次婚姻,一对儿女,生活平静,身体硬朗,很少得病。不过,生活里的坎坎坷坷,冷暖自有心知吧。解放澄县时,解放军攻击县城时的猛烈枪炮声响,一定使伯父害怕的不得了。听他叙说,当解放军还未进城时,他们的县长大人早已逃之杳杳,城里炮弹爆炸一个挨着一个,满街都是弹坑,士兵们群龙无首,慌乱地四处逃命。伯父弃枪狂跑,几次摔倒进弹坑,跳城墙逃生,只听得子弹在身边嗖,嗖嗖地飞过,幸亏他跑得快,真是命大啊!五十多岁时,伯父在渭河南的农场承包苹果园,前几年收成好,赚了钱,伯父喜形于色,每每回家,穿绸衫,戴石头平镜,手腕戴手表,且衣袖绾得老高,见人时喜气洋洋,把戴手表的胳膊举抬地老高,似乎故意摆阔的样子。不料,天有不测风云,秋季渭河暴涨,伯父乘船过河时,船翻。一船人全掉入滔滔的河水里。伯父被水冲走。在这岌岌可危的关头,解放军战士把伯父救上了岸,父亲特此书写表扬信一份,还亲自带伯父到部队感谢战士救命之恩。事后,听伯父讲,当他掉入湍急的渭河水里的时候,他迅速地游向河水里漂来的一块木板,他说他命大,是木板救了他的命。不过,这一次大难,伯父的随身财物,尤其那块手表和眼镜全让河神没收了,真是太倒霉了!过去的危难,听起来像是一个个不疼不痒的离奇故事,但对当事人,对伯父来讲,每当与人谈论这些危险事,要命的事时,他表面看似平静,实则心里仍留有余悸的吧?
伯父命大,命大有福啊!伯父八十又四而终,儿孙满堂,可谓终老来颐养天年,寿终正寝吧。
堂伯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永远地去了,离世已十多年了,我常常想起他。今天,静下心来,写一写伯父生前的一些琐事,以之为念,愿伯父安息l
作者简介
王金桩,又名王金庄。男,高中文化。陕西省大荔县苏村镇人。(地点在今陕西省国家级沙苑景区核心区)自由职业者。乡土情深,文化好人。愿结四处友,同问文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