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一所特殊的博物馆
一所特殊的博物馆
文/王成
2019年4月14日,去了西安市一个神秘的地方。所以我不说具体地名。
自己在一个景区和朋友正散步着,跟着一块进了一个地方。我以为是个随便进的空间。没想到是个收费的地方。我的朋友扫了二维码。我们两人才进去。
我说神秘是因为,我们成长于农村,出生于农村。我们认为近在眼前的物品,人家却办成了展览馆。而且,像老板娘一样的一位女的看守者(当然最后知道她是类似董事的人,她是主管,)友好地告诉我们,她的老板在高新区也修建一个大的博物馆,主题和这一样。但是主要以影像资料为主。我们想着,能在高新区寸土寸金地方开,证明这项事情特别珍贵,有利润。
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呢?它是一个古老的西安几十年前的生活场景展。
有老样式沙发,有铁皮电壶,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缸: 放水的,放置鸡蛋的,放置面粉的,也有大约是腌咸菜泡菜的罐子。
最起眼的是一些农具。比如,碾场用的一系列,锄地用的一系列,种地用的一系列。如果是老农,一定会很亲切。也觉得很平常,在农村庭院里随便转转逛逛走走,都能见到。但它们被放置到西安市城市里面,确实是很好的展览。在城里生活的小孩子们真的很难见到这么多农具,这么多叫不上来名字,不知道用途的物品。我是被难住了,因为我没有见过那辆弹棉花做被套的机器。解说员说现在这东西已经基本绝迹。我也大约相信了。
在这里,有风箱,有各种做饭的器具,有各种风格的笼: 有竹编的,有藤条做的,有马头型的,有椭圆形的,有秦腔戏里面装饭的带盖子的。如果有一位老农,他一定会栩栩如生介绍并感叹不息。
我的朋友告诉她们,缺少一个化土块挂草的耙,她们不知道是什么农具,后经解释,她们说的确没有,另外,各地叫法不一样。
还有早先的暖锅。就是现在的火锅的前身。有辗香油磨香油的小石块做的精致的小物品。
角落里也有装粮食(小麦)的斗。现在都很少见。以后,小学生回答一石是多少,一斗装多少小麦,真的成为了难题。十六两秤也会好难认识刻度数值了。
酒壶,酒杯。碗,放筷子的器具。舀饭的各种瓢。都让我们回溯到了很早的年代。记得去年西安市综合科目考试,问《新儿女英雄转》的主人公部分学生不会,前年又问《英雄赞歌》是关于谁的。这些问题让我们这一辈人回答就很简单。一些人则不一定会那么自然的说出来。
原来近在眼前的东西,随着我们长大很快就成为了历史,展览馆里放的。可见,我们,真的要好好的活,美美的记,否则,很快就落伍了。关键是我们用过不久的物品,竟然就成了一代人独有的记忆。珍惜生活吧。
作者简介: 王成,渭南市著名英语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大荔县教研室初中英语学科质量提升小组核心成员、市级旅游接待单位黄河宾馆英语解说词撰稿人、同州网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