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博弈促使增加稀土产量?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稀土生产国,主要从缅甸、马来西亚和越南进口稀土矿。去年,通过进口进入中国稀土市场的吨量为4.7万吨、约占四分之一。

援引多家外媒报道,作为对未来美国主导的贸易制裁的反制措施,中国今年上半年增加了近30%的稀土金属产量。

如此的最新观点与其近两年渲染的——(1)中国“限制稀土供应”、(2)中国正在转向稀土进口——这两种说法自相矛盾。

外媒指出,近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自然资源部联合宣布,2021年上半年的生产配额将为8.4万吨,远高于去年的6.6万吨,是今年上半年目标最多的一年。外媒认为,这一步骤是为了防止对进口材料的依赖。

虽然数字及其解读正确的,这里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概念误读以及自相矛盾之处。

“工业和信息化部 自然资源部关于下达2021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明显指出这是“第一批”、而非外媒描述所谓“上半年”的指标。

事实上,中国在稀土生产控制指标每年分两次发布。

至于防止对进口(稀土)材料在依赖,更是自相矛盾。因为对于中国稀土进口在变化,近两年的外评基本一致认为中国正在从稀土出口转向进口。

外媒认为,在与美国关系日益紧张之际,中国最近出台了有关稀土生产和出口的新规定。因此,中国现在希望增加国内供应。此外,中国对美国可能试图切断中国海外供应链的担忧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外媒指出,中国政府宣布了监管从生产到出口整个稀土供应链的规则草案。由于稀土大量用于高科技和国防工业,有观点表示日本公司和美国客户将面临稀土出口停滞等问题。

然而事实上在最近5-8年,中国对于稀土行业的监管一直没有放松。

最近的新规则,更多在制度的归纳总结、“对号入座”及其规则完善。而2021年是否再度增加稀土产量,尚需等第二批控制指标下达,尽管第一批指标发布似乎发出了增长信号。

即便最终全年指标增长,其原因并非贸易制裁反制措施,亦非进口依赖。

这是涉及国内对国外、中国企业对海外供应商及其相关管理政策,以及需求对供应、价格涨与跌的多方位博弈。此外,产业运营环境在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