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篡位之路,始于“靖难之役”

前言

在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养育了几十年的皇太子朱标在很早就去世了,于是朱元璋就将朱标的儿子选做皇位的继承人。这一决定让很多亲王都感到很不自在,包括秦王,晋王和燕王,但他们也没什么办法阻止。

过了不久之后,在洪武年间秦王和晋王也纷纷去世,燕王朱棣是唯一活到建文年间的人了,终于藏不住自己想要称帝的野心了,于是逐渐走上了起兵造反的道路。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皇帝朱元璋驾崩了,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即位。

▲明太祖朱元璋

甫一炆上位,就急切的想要进行削弱藩镇权力

在该年的八月份,周王朱橚因为犯法被贬为庶人,十一月份,张昺被建文帝任命为北平步政使,让谢贵去北平当都指挥使,分开掌管北平军政大权,目的就是为了监督朱棣,以防范这个人。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湘王朱柏自焚而死了,齐王朱榑和代王朱桂都被贬为庶人,这件事让燕王朱棣感到非常的害怕。

朱棣知道谢贵张昺这两二人早晚会对自己下手,于是假装生病,在暗地里慢慢发展实力。

这两人听说燕王朱棣有病不出去,知道事情肯定会有变化,于是就在北平九门派兵在这里防守,并准备和朝廷官员配合抓捕军校,这个军校是朱棣的官员。

但是这件事却被他平时收买的官员李友直悄悄告诉了朱棣,这个李友直是张昺的一个小小的仓库管理员。

▲建文帝朱允炆

于是朱棣就将计就计把他府上的军校全部都抓起来,就叫人去通知谢贵张昺这两人,我把我府上犯法的军校都抓了起来,请两位大人直接过去拿人去审就可以了,不用你们亲自来抓了。

这两人想都没想就进入了王府,当这二人踏入端礼门的那一刻,大门的里里外外都出现了埋伏的兵士,立即抓住了这两人,之后朱棣就派张玉和朱能两人立刻带兵去攻打北平城,北平马上就被攻占。

北平关大山险峻,地处这个锁钥,北边靠山险连接着朔漠这个地方,南俯中原又控制着江淮等险要之地,又有居庸关,古北口,松亭关等关口,东西战线长度大约有一千多里。

古代人称这个地方为“用武之地'由此可见北平可是天下的重要之镇,不能够有什么意外发生。

占据北平以后,朱棣遵循《皇明祖训》——“朝中没有正直的大臣,有许多的奸佞小人,各路藩王就以拥兵自重”为理由起兵造反,历史上称为“清君侧,靖内难

后世称为“靖难”。

▲明成祖朱棣

被称为创造奇迹的男人,屡次摧毁外敌的朱棣

于是他就靠着这几万人来打江山,这一路上收纳了许多叛臣和降臣,在一个月之内就夺取了北平周边的州和县。

建文帝听说朱棣声势浩荡,于是开始高度关注,叫耿炳文率领三十万军队去讨伐朱棣,想要一鼓作气,一举歼灭朱棣,不给他任何反攻的机会。

耿炳文虽然兵很多,但他也知道需要时间来整理和磨合,于是到真定之后就没有再继续往前进了,分别派人驻守河间和莫州,在这里整合大部队等待着大部队的到来。

朱棣采取了以快打慢的战术,直接不给耿炳文的后续部队赶到增援的这种机会,这样才会破解我方军力上的劣势,才有可能反败为胜。

于是朱棣主动进攻,首先击破河间和莫州两个地方,再攻取真定大营。这个时候耿炳文的军队还驻扎在滹沱河南北两边,当耿炳文调军渡河的时候,军队才刚开始移动,阵脚还没有站稳之时,朱棣就带兵直接杀进耿炳文的大营,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于是耿炳文便大败。

耿炳文再也不敢在外面和朱棣交战了,只好固守真定这个地方,还有部下将近十万人,朱棣也没有办法,只好班师回北平了。

▲耿炳文

建文帝听说耿炳文被朱棣大败,非常的悲伤,就在这时,太常寺卿黄子澄极力劝导叫建文帝不要太伤心,向皇帝推荐了黄子澄这个人,他是建文帝的心腹之人,命令他再率领五十万精兵去讨伐逆贼。

于是建文帝就问道:“谁可以做将军”?

黄子澄说道:“当今曹国公李景隆可以担此重任”。

朱允炆听说耿炳文大败,开始有点忧心忡忡的样子,就问黄子澄道:“现在该怎么办才好啊”?

黄子澄回答道:“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不要太过忧虑”。

朱允炆就说:“现在要派何人为将出战呢”?

黄子澄曰:“现在全天下都是兵力充足,战斗力极强,兵力强劲,粮食充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区区一块冰川一隅之地,怎么能满足如今天下的力量?调兵五十万,四面进攻,则寡不敌众,必然会失败。”

朱允炆说道:“谁能堪当大将的重任呢?”

黄子澄曰:“曹国公可以担当,前不遣长兴侯而用曹国公,必然不会有什么闪失。”

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大儿子,被称为“知兵”,在洪武年间就被朱元璋多次任用。

李景隆

按辈分来说李景隆还是建文帝的表兄,他们都是皇室家族,所以建文帝就采纳了黄子澄的意见,于是就派遣李景隆为大将军。

李景隆被任命为大将军之后就率军五十万驻扎在河间,对燕军的北平有所图谋,又派遣江阴侯吴高率领辽东的兵马包围住永平这个地方,以防北平的侧翼来军支援。

朱棣知道李景隆不懂军事,不会带兵,于是准备先以快攻的方式攻取吴高,然后再回来解救北平之围。

结果表明,李景隆果然没有攻克北平!

与此同时,朱棣已经攻克吴高了,转过来攻破了大宁,守城的将领陈亨,徐理,陈文都纷纷叛变,反过来攻打刘真,大宁被攻克之后,刘真一个人骑着马跑到了广宁。

李景隆没有攻打下北平,又听说辽东军失败的消息传来,所以准备撤军了。

朱棣回军的时候恰好与李景隆的前锋部队擦肩而过,等到前锋部队见到李景隆的时候,已经失败了,很难再战斗了。

正在这时,李景隆在大败敌军之后,又收获数十万的军队,又可以再继续战斗了。

李景隆和朱棣在白沟河再次发动大战,朱棣带自己的精兵悍将奋勇杀敌,然而燕军在兵力上的劣势逐步陷入了南军的包围之中,眼看着朱棣的军队要陷入全军覆没的时候,一阵狂风忽起,直接把南军的将棋吹断了,更是把南军吹入了混乱的局面。

▲靖难之役局势图

这个时候朱棣顺着风的方向使用火攻,风力造成了很大的火势,火力提升我军威严,燕国军队于是就反败为胜了。

李景隆到目前为止内心是非常崩溃的,“不是我军不给力啊,是上天也在帮助燕军啊!

因为有铁铉和盛庸坚守济南,尽管大破了南军,但是不能够继续扩大胜利,瞬间燕军的局面又陷入了僵持阶段。

朱棣再次无奈班师回朝,然而南军的下一次围困又很快到来了,这次是盛庸取代了李景隆为南军主将,进攻北平。盛庸指挥的东昌之役,很快打败了朱棣,还斩杀了燕军的大将张玉。

虽然在夹河之战中朱棣打败了盛庸,因为不能拓展本疆土地的原因,攻克城墙之后没有能力去治理,兵力上有很大的差距使得朱棣征战多年,但是只有北平,永平,保定这三个地方是他的。

明成祖直取南京

铤而走险!直取南京!逆境翻盘!

就在朱棣无法改变这僵持之局时,南京有个被贬的宦官前来投靠朱棣,给他带来了个天大的好消息,南京城是空虚的。

朱棣的谋士姚广孝也在旁边劝说道:““放下现在的城池,赶快进攻南京,上京的力量薄弱,倾举国之力必取之!”(《明史.姚广孝传》)”

朱棣于是下定决心,孤注一掷,从馆陶渡过黄河到达徐州,很多次与南军准备战斗,从小河走到灵璧,再几经周折到达淮南,经过上千里的转战。

为了达到用兵威来威慑南京的目的,朱棣选择取道扬州耀兵威于江上,让南京周围的驻军感受到了极大震撼。

燕国军队都打到了长江边上了,难道这天下是要换人了吗?

正在人心不稳定的时候,许多守城门的将领都纷纷开城投降,其中就有陈瑄,他是当时的江防都督佥事,童俊,他则是当时的镇江守将。

南京的朝廷内部更是人心不稳,建文帝下发《罪己诏》自己怪自己并且着急下达命令江南的各个地方开始擒拿反贼,但是方孝孺却建议用割地的方法来拖缓燕军进攻之势,于是建文帝就派遣他的姑姑庆城郡主去和他谈判,想尽办法来拖延时间。

▲朱棣剧照

庆城郡主是朱元璋哥哥的女儿,朱棣的堂姐姐,到关键的时候他想用亲情来解决这件事,由此可见朱允炆是真的已经无计可施了。

古话说“自古无情帝王家”,朱棣怎么会为了儿女情长而坏了这等大事呢,于是就让郡主回去禀报,事到如今,只有与之一战。建文帝感觉没有什么计策可以实行了,只好委派各个诸侯王来守住城池,为援军的到来争取很多的时间。

这些诸侯王被建文帝很多次给陷害,他们又怎么会专心为他防守城门呢?

防守金川门的谷王朱橞立刻就发起在阵前起义,让朱棣毫不费力轻取南京,朱允炆看见大势已去,于是就感叹到:

“我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啊?”于是便自焚而死了。(《奉天靖难记》)

建文帝究竟有没有逃跑,朱棣又是否辛苦搜寻?

最后建文帝究竟下落怎么样,《明太宗实录》,《奉天靖难记》这两本书籍和朝廷的看法,都认为是“自焚而死”是建文帝的最终结局,并且还用天子的葬礼形式来将其埋葬。

“不允许被奸佞小人威胁,于是便自己焚烧而死了。”(《明太宗实录》)

还有其他的说法就是建文帝化为和尚逃走了,并且朱棣在人间开始疯狂的搜寻,这是发生在明朝正德、嘉靖年间的事了。

建文帝出逃的事最早的直接记录是祝允明所著的《野记》,黄佐的《革除事迹》也有所记载,民间所传闻的朱棣寻找建文帝是出自《震泽纪闻》这本书是王鏊嘉靖年间所写的——“其中一种说法是自己焚烧而死,另一种说法就是有府兵代替建文帝,让建文帝出逃了。然后查清楚这个事实,于是便派遣胡淡出巡以拜访张仙为理由,实则是为了寻找建文帝。”

▲建文帝(左)/ 朱棣(右)

但我们可以在李贤为胡濙所写的《礼部尚书致仕赠太保谥忠安胡公神道碑》中可以看到,实际来说朱棣派谴胡濙出巡目的是为了探访民情,探察民意——丁亥年间,皇上观察到侍中惟公忠贞老实可以托付,于是就命他代替我去巡游天下,以拜访故人为理由,实则是为了体察人心。”

但是从正德、嘉靖年间朱棣派人寻觅建文帝之说就开始有被提及,到万历时已经发扬光大,不少史家都将其作为事实收录到自己的私人著史中,例如何乔远的《名山藏》,邓元锡的《皇明书》,李贽的《续藏书》中都把这一说法记录并作为事实的收录。

前朝的史书也影响到了清修史书《明史》,并将其收录进了官方的正宗历史之中,让无数人都没有怀疑。

▲朱允炆剧照

小结

综上可以得出,明太宗朱棣的官方言论一直宣称的是:建文帝已经自焚而死,胡濙也没有负责寻觅建文帝。

《野记》当中的记载也有关于说是建文帝的出逃,这一看就是小说的特质,可信度比较低,所以朱棣寻访建文帝一事被认为是虚构的成分更大一些。

· 参考史料:《明史》《明太宗实录》《奉天靖难记》《姜氏秘史》《留青日札》《震泽纪闻》

·文:历小史

·让历史人物鲜活起来的媒体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