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情结是一种什么毛病?
前两天微博里有个小伙伴问我能不能写篇分析处女情结的文章,自称有,想被骂醒,被折磨得很难受。
其实有就有,为什么想被骂醒呢?通常是由于“处女情结”这种心理让男性的可选择空间减少了——如果某男性其他方面都非常优秀,那么面对优秀的非处女和普通的处女,由于心理偏好原因,也会选择后者,这样就变相地用牺牲现实利益的方式为自己的心理偏好买了单,确实不划算。
再极端一点,假如世界上所有女性都不是处女,那有这种情结的男性就会终生不娶纠结而死,他们的这种偏好自然也无法传递给下一代,无论是通过生物传递的方式还是教育的方式。
所以要改变不是为了什么真理,而是为了拯救自己。
“处女情结”除了自己纠结以外,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可被外人苛责的,就跟有人喜欢高的,有人喜欢瘦的一样,但那些不高的或不瘦的可能会跳出来说“你先看看自己有多高”或者“现在人都怎么了,竟然喜欢病态美”之类的,本质上是由于自己不符合所以在跟其他人的横向对比中落后了从而恼羞成怒所致。
以前社会道德会抨击婚前性行为,更确切地说是抨击女性婚前性行为,因为有女必有男,但没听过对男性婚前性行为有什么过激的批判的,所以在社会压力下,女性符合“婚前处女”标签的人多,“婚前非处不道德”的声音就大,这个声音组成不单是男性,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符合“婚前处女”标签的女性,于是男性大都不会认为有“处女情结”有什么错。
而现在女性地位明显提高,社会道德标准也因为经济力量的平衡改变而发生变化(道德标准永远考虑到力量较强一方的利益),也就不怎么抨击女性婚前性行为了,于是不符合“婚前处女”标签的人就多了,两边的声音大小就开始发生了转移。这样一来,有处女情结的男性就开始反思“是不是我有这种偏好真的是一种漠视女性价值的屌癌思想”?
既然已经开始反思,那为什么通常情况下男性还是处于一种“我觉得这可能不对,但我就是接受不了”的矛盾之中呢?就算能接受,通常也不一定完全没有,只是程度差别。
“似乎想明白了”和“生理本能厌恶”之间还差了什么?
“处女情结”本质上是一种伴随着“对男女关系的特定认识”而来的心理,这种特定认识就是男跟女做了那事儿之后,男是“用”了女的,而女是被“用”了。
只要你心里存有一丁点儿这个念想,你是男性,就一定有处女情结;你是女性,把你换成男性也一定有处女情结,千万不要认为你没有处男情结换成男性就不会有处女情结。
但只要你对这种认识真正意义上完全不赞同(并非嘴上不赞同),那就有机会摆脱这种情结。
这事儿其实特别好理解,男性经常用一个比喻来合理化“处女情结”,那就是“没有人愿意用一双别人用过的筷子”。
这里就默认了一个前提——男性是那个用的人,而女性就是被用的筷子。
不仅男性这么想,很多女性也这么想,所以为什么女性不容易有处男情结?要么是不认同这个前提,那可能什么情结都不会有;要么是认同这个前提,但也自认为是筷子,而筷子通常不会计较用的人是不是用过其他筷子。
别看这是一个小小的比喻,里面蕴含了几千年的观念和生活习性,没那么容易改变。
所有认为“道理上”自己不该有处女情结事实上却摆脱不了胡思乱想的男性,当他们试图改变的时候,往往都找错了焦点——他们往往从“让自己的境界更高”、“让自己更高尚”、“让自己的思想更开放”入手,但却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不把女性当成筷子,也不把自己当成那个用筷子的人”上入手。
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得同时改变很多观念才可以。
男主外,女主内——不必然需要;
男性名字写在户主页——不必然需要;
生下的孩子用男性的姓氏——不必然需要;
一旦结婚男性就得准备房子——不必然需要;
一旦结婚女性有为家里生孩子的义务——不必然需要;
家务活得由女性承担——不必然需要;
男性工资卡得上交——不必然需要;
男性准备彩礼,女性准备嫁妆——不必然需要;
……
假如你做到了对以上观念的清洗,我相信你一定不会再有处女情结,因为你的另一半不再是筷子,就算她不是处女,也从没有被任何人“用”过,根本就不会有“用”这个概念。你会介意你的合作伙伴在跟你合作前是否有跟其他人合作过吗?如果不会,这里也一样不会。
但假如你的悟性真的很低,很难理解没有“用”这个概念的男女关系,那我帮你再开一副药:你可以把她当成是“用”的人,而你是筷子,你作为筷子会为一个人曾经使用过别的筷子而感到不快吗?不会,你只会为她抛弃了其他筷子转而用你感到庆幸。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