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他们,其实,是爱我们自己
一
听说窦唯出新专辑了,上网搜索相关的新闻,恰巧看到这样的文字:(东海音乐节)演出当天有近万人热情等待窦唯的出现,除了一些他的铁杆乐迷和黑豹早年的忠实粉丝外,相信大多年轻90后都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去看看这位天后的前夫,可结果却让大多数人失望了,窦唯和他乐队的演出并没有如我们所愿高歌几首,全程窦唯弹了半个小时的吉他,然后打了十多分钟的鼓,随你们喊什么,我演我所演,结束时礼貌的鞠躬致谢。
我想,很多人对于窦唯的期待,还停留在当年的黑豹吧。毫无疑问,那时窦唯的作品是最为脍炙人口的,窦唯的青春期和我们的青春期完美的重叠了。至今,当那些歌曲的前奏响起,我的脚都会不自觉的打起节拍。只是年少的窦唯早已走远,义无反顾的去追寻他心中的音乐了,留下他的歌迷几十年如一日的哼唱《Don't Break My Heart》。歌以咏志,乐以明心,窦唯用音乐表达他眼中的自然和境界,也许和他最初的传统乐器学习有关?虽然欣赏,但是并不喜欢,电子音乐对于山水的描述,在我听来不如古琴铮铮。
对于窦唯,感激他的作品,钦佩他的执着,祝福他的未来。对中国金属音乐的爱,其实只是对自己年少轻狂的一种恋恋不舍吧,五音不全的嗓子,也会毫无顾忌的嘶吼。爱摇滚,其实,是爱那段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华。
二
朋友圈有人问:还有人记得总决赛场,万军丛中,正面攻篮,左右互换,由扣转上,那一剑的风情吗……
这段文字,没有任何的图片提示、没有任何的描述铺垫,但是我不仅知道他描述的是谁,而且那个进球的视频,立刻就一帧一帧的在我眼前播放:直冲霄云的突破、峰回路转的换手、对手无奈的眼神——膜拜,我的篮球之神!飞人之后,不是科比不够飘逸、不是詹姆斯不够霸气,只是心中的已经没有位置留给他们了。
说到篮球,有个NBA的弃儿更让我牵挂,他叫马布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NBA的赛场再精彩,也不及家乡球队的吸引力了。作为一个年龄相仿的半老爷们儿,作为一个左膝做过两次手术的倒霉蛋,我在第二次手术后送出了所有的篮球装备,因为手术恢复太痛苦了。所以,这几年看到老马在赛前从膝盖抽出数管积液、看到老马抱着篮球冲向篮筐、看到老马用一只残腿带队夺冠、看到老马用自己的肉躯祭祀对一座城市的爱恋,我切身体会到他的伤痛和不易。四年三冠,算不算王朝?不重要,Love is Love。
邵佳一退役了,徐云龙下赛季还会坚守吗?巴特尔挥手作别了,王治郅还能上场吗?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爱老兵,其实,是爱那段和他们一起变老的岁月。
三
有个发小,长得不便评论,很爱自拍。每五年和大学同宿舍的兄弟们拍一回文艺写真,号称记录青春。也是,80后都开始疯狂的怀念青春了,我们还能蹦跶几年?下馆子要和北冰洋,聚会要穿海魂衫,遛弯得往胡同里钻。照片里的几个老男孩,白衣如雪的搔首弄姿,五年前后的差别,在专业影室灯的照射下近乎为零:皱纹都没多一条,胡子茬儿都没有多一把,有什么青春要留念?没有了沧海桑田的变迁,“记录”这件事情本身就变得似乎很奇怪。
岁月不可挽留,光影纪录算是别样的纪念吧。但我想,其实照片间隔的这些年,大家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发生的那些故事,以及在这些故事中喜怒哀乐的体验,才是我们真正想纪念的吧:是一如既往的埋头打工,还是聊发少年的投身创业;是初为人父母,还是童话破灭重回单身;是原地坚守更上层楼,还是终于任性一把说走就走;是阖家欢乐风平浪静,还是养老抚幼坎坷连连。爱青春,其实,是爱那个随时犯错误而又有无限可能的自己。
四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如偏舟一叶,在岁月的长河中顺流而下,奔流到海不复还。有些爱,和我们一起,载舟同行一路相伴;有些爱,途中邂逅然后分散;不论是哪种,都不妨在小舟上刻个印记作为纪念。消散的,不必留恋,再去追寻十之八九是自寻苦恼,因为一转身,如今已不是当年。掉落的,不必自责,人生总在失去之后才知道什么该去珍惜,抬眼向前,记得下一次把爱留在船上。
在我们一路向终点进发时,偶尔数数舟侧的记录,回溯当年的际遇,该是满满的幸福和感动吧。
每一次见面,都是久别重逢;每一段文字,都是对过往的留恋。留恋说,说说你留恋的人和事。