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趋炎附势”或为史上最大的“背锅侠”
虹野:“趋炎附势”或为史上最大的“背锅侠”
///文/虹野
懵
“趋炎附势”是怎么成为贬义词的?
趋炎附势这个成语毫无疑问是“贬义词”,这里把它拿出来与其说审视这个词,倒不如说是国人的自我审视。毕竟,贬义词和褒义词代表着群体的喜恶,更容易剖析三观。
“趋炎附势”,从字面上看就是趋向“火焰”,依附“势力”。“火”对于人类的意义不说大家也知道,“势力”对个人的“安全感”多重要路人皆知,从个体的视角来看,如果是自己奔向“光明”、依附一个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势力”,怎么看都是一件“好事”,为何在历史发展中,这种向往“火焰”、依附一个“势力”的行为怎么就成为了贬义词了呢?
我们把“趋炎附势”中的各个主体都拿出来剖析一下,成为贬义词的肯定不是因为“炎”和“势”,无论是“炎”还是“势”都是每个人追求和向往的。除非“火”太大了,以至于焮天铄地,蔓延成,。“势”太强了,权势滔天,无法控制,这些“炎”和“势”才会被当做贬义词看待。之所以用“趋炎”,其中亦有“火”太旺盛之意,而“权势”在历史上似乎一直都是“无法控制”的。
当然,对于国人来说,对于“火”与“炎”的区别并没有一个界限,对于“权势”大小更没有一个明显的“度”的区分,更有不少人羡慕“朝为田间朗,暮登天子堂”,这算是最大的“趋炎附势”了,可是却没有几人认为这是贬义词,反而认为是光宗耀祖无比荣耀的美事。甚至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样的攀附权势都没有怎么成为贬义。
可见,趋炎附势成为贬义词,应该是其他主体起了更大的作用。趋炎附势中只有“趋”和“附”两个字了,“趋炎”作为“附势”的类比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好恶在里面,“势”又是人皆向往之物,唯一值得斟酌的则是“附”势的方式了,“权势”人皆喜之,获得路径却非常之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几乎说出了每一个人的心声,可见通过暴力获得的“权势”都比“依附”权势更让人喜欢。
“附”一般作为“依附”,趋炎附势的人并非真的拥有了“权势”,更多的是“狐假虎威”,或者依附权势的途径、方法让人不齿,比如溜须拍马,攀龙附凤等。人们对于权势的追逐更多的是希望通过“科举”或者“暴力”来获得,“依附”权势获得的“权力”并不被人们认可。
这里比较有趣的是,人们更多的认为通过趋炎附势得到权力的似乎更容易作恶,通过正当途径,比如科举和起义得到的权势比较仁爱。
通过趋炎附势的褒贬义分析可以知道,人们对权势不仅仅不厌恶,反而心甚喜之,只是对在追逐权势的过程中比较不惜规则之外的方式。当然具体到实际,权贵人士对“溜须拍马”、“趋炎附势”的人却甚是喜爱,而饱受权贵欺压的人们往往与权贵附庸直接接触,这也导致人们有“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结论,还存在“清官”、“明君”的侥幸心理。甚至对于“趋炎附势”、“攀龙附凤”的人充满羡慕妒忌恨。
可见“趋炎附势”这个词是一个闻着臭、吃着香的充满了臭豆腐特征的词汇,这种“恨权贵依附”,却有羡慕“权贵”的扭曲心理导致了“趋炎附势”这个成语的虚伪。在这种群体心理之下,人们是无法得知不受控制的权力的危害性的,“趋炎附势”则成为了最大的背锅侠。
文/虹野
编辑:虹野
长
按
关
注
虹野公众号
作者 : 虹野
编辑:虹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