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故事】王凌琴:府门前的抗日怒火

府门前的抗日怒火

文/王凌琴

1938年十月,大荔县城落叶满地,寒风飕飕,行人行色匆匆,虽然大街上的门面都开着,可是少有顾客。只有东大街的女子小学内,几个学校正在这里举办抗日演讲会。不一会儿,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老师指挥学生尽快躲避,几分钟,天空响起了飞机的嗡嗡声,很快,几架日寇飞机飞临大荔县城的上空,一时间,城内乱了,人们到处奔跑,寻找躲避的地方。

大荔县城东北角,有个北大操场,在这里,曾经举行过全省第一届学生运动会,操场旁边,有一片很大的百年桑树园,树冠很高,树荫密闭,是人们夏季歇凉的好去处。这会儿,成了附近居民避难的最好选择。人们奔跑着往这儿聚集。树林子里,躲满了大人小孩。

敌机在天上盘旋着,像猎狗寻找兔子一样寻找目标。人们屏住了呼吸,惊恐地等待着或幸运或厄运的到来。

“轰轰轰”,几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冲天的硝烟升起,弥漫了大荔城的上空。

东街的女子小学内,几位女生和一位老师被炸翻,血流满地。

北大操场桑树园内,被炸出了一个大坑,树木东倒西歪,躲在下面的人血肉横飞,人的胳膊腿、头发飞的到处都是,破衣片、人肉挂在了高高的树枝上。全城哭声震天。

这年冬天,大荔县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县城、各乡镇都开展了“国民兵”训练。上边派来了军人到各村帮助训练,军人不足,就抽出村上的退伍军人来补充。一时间,训练迅速开展起来,每天早晨,从县城到乡村,到处都是训练的口号声,跑步声。

鲜血是最好的教材,人们意识到,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倡议的“抗日救亡同一战线”已经取得所有中国人的共识。大荔县也不例外。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抗战。抗日的热情空前高涨。

羌白镇老人回忆,那时每到冬春农闲季节,训练就开始了,地点在樊家巷的一块空地上,县上派了军人来实施训练。这些散漫的农民被组织起来,不但学习军事知识,还学习时事知识,文化知识。1938年,除了训练男民兵,还组织了全县范围内的女民兵。连沙苑南边的苏村一带最为偏僻的地方,女人们也被组织起来,除了进行军事训练。同时还组织她们学文化,教员除了男教员,还有女教员。这些举措,使得沉闷的惶惶不安的乡村有了生气,人们有了主心骨,抗击日寇,同仇敌忾。通过训练,民心凝聚起来了。

现在的县政府所在地,过去一直是同州府衙、大荔县衙所在地,门前有宽阔的场地,同州府人叫它“府门前”。1939年的麦黄时,县上在这儿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大会。大荔县的老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那一天,各乡镇的“国民兵”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他们身着灰色军服,腿上打着绑腿,女民兵也一样,她们剪掉了发髻,一律短发,英姿飒爽,按照各乡镇顺序,整齐的排列在府门前。还有一队学生兵,他们同样身着灰色军服,不同的是,他们的领章上有“童子军训”“四个字。

主席台上,坐着区上县上各大要员,(那时大荔县属于第八区)周围贴满了抗日的标语,大会开始了,八区专员、大荔县长等等轮流讲话,他们罗列了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特别是在陕西、在东府、在大荔众目所睹的罪行,表明血债要用血来偿的决心。号召大荔人民团结一致杀日寇。把日寇赶出中国去。

会议结束时,举行了大游行,人们绕城一周,举着小旗,喊着口号,直到游行完毕。

从这时候起,县上每年都要举行“国民兵”大会。第二年,“国民兵”大会在洛河滩里举行,盛况空前。显示了大荔人抗战到底的决心。

(大荔县城王莲巧、羌白街马玉贤、皇甫村侯玉琴,上寨村尚老人、三里村李老人2006年讲述)

作者简介

凌琴,姓王,平生喜文学,爱绘画,好音乐,乐文史,更崇书法。多年笔耕,舞文弄墨,艰难前行,一串脚印。自以为天地间一匆匆过客,如草芥之于土地,浪花之于江河,微留划痕,仅此而已。歌曰:我所生兮渭水边,我所居兮沙之苑,此生无成兮自嗟叹,惟将余光兮写故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